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

时间:2021-04-04 12:10:53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汇编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一

  《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第二部分写了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汇编

  本节课,我主要是与学生通过读来共同解决两个问题,问题1、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问题2、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在“读”上下功夫。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就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如:第一层次,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语言,初步感受他们争论地很激烈;第二层次,加上提示语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兄弟俩的互不相让;第三层次,分角色读,这个时候,学生不由地进入情境,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做起了动作;接着师生合读,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迈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课上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朗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感想部分实际上就说明了故事蕴含的道理。于是我在没学感想部分前,就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采用了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学生说的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因而在感想部分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淡化教学,没作过多的理解,没想到的是结果并不尽人意。还有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二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总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下面,我就《争论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尽情地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对话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自读、赛读、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二、让学生尽情地演。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在此理论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导学生尽情饰演兄弟二人的对话部分,通过学生表演——改进——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争论而面红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让学生尽情地说、写。

  为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我抓住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作了巧妙的延伸,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地说、写。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三

  预期计划,今天教学完了《争论的'故事》一文,总体感觉,效果较好。孩子们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几个任务,还对本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完本文,孩子们意犹未尽,想再读书的,再表演的,再表达观点的,再继续挑战的……让我欣喜地体会到,文章是学不完的,知识是教不完的,课是上不完的,如果用标点符号来形容的话,一节好课带给学生的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继而问号。

  通过教学本文,让我看到,文章中兄弟俩的争论,比起课堂上,咱们班孩子的争论,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一:课堂上,学生们就兄弟俩笨还是不笨,这个问题,唇枪舌战,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本来,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们一致赞同,兄弟俩是笨的。(上面有简单记录)可是到了第二节课,又有孩子提出反驳,这兄弟俩并不笨,理由是:虽然天上那么多大雁,但文章已经交代只射一只充饥,而且兄弟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知道只射一只比较容易,因为同时射,不管是谁开了枪,那群大雁就会飞散了,他们依然不会得到两只,甚至彼此受影响,一只也得不到。(虽然我也明白,这不是教学的重点,但通过课堂教学,来不断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勇于表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老师们一致夸赞咱们班学生聪明,会说,我想与平时课堂上点点滴滴的训练分不开。)

  其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最终要明白什么

  针对这个故事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时,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着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没有想到学生却给了我一份惊喜。不仅理解了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做事要抓住时机,还能就某一现象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课上尽情绽放

  为了让学生最终要明白“无论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道理,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最后我出示那省略号说:“这里还省略了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来补充吧。”本以为先学习了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想法后,孩子们的思路会被局限了,大概只能重复其中一些观点或语言了。没想到他们的想法却出乎我的意料。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示: “是呀,无论是一人射一只吃,还是把一只分开两半吃,或是谁射下来就听谁的吃,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先把大雁射下来呀。这就是课文中哪句话的意思?”“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对,先做就能抓住时机,后做往往就贻误时机了,说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先下手为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理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他们很容易领悟到:无论理想多么伟大,关键是现在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才是不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