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时间:2021-04-07 11:18:46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师板书:山谷中的谜(生读题)师:猜猜看,课文讲什么?

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生:可能讲山谷中的某种奇特现象。

  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山谷中的谜)底

  (生读题)师:再猜猜看,课文讲什么?生:可能讲山谷中的某种奇特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课文是否在讲这些内容呢?请默读课文,找出直接写谜和谜底的相关语句。

  (生自读,画语句,然后交流,先读原文相关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谜——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长雪松?

  生:“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也都存活了下来”,谜底——东坡雪大而西坡雪小。

  师:雪的大小只是一个因素。

  生:还有它们自身本领的因素。雪松会弯曲和反弹,而别的树木却不会。

  师:谁能将谜和谜底讲完整?

  生:(略)师:你们看,由课题入手,去大胆猜测,然后通过阅读去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阅读就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再回归课题,课文仅仅在写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吗?

  生:不是,还写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师:看来,课文的条理已经非常清楚了。你能具体说说吗?生:谜——谜底——启示。

  师:你们看,以课题为突破口,我们在猜猜、找找、想想中了解了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条理,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随感:

  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简简单单教语文”

  回顾上述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自然顺畅,又不事雕饰。扣住题目,教师将其分解为“谜”和“谜底”,在找到答案后又引导学生回归题目——文章仅仅写了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吗?这样破题而入,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轻松自然,梳理课文条理也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势如破竹,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张庆在《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中指出:“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那么,“领”是什么?除了题目,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都可以成为提挈之“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文本,而后独具慧眼,去发现那举足重轻之“领”。

  “简简单单教语文”,原来建立在反反复复研语文的基础上的。

  二、授之以渔,举一反三——“明明白白学语文”

  主要内容的概括、课文条理的梳理,对学生而言确实不那么容易。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把答案直接呈给学生了事。至于是怎样概括的',如何梳理的,学生也糊里糊涂。

  再看上述教学片断,既有导学的过程,又有方法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期待阅读课文,在读中思考问题或者验证假设,其思维过程呈现得一清二楚。教师最后再恰到好处地辅之以方法的提炼——“以课题为突破口,我们在猜猜、找找、想想中……”,这样,既有过程训练又有方法指点,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自然学得明明白白。

  “方法的东西比知识更重要”,诚然,教师授之以渔,学生自然能举一反三。有了方法支撑,学生明明白白学语文应该不是难事了。

  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明明白白学语文,这是我们共同的教学追求。

【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相关文章: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札记03-19

2019《山谷中的谜底》的教学反思03-20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评析「精品」04-06

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优质教学设计03-28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04-16

《山谷中的谜底》的语文教学反思01-15

山谷中的谜底课文教学反思03-10

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范文04-23

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