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6 17:17:23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汇编

  第1篇:《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汇编

  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开课内容主要是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老师多一些的范读,使学生朗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在课堂调控上,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等仍有欠缺。

  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师自身的语言上,有时比较啰嗦,不够简练。通过此次教学,让我历练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毕将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第2篇:《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是比较典型的说明文,结构很清晰,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感兴趣。《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说,以故事形式展现,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与第七单元的其他课文不同,这是一篇语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有点无从下手。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其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但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确实让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觉得有章可循。我没法上出薛老师的味道,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字词的运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词语,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等。这种类型的词语让人读着有不同的感受。就如“白茫茫”这个词,它体现了槐花之多。而“白生生”呢,则体现了槐花之白。又如“傻乎乎”一词,显得孩子的可爱,与“傻”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如“小小子”一词,它是比较特别的,指的是可爱的小男孩。可见文中的用词是十分恰当的。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

  二、以朗读入情,吟诵语言的美。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却不相同,层层递进,渐渐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将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辫子。这三个比喻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对槐花进行描述。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写比喻句也好,写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视角,不要人云亦云。

  三、借重点字体会语言之精炼。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薛老师抓住“飘”和“塞”两个动词。“飘”字是形容小姑娘体态轻盈,身心愉悦。“塞”字则体现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这两个字用的巧妙,而且没有更适合的了,非得这两个字不可,这就是语言的精炼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基本上抓住了这几个点来展开教学。我感觉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朗读感悟时,有些拖沓,导致感受重点词部分时间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讲讲,没能讲透。时间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第3篇:《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在熟读这篇美文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以悟促读”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

  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琅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互读、分组读、老师范读、引读等等。通过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曾经也上过这一课,我一味地强调朗读技法上的指导,如在指导读好“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时,我让学生通过重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等词来表现槐乡槐花的多,这种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在机械地照着老师的要求去重读某些词,却并没真正地体悟到槐花的多并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这一次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真正地惊叹于槐乡那漫山遍野的槐花,自然而然地读好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这些词,也自然而然地将槐花多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

  二、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话着力渲染了槐花浓郁的香味,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这种感觉,我先让学生找出作者连续使用的三个表现“香”的词,接着问学生“这三个词的顺序能调换吗?”预习时学生已扫清了词义的障碍,所以学生很快能想到这三个词的意思并能领悟到这里的香味是越来越浓,越来越醇的,我又乘势追问“越来越香,越来越香,香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所以作者又在后面加上了一个——?”“省略号……”学生脱口而出,有了这样的情感认同后,再来读“清香、醇香、浓香”就自然能将这种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的感觉表现出来了。品读“浸”时,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浸”,从这个字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这些关键字的感悟,学生自然读时仿佛自己就已经沉浸在这香味里了。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个“飘”写出的是五月槐乡飘散的花香,姑娘们飘舞的身姿,更是姑娘们飘飞的心情。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去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极富诗意,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于是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轮读这两句话,体会对仗语言的“应和”之美。然后将这两句话分成小诗状排列,让互相对仗的语言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槐乡五月》语文教学反思01-21

苏教版语文《槐乡五月》的教学反思01-19

《槐乡五月》的语文教学反思01-19

槐乡五月语文教学反思01-30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三篇04-16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04-22

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教案03-25

《槐乡五月》语文教学反思3篇03-11

语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