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1-05 18:43:53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的:

  1.对形声字有初步的了解,辨别形声字。

  2.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3.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重点:

  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形声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家里有只猫。船上的锚两个爪,家里的猫四只脚。

  船上的锚能停船,家里的猫四只脚。锚和猫,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1)指名读。

  2)你是怎样借助偏旁辨别这两个字的?指名回答。

  师:“锚”是铁质的,所以是“钅”旁,“猫”是动物,所以是“犭”旁。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这样一类汉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板书)

  二、举例讲解,掌握结构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指出下面形声字的构型:装、蚊、泻、爸、、型、、跨、、同桌,并指名答案。

  2.在生字表中找出一个形声字,并在旁写上它的构。指名回答。

  3.出三个同形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江、河、湖、海、泪、

  4.出三个同声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叮、

  5.明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并根据其形旁判断其意。

  面壁思完璧

  人心惶惶灯火煌

  6.字填空

  心()

  眼()

  情清

  ()()坐

  晴睛

  ()

  ()天

  7.根据形声字的常,改正下面中的字:

  1.曲折蜿蜓(蜒)

  2.星期布(棋)

  3.架()

  4.涅着(捏)

  5.棉起伏()

  6.四啼生(蹄)

  四、小内容,布置作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二、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在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将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化“名称”,注重“感悟”的做法,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生动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文本的隐藏资源,让本没有生命的文字会说话;力求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开想像走进“恐龙”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指引学生不断地冲击原有的认知体系,探索新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借助网络,拓展一些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1.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2.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恐龙都有哪些了解呢?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并品读好词佳句。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谈谈吗?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

  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

  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齐答:长城、运河。(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

  生:长城很长!

  生:运河也很长!

  ……(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

  ……(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奇异。(还是有些失望)

  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

  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

  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

  ……(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

  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反思

  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宽阔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唯有从书本的插图中去获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会到其雄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喜爱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在课文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内容

  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3、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复习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三、学文感悟过渡: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课件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

  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 双层 挡住风沙

  驼峰 肉疙瘩 贮存养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品位南沙群岛的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壮丽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流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不仅曾母暗沙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3)全对的学生表扬自己“我真棒”。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引入情景,感知课文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如果让你去筹划开发,你打算开发哪些景点来吸引游客呢?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说出你的金点子来。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 指名发表看法。

  4、 读例文,再交流。

  (1) 学生自由读。

  (2) 指明朗读。

  (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 好朋友之间互改。

  2、 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03-3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3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17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九》教案05-02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4-28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活动7教案02-22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三》教案03-05

语文乐园三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2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05-22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