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必修二《边城》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3 10:44:04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必修二《边城》教学反思三则

  《边城》教学反思之一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幅用水墨绘就的无彩之画。沈从文在说到创作动机时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苏教版必修二《边城》教学反思三则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圆润悲婉的乡土抒情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他描绘了一种充满化外之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为被现代文明撕裂灵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块行将失落而未曾失落的古朴的生命绿洲。”《边城》描写的确实是一种人生形式,它所表现的人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这里的人生性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毫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这种人生形式是优美的,他们含蓄而毫不伸张,温情而毫不暴烈,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安详的。这种人生形式是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他们有爱、敢爱,爱的深沉,爱的彻底。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翠翠是美丽的,《边城》同样是美丽的。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让我们学会欣赏,学会爱,学会生活。

  《边城》教学反思之二

  《边城》一课教学结束后,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 预设与生成

  这堂课我预设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以时间、地点切入,把握小说节选部分的框架内容。第二板块设置问题:《边城》里哪一点最吸引你,促动学生品读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感知风物美、人性美、人情美。第三板块以“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翠翠”为问题启迪学生找出描写翠翠心理的的句子。

  生成:我执教的高二(1)属文班,高二(9)属理班。文班女生多,理班女生少,文班对翠翠情窦初开把握得较好,费时不多,而9班则拖沓了。

  优点:紧扣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气氛融洽,课堂充满活力。不足这处,学生找心理描写的句子时找得不准确,生成的枝蔓较多,不能正确地把握翠翠的形象,教师讲得多了。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研究学情,提高应变能力,把预设与生成的比例协调好。

  二. 穿插与旁逸

  在教学第二板块时,引导学生了解边城的人性美,穿插了当今的一些例子和文中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如前段时间网络上“小悦悦”的事件来突出《边城》里人们乐于助人品德的可贵;当今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如商人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唯利是图来对比码头上卖黄纸的小伙子为要多给钱和老船夫推搡;当今人们的爱情观,如电视上“非诚勿扰”爱情的浅俗直白来对比翠翠爱情的晶莹剔透;我们学生从影视中了解的当时中国其他地方的官匪勾结、鱼肉百姓来对比《边城》里军民同乐的鱼水之情。

  优点:课外大量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边城》里的人性美,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不足:一时兴起,尤其是谈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占时多了,联系广了。

  三,品味与探究

  沈从文的语言朴素纯净、含蓄隽永,这是引导学生品味探究的好材料。如:

  1.“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的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在朗读时故意丢此二句 “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学生品味其意味,更能显示掌水码头的顺顺乐于助人的美德。

  2,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此人是小伙子,非老弱病残;此人系商人不是一般的百姓,非贫困。老人拒收小伙子渡船的钱更能显示此为一种风尚,显其普遍性,边城的人如此轻利重义。

  3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学生对“捏”字品味非常到位。

  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整节课堂学生学得轻松,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这篇课文的教学虽结束一月有余,但师生互动融洽的场面仍浮在眼前。我会认真总结这篇课文教学的得失,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凸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边城》教学反思之三

  《边城》是一篇自读课文,按照现在每周4节语文课,自读课文很多时候就不在课堂上再占用时间处理了,但设计了学案,运用了学案教学法后,这种顾虑倒没有了。因为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的,结合学生的认识程度,我在学案上设计了几道思考题:

  1、整体感知。读课文,叙述情节

  ①课文节选的三——六章提到几个端午节?先写的是端午节?

  ②概括每个章节的的大意:

  2、《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可划在书上)

  3、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从中选出一个词来概括本文自然风景 乃至整个环境的特点

  4、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①小说环境包括自然风景、社会风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情),本文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请分别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总结。

  (个人勾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风俗方面:

  人情方面:

  ②反复咏读最后一节,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角度,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和情感。

  通过检查,发现同学们的完成情况还算差强人意,但还有问题存在分析大家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出问题的原因,是对课文不能很好的深入的理解,这当然和同学们没有认真思考和及时翻阅一些相应的材料有关。这其中除了态度问题,还有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使然。课下学习语文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在形式上能完成,就万事大吉了。缺少对一些文章的深刻理解,思想认识上缺乏高度。我不禁为他们担忧,读书的境界低,效率就差,收获就少。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还是没有完全放开,还是加了一些自己认为必要的诠释,挖掘了沈从文的`《边城》的写作目的,以及文中所表现的清新的故事情节、如画的自然风景,淳朴的民风,之外还有因为封闭和落后,人们的蒙昧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的人生形式,提倡人性自然的回归,但其中有一种凄凉的美,让人产生淡淡的遗憾,氤氲着浓浓的悲情色彩。

  授课任务虽然完成了,但从心里觉得就这样教《边城》多少有点不负责任,因为有无数的文人学者以谨慎的态度,对沈从文先生的这部作品从各个方面角度都作了到位的阐述。而自己无论对于先生的其他作品还是他的人生都没有太细致的了解。然而《边城》对我而言,无需要别的,只是爷爷的一声“翠翠”,翠翠的一声“爷爷”,就足以让我泪流满面。在教学中我只想带着我对《边城》全部的感情引领学生去看湘西那翠翠的山、清清的水和如这山这水般纯良质朴的边城人们。这山边水旁人们的生活是“无法形容的单纯寂寞”的,但这却正是先生所期望建造的“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鲜活的“人性”。

  有太多评论《边城》的文章,说它的牧歌类型,说它的文化隐喻,说它关乎的民族问题。而我对于广大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分化不甚了了,不知道此篇文章应属哪种风格应占我国文学史上的那个位置。但想来以先生自己的观点和人生态度来看待《边城》,应也算对先生的尊重。就像先生自己所说“我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的价值观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问价钱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的批评,却愿意考查它在我感官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接时的美恶,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大能领会理论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的道德君子的感情。”想来文学真正的美丽之处也正于此,而最可怕处正是做作的迎合。于是就随了边城,远离了身边的复杂人事,吵闹之地。快乐也简单,忧愁也简单,一如那清清静静的溪水,品味一切的至纯至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如此说。我们提倡学生多读书,广泛涉猎,但是也需要精读,提升阅读能力,更深透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广和精才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量和思维能力上一新台阶,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也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必修二《边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的教案03-22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11-25

苏教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学反思06-26

高一语文必修二《边城》教案03-09

沈从文的《边城》教学反思4则06-03

反思《边城》09-12

人教必修高三语文边城教学设计03-2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学反思06-02

高二必修四语文声声慢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