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课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6 17:22:23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小学课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质朴,简洁明快,感情丰富细腻.。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课文着重描写了三个特写“镜头”——笑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其中着力刻画了“放风筝”,用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小学课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从字里行间品读感悟的能力,所以感知刘老师的形象,提炼刘老师的性格,对于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但根据以往经验,学生的感悟往往浅尝辄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引领学生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而促进读与写的结合,在我看来是学习这一课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该营造一种怎样的课堂氛围呢?以往的阅读教学课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画出重点句子,然后感悟品读,如何捕捉学生的阅读兴趣,突破重难点呢?我心中闪现出了一个关键词——“灵动”。在我看来,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

  那么,选择一种怎样的训练方式呢?在磨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灵感——为刘老师拍照,并为照片起一个诗意别致的名字。让课堂在我深情投入、激情四射的引导召唤下,激发学生深入感悟,创新设计的兴趣,将课文的现有文字读成动态画面,浓缩为“咔嚓”的一瞬间,这既是挑战,也是展示!

  果然,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的提示,依托文本的“旁逸斜出”等,都展示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氛围灵动而和谐,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刘老师的形象,课文别致的写作手法,都在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

  本文教学由于对写法教学过于细致,抓住了篇章教学,注重了对课文片段的感悟,对“作者借景烘托,列举事例,夹叙夹议等写作方法”的指导,重在了这“一课一得”吧,而忽视重点词语的感悟。教学中,我对重点句子中的“漾”、“泛”等字词的理解不够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扎实,学生对课文不够深入,理解浮于表面;另外,朗读方面我放在了第一课时,本课朗读还没有训练到位。本来我在教学中预设了几个重点句子的感情朗读,但由于课前松后紧,时间很大程度上放在“走进刘老师”,感悟老师的形象,学习列举事例的描写方法,造成放弃了一部分句子的感情朗读品悟,确为一憾。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感动,教完这一课,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二、品细节,悟情感。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

  好的文章需要品读,更需要动情地朗读。而在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四、注重写法的指导。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抓住了“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这些典型事例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一直进行这些写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课后深深反思,也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只感动于文章的优美,恋恋不舍地要与学生品悟许多细节,以致于课堂时间不够,前松后紧。教师还是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我交流的时间缺少了。看来上课还是靠老师主观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高港区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赛课,六年级组的课题是六下第22 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真挚的文章。虽是第二年执教本文,但再一次细读文本,我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也挖掘出了教材的几大亮点:1.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2.环境描写与表达的情感相当和谐;3.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4.文章中几处动词活用,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如何让学生通过解读感悟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是我在语文课堂上努力追求的目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成功,也有缺憾。

  成功之处:

  1、关注教材及学生实际,注重了学法指导。课始,我出示了这样的自学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第6-9自然段,想一想从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及我们的内心感受等细致的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画一画句子,适当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写批注便于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空间中自主阅读,自我感悟。)

  2、引导学生围绕细节,进行了多形式的朗读指导。本文有多处深情细腻的描写,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读书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刘老师特写的文字,让学生或紧扣重点词读出蕴含的深意,或走进人物的内心读出丰富的情感。如通过理解“漾”指导学生读出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抓住提示语“笑着”“喊着”读出刘老师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尾的省略号,读出作者对刘老师无尽的思念之情。自我感觉,孩子们的朗读还是比较到位的。

  3、注重读写结合,增加语言实践。在交流“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时,我启发学生想象:仰望着空中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在学习课文最后两节,适时介绍了作者苏叔阳的有关资料后,又引导学生说话和写话:如果你是作者,你想让风筝带去什么?把自己最想对刘老师说的话写下来。从交流反馈的情况看,孩子们大都能选择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刘老师的深情。

  不足之处:

  1、过分关注情感表达,对文中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学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3、对学生有些偏离主题的回答,有些茫然。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抓住课堂上的意外生成精彩,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小学课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课文教学反思11-27

《理想的风筝》课文教学反思03-27

《理想的风筝》语文课文教学反思01-16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3-29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10-10

《理想的风筝》语文教学反思01-15

理想的风筝语文教学反思01-10

《理想的风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3-18

《理想的风筝》语文教学反思6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