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上第22课《金子》教学案例

时间:2021-04-08 08:28:29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上第22课《金子》教学案例

  目标预设:

苏教版三上第22课《金子》教学案例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到只有诚实、勤劳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感悟文中“金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金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了解到萨文河畔金子其实很少。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彼得跟其他的淘金者一样吗?讨论:通过“不甘心”、“默默”、“埋头苦干”、“几乎翻遍”等词语,领会他的执着。

  指导朗读,注意强调以上词语。

  2、学习第4~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根据这一自然段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彼得已经失望了,为什么最后又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他的梦想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

  边读边想:看看能解决几个问题。引导思考: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们觉得彼得有什么优点?

  观察插图,描述彼得不辞辛劳劳动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第4自然段中人物的惊喜;第5自然段中人物的思索;第6自然段中人物的勤于劳作。

  (3)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思考:彼得明明没有找到金子,怎么说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怎么理解?

  三、总结学习

  1、口头填空:

  只有( ),才能获得真金。

  真金存在于( )。

  2、交流有关勤劳的谚语。

  3、你有什么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你准备怎么做?

  四、课后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片断练习:展开想象,描述课文插图。

  《金子》教学实录

  生:老师,课文最后一段,彼得说的话的意思,我还不明白。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师:(稍加思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明白。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我们再来一起交流。

  (老师这么一说,学生情绪高涨,自觉认真读书,讨论。老师在一旁巡视。课堂气氛热烈)

  生:课文开头说:蜂拥而至的淘金者“结果,绝大多数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别人都离开了,只有彼得留了下来,最后实现了梦想,所以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生:这“真金”不是做戒指,做项链的金子。

  生:这金子就是这块土地。

  生:不对!彼得说的是他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我认为是讲: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就能获得财富,这就是“金子。”

  师:你们这样一分析,我也弄明白了啊!

  教后反思:

  《金子》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淘金者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意欲离开之际,从雨后的土地上长出小草一事得到启发,精心培育鲜花,终于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揭示了诚实、勤劳与梦想、成功之间的关系,包孕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课文以“金子”为题,表面是说彼得以“寻找金子”为事情来由,实是喻指人性之中诚实、勤劳的可贵品质,也指通过劳动收获的成功。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教学难点是感悟文中“金子”的深层含义。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中彼得说的话是同学们理解的一个难点,当学生提出不明白彼得说的话的意思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彼得说的话的意思,而是回答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明白。请大家讨论后再一起交流。”我的用意是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超越权威。诱导学生自行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学习的全程研究,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改变以前的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在台上讲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乐于从探究中获取知识,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