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时间:2022-04-20 20:24:24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

  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

  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告诉你们啊,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快读一读这两个大字。(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

  学生读:寓言。

  师: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

  生:这两个大字里面还有四个小字:“寓”的里面有“道理”,“言”的里面有“故事”。

  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叫寓言了吗?

  生:寓言就是有道理,有故事。

  师:能说清楚些吗?是故事蕴含着道理?还是道理里有故事呢?

  生:是故事里有道理。

  (教师板书:寓言)

  老师边板书边带着学生小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那你们想想,我们要学寓言,得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啊?

  生:要先学故事,后学道理。

  师:真好!你连学寓言的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懂故事、明道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个故事《自相矛盾》,哎,同学们,我们要学懂《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得先把课文中的生字怎样啊?(板书: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生:学会。

  师:好,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生:自由读书。

  师:同桌小朋友再互相读一读这个故事,如果伙伴有困难,帮他练一练。要把故事读通顺。

  生:同桌互读课文。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听听它的字音读得准不准?故事读得通不通?

  生:读文(读得准确连贯)。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

  (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

  生读字词:矛 盾

  师: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呢?

  生:“矛”就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刀、剑、矛等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书上的注释里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背景、作者等资料,还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边拿实物演示边小结):大家看:“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守“矛”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盾”这个字是怎么演变来的啊?

  生:想。

  师:(flash课件演示“盾”字的演变过程的同时,教师做说明):看仔细了:一个人手里拿着盾,眼睛紧紧的盯着前方,看:画面变了(小篆的字体),又变了,变成现在的字了。(手指“盾”字外面的部分):这部分代表什么啊?

  生:代表“盾”。

  师:那这个“目”字代表什么呢?

  生:眼睛。

  师:对了,表示用眼睛紧紧的盯着前方。你们看,多形象啊!我们国家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想不想把它写好啊?

  生:想。

  师:仔细看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试着写一个。

  生:写字练习。

  师:(拿两名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哪个写得好啊?为什么?

  生:下面的写得好。尤其是这个字的第一笔比较平,这样看起来,“盾”就把里面的人遮住了。

  师:对啊,外面的“盾”要把里面的人遮住,这样才安全呢。就这样每个人再写一个,争取比第一个写得更好。

  生:第二次练习写字。

  师:好,让我们继续读下面的词。

  生读生字词:锐利、坚固。

  师:能把上面的词和下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

  师:可以。

  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师: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

  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师:接着读。

  生:读词:拿、卖。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生:有一个人在街上先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

  师:可以。读读这个词。

  生读词语:哑口无言。

  师:“哑口无言”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呢?谁来读读这两个答案?(课件出示选项)

  生读两个选项;

  1、哑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像哑巴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师:哪个是对的呢?拿起你的遥控器选择一下。

  生通过“学易”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选择。

  师:让我们来看看大家选的结果(呈现统计结果):有42位同学认为第二个答案对,有一位同学跟老师的答案一样,认为第一个对。为什么这么选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生1:(选答案1的同学站起来)吭吭唧唧,说不出话来。

  师:老师跟你的想法一样,“哑口无言”,“哑”不就是哑巴吗?

  生2(立刻举手):不对,“哑口无言”是指别人抓住他的弱点,说不出话来了。

  师:什么弱点啊?

  生2:就是他说的话前后矛盾。

  生3:还有在课文中,他一开始就说话了呢,他不是哑巴,他实在说不出话来了,没办法说话了。

  师:欧,是他没话可说了。(手指生1)你说,他们说得对吗?(点头)没关系,咱知错就改,再给我们一次重选的机会好吗?这回咱俩可一定要选对了。

  师生进行第二次选择。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哑口无言”的含义,现在,谁愿意把课文再读一读啊。他在读的时候啊,其他同学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这两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色)

  生1读文。

  生2:他是用“夸口”的语气来叫卖的。

  师: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生1:读句子。(强调锐利、坚固)

  师: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矛很锐利,盾很坚固。谁读得跟他不同?

  生2:读句子。(强调:不论什么)

  师:你强调的是什么?

  生2:我强调的是“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

  师:“不论”什么,是什么意思?

  生2:“不论”就是指所有的。

  生3:“不论”就是爱谁谁,中国的外国的都包括了。

  师生大笑

  师: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生4:读句子(强调“很”)。

  师:你们听出他想突出什么了吗?

  生5:他想突出他的“矛”和“盾”特别的好。

  师:“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那个词听出来的?

  生6:从“很”听出来的。

  生7:我读得跟他们都不一样。(强调“我的”)

  师: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师:欧,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表情和动作呢?你们都做一次卖东西的人,再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师:(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生到台前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师:让我们分角色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好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边听故事,边看动画,一会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啊?

  生看动画读课文。

  生1:这个人是个自夸的人。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耍小聪明的人。

  生3:我觉得他是一个不动脑筋的人。

  生4:我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可笑的人。

  师: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请你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生1:我找的是“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两句话。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的是因为他“哑口无言”了,那个人说不出话来了,才显得可笑。

  师:(手指生1)他跟你意见不一样了,你能给他解释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那个人哑口无言,不知怎样回答,是因为他前边说的话。

  师:欧,(手指生2)你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生2 点头)

  师:好极了,那我们来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学生边说,边用结构图的方式演示两句话)。旁观的人一听,就有人问他了,问他什么了?

  生齐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师:一下就把他问的“哑口无言”了。那我们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也来问问这个人呢?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合作好不好?我问前半句,你们接着我的话问他。

  师:我们从这看看(课件出示:锐利——坚固):小伙子,你一会说你的矛锐利得很,一会又说你的盾坚固得很?那……谁来接着我的话问?

  生1:那到底是你的矛锐利?还是你的盾坚固呢?

  师:问得好啊!再从这看看呢(课件指示:戳得穿——戳不穿),谁能自己质问他啊?

  生2:我想问问你:用你的矛戳你的盾,到底是戳得穿,还是戳不穿啊?

  师:你好厉害!一下就抓住了他话中的问题。

  师3:再从这看看(课件给以指示:什么盾——我的盾;什么矛——我的矛),还能问吗?

  生4:你说你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戳得穿,那包不包括你自己的盾啊?

  生5:你说你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戳不穿,那包不包括你自己的矛?

  师:问的真漂亮!同学们,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他前边说的话跟后面说的话,是怎样的啊?

  生1:他自己跟自己说的话在打架。

  生2:相互抵触。

  生3:自己跟自己撞车。

  生4:前后矛盾。

  师:向他这样自己说话跟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

  生:自相矛盾。

  师:你们理解的特别准确,书中也告诉我们了,在哪呢?读出来。

  生读注释。

  师:看来大家已经懂得了这个故事,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啊?

  生:想。

  师:看看动画中有几个角色啊(课件演示:五个角色)?谁来当卖矛和盾的人(众多学生举手,一人被请到台前)?老师也想表演,我演谁比较合适啊(生齐说:妇女)?谁愿意当将军(十几个人举手)?老爷爷呢(四、五个孩子举手)?谁愿意当小朋友(大多数举手)?就你了(手指一个小女孩),客串一回做我女儿好不好?既然师表演吗,得有台词啊!咱们大家伙想一想,一会他卖完后,我们对他说点什么?

  生:思考。

  表演:

  师:闺女啊,妈妈带你去玩一会好不好?

  生1:卖矛了,卖盾了,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快来买啊。赶紧看看!

  师:快来看看他,这人怎么这么卖东西啊?那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啊?

  生2:你的`矛戳你的盾到底戳得穿,戳不穿啊?

  生3: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想想后果是什么吧?

  生4:到底是你的矛锐利,还是你的盾坚固啊?

  师:哎,咱们都批评他半天了,你看他哑口无言的样子,光批评他不行了,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了?将军呢?经常带兵打仗啊?快跟他说说。

  生5:你以后卖东西别再自夸了!

  生6:你这个矛,我看一定不好,我看你还是拿着你的矛回家吧。

  师:您怎么知道他的东西不好的?

  生6:因为他说话相互抵触了,他在吹牛呢!没人相信他了。

  师:老爷爷们呢。这么大岁数了,一定见多识广,那以后他做别的事、说别的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您们提醒提醒他啊?

  生7:你不要自夸了。

  师:那要怎么样啊?

  生7:你以后要实事求是的卖东西。

  生8:说话时应自己动脑子想想,别自己跟自己打架了。省得再被别人质问住。

  师:是啊,(手指生1)你也别哑口无言了,说两句吧。

  生14:我以后一定拿出真本事,造出最好的矛、最好的盾,为我们国家打仗准备。相信我吧!

  师生大笑

  师:相信他吧,他以后不再夸张了,要造出真正好的矛和盾。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生:有。

  师: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可是咱们中国的古代寓言,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的名字都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成语,自相矛盾就是一个成语。同学们,关于自相矛盾,关于寓言,你还想知道点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寓言百宝箱(课件出示:老师预设了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显示。),说不定能帮你们解答呢?

  生1:我想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师:也就是说寓言故事里的事是真的吗?我们看看百宝箱有吗?真有!一会告诉你!还想知道什么啊?

  生2:我想知道寓言是谁写的?

  生3:我想知道为什么叫寓言?

  师:欧,哪话可就长了?寓言到底有什么用的啊?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啊?

  生4:我还想知道寓言是哪个朝代的?

  师:我们知道它的作者就知道了,是不是?

  师:(预设的问题有一个没有问到)你们没有问题了,那百宝箱可要考考你们了。(课件演示出所有的问题)这些知识,你最想知道哪个?拿起遥控器选择一下。

  生选择。

  师:看看大家最想知道什么?(利用课件察看学生的意向)都想知道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相矛盾》的原文(出示古文),哎,都是古文,你有办法读懂吗?

  生:有办法,可以看生字表,还可以看注释。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还可以跟我们刚才弄懂的课文对照着学,可能你自己就会读懂它了。刚才还有同学想知道别的知识呢,百宝箱来帮大家了,它愿意把知识送给每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下课,把你喜欢的这些知识卡拿回去读一读,互相交流交流。(用“百宝箱”装着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挑选。)

  生自取知识卡。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篇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课前,根据老师的提示将黑板分为左右两个版面,一部分学生用简笔画在左面画了一些“矛”,另一部分学生在右面各画了一种“盾”)

  师:同学们,黑板的左面是——

  生:矛!

  师:右面是——

  生:盾!

  师:(对着画“矛”和“盾”的学生)现在,你们就是卖“矛”的和卖“盾”的,能够夸夸你们“矛”和“盾”各有什么用处吗?注意:是“夸”,不是一般的介绍。

  生:我的“矛”尖锐无比,能够戳穿任何东西,不买是要后悔的!

  生:我的“矛”天下无双,谁见了我不乖乖让路!所以,要想打胜仗,赶快掏钱买!

  生:别吹破了吧。你看,我的“盾”你就不怕你。所以,要想保性命,抓紧时间买吧!

  生:我的可厉害了,就是子弹都穿不透,更不用说你们这些原始性的兵器“矛”了!

  生:夸得好!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的“盾”更坚固!哪一位要是请了我的“盾”做保镖,哈哈,他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们说是不是?

  师:同学们,他们“夸”得怎样?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有的高声喝彩)

  师:“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是用来——

  生:(齐)进攻的!

  师:“盾”呢?

  生:(齐)防守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既夸“矛”,又夸“盾”。故事的题目就是——

  生:(齐)自相矛盾!

  二、抓住重点,引读导悟

  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是投入。现在组内读一读,听一听,互相纠错。如果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生:(展示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情况,同学评议,教师适当点拨)

  师:这个楚国人是怎样来卖自己的“矛”和“盾”的呢?

  生: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这段话呢?

  生:我觉得,应该用夸口的语气读。我来试一试。

  师:读得怎样?

  生:不错!他重读了“坚固得很”“锐利得很”。

  生:重读“坚固得很”,突出了“盾”的坚固;重读“锐利得很”,显示了“矛”的锐利。这样读,还显示了这个楚国人的得意忘形。

  生:我觉得也可以重读“我的盾”“我的矛”,因为突出“我的”,充分地表现了这个楚国人的得意洋洋、狂妄自大!我来示范一下。

  生:我觉得,还可以重读“随你用什么矛”和“随你什么盾”,说明他的“矛”和 “盾”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他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自己还不知道!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两句话读一读,好好地体会一下这个楚国人的心理状态。

  生:(自由朗读体会;齐读)

  师:他这样“夸口”说能卖得出去吗?为什么呢?

  生:(大家异口同声)“卖不出去”!

  生:如果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戳不进去或穿不透,这只能说明他的“盾”还说得过去,但“矛”就谈不上锐利了。

  生:如果用他的“盾”来挡他的“矛”,“盾”被矛戳穿,就说明他的“盾”并不坚固。

  生:如果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矛”断了,“盾”也被戳穿了,只能说明他的“矛”和“盾”,没有一样是好兵器。

  生:他在叫卖时,说的话前后不一致,这就叫“自相矛盾”,当然没有人会相信他,更加不会上他的当!

  生: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自相矛盾,还在自吹自擂,实在是太可笑了!

  师:所以,当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话时,他的反应是——

  生:(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抓住“夸口”,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生:?自由朗读体会→小组朗读交流→全班朗读展示,教师适时组织评议)

  三、表演展示,评议深化

  师:现在我们来演一演,有兴趣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先请组长分配好角色,在组内练习。(小组内根据角色要求进行练习)

  师:我们请第二小组为大家表演,掌声欢迎!

  生:(表演者兴致勃勃,高度投入;观众们津津有味,全神贯注)

  师:(当学生演到其他围观的人质问楚国人时)这位将军经常带兵打仗,听楚国人这样夸口说“矛”又说“盾”,会对他说什么呢?

  生:这位生意人,你竟然夸下如此海口。我纵横沙场多年,可谓见多识广,但从来没见你所说的的矛和盾啊!你能告诉我,它们交锋后,会出怎样的情况吗?

  生:(表演楚国人的学生,先是目瞪口呆,接着抓耳挠腮,急得浑身直抖)

  师:看他那哑口无言的样子,真可怜!(对着一位“围观的人”)这位老爷爷,你来提醒提醒他。

  生:(捊了捊“胡子”)年轻人,以后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做生意嘛,讲究的可是诚信啊!

  师:你们也是做生意的,快来帮帮同行吧!

  生:像你这样说话前后不一致,谁还敢来买你的东西呢?你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以后还是实在点儿好啊!

  生:以后说话做事可要动脑想想,千万不可以不切实际地说大话。知道了吗?

  师:“楚国人”,你别再哑口无言,急得脑门儿上直冒汗了。也来说跟大家说两句吧。

  生:(演楚国人的那位学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大家教训的是,以后我说话、做事,一定会实事求是、注意前后一致的!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四、适度拓展,以写促读

  师:这个有意思的故事,是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愿意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吗?

  生:愿意!

  师:(挂出小黑板)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生:(借助拼音读通原文→小组里交流读正确情况;老师指两名学生朗读,并纠正读音)

  师:能够读懂原文的意思吗?

  生:(边读边想,不是与课文对照;小组里交流)

  师:古文讲了一个楚人在干什么?

  生:卖矛又卖盾。

  师:他先吹什么?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又吹什么?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有人问他什么?

  生:以子这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段本来比较深奥的文言文,一会儿就读懂了。真的懂了吗?

  生:(非常肯定地一齐高喊)懂了!

  师:老师来考大家几个字,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真正读懂。“鬻”字什么意思?

  生:卖!

  师:“誉之曰”中的“誉”呢?

  生:夸口!

  师:“陷”呢?

  生:戳穿!

  师:“其人弗能应也”,“弗”什么意思?

  生:不!

  师:同学们真是好样儿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故事,又懂得了一个道理。我相信那个楚国人也一定受益匪浅。如果他再次来到集市上卖矛和盾,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编一个故事,题目自定。

  (学生练写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教师适时组织评议)

【小学生课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自相矛盾》课堂教学实录06-20

初中课文《观刈麦》教学实录03-15

中学课文《藤野先生》教学实录03-05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教学实录07-04

语文课文雨说的教学实录教案04-17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教学实录03-04

六年上册语文《自相矛盾》课文06-27

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04-14

苏教版选修课文《神奇的极光》教学实录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