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上第14课《“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11:58:39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上第14课《“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之一

  为了上好本堂课,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并反复地修改教案,最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设想:

苏教版三上第14课《“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走进“东方之珠”

  课堂一开始用视频《东方之珠》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个基本印象。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展开想象,尽情领略课文展现的意境。

  在讲解海洋公园时,结合课件让学生体会海洋公园的好玩、有趣。再采用“自助游”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喜欢的部分。浅水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舒服”?铜锣湾部分的重点则是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的意思,我逐幅出示图片,让学生给图片配上合适的成语。这样,学生在欣赏精美画面、理解意思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这些词语。

  二、读中感悟,热爱“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媒体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热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热爱祖国的教育。最后,再用歌曲《东方之珠》总结,升华主题,激发学生情感。

  一节课下来,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检查初读时词语指导有意义,但是词语过多,学生朗读时体现不出层次性,将不同难点的词语一股脑塞给学生,体现不出词语中的难点。

  二、课堂中的一些问题问得较琐碎,对学生的情感激发的不够。

  三、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要不断改进,既能激励性,又有利于下面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之二

  语文第五册第20课《“东方之珠”》,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的“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海洋公园”和“美丽的夜景”,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创设情境。本文以“东方之珠”命名,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东方之珠”的热爱之情。不同的导入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本节课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用一些优美的文字导入。我选择用多媒体放映香港的优美风光来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积淀一下上课前的体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紧紧围绕“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海洋公园、美丽的夜景”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是写美丽的夜景的,这一小节是课文语言文字优美的一个段落,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地方。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接着出示一组香港夜景画面,伴随着宁静而舒缓的音乐及教师的引读“每当夜幕降临,轻风徐来……”,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美丽的夜景之中,不由自主地跟读本小节。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了本自然段的优美词句,展现在孩子面前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孩子们的印象极为深刻。

  4、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是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批注阅读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议。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5、升华情感。我选择用作曲家罗天佑写下的《东方之珠》来结束本课的学习。欣赏着优美的歌词,美丽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完全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这种感受下听到了美妙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进一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结束方式也激起了学生的共鸣,对香港的热爱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之三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课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是训练学生朗读的佳作。我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朗读,另一方面不忘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学有所获。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沙滩迷人的景物和游人的感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滩风光,不知不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同时还送学生两个词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让学生积累的词语。在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时我也结合画面,让学生感受香港的楼多、商品多、人多,从而深切体会香港的繁华、热闹。

  二、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练、再读,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用心设计了训练点,比如:“我们漫步在林阴小道中,沐浴着 ,倾听着 ,真是舒服极了。”再如:海豚、海狮还会表演什么节目?(结合插图训练学生说话)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真有趣!在最后总结完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后,我特地设计了一个训练: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在让学生说前,我先提供图片,给他们说、写的材料,使之大脑中不再空白,写来也会容易很多。总之,每一个训练都力求扎实到位,教学后感觉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读中练、练中思、思中悟的境界。

  三、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无比璀璨。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媒体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美丽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东方之珠”和我们伟大的祖国。

  希望每一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收获多多。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三上第14课《“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东方之珠语文教学反思01-21

《东方之珠》语文教学反思01-22

苏教版三上第22课《金子》教学反思06-01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反思02-07

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范文02-06

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教后反思06-15

《东方之珠》的语文教后反思01-29

苏教版二上第18课《青松》教学反思05-29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9课《泉城》教学反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