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优质课《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11 16:50:51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优质课《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优质课《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合作探究“冷雨”“听雨”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

  教学方法:

  研讨法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叙述这样一个画面,悠悠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春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缠缠绵绵。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神情惆怅忧伤,脸上刻满了漂泊的沧桑。

  他时而看看这冰冷的雨,时而嗅嗅这冰冷的雨,时而听听这冰冷的雨。他要回家,他在回家。

  他似乎口在呢喃:“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似乎听到谁在呼喊:“归来吧,归来哟,别在四处漂泊!”

  他就这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感到孤独,他感到凄凉!

  好了,同学们睁开眼睛,回味一下刚才的画面,有什么感觉呀?

  (预设学生的回答)(美、凄凉、令人感伤、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画面中的老人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当代诗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生于南京。1949年赴台湾,入台湾大学外文系。后三次赴美学习或讲学。以《乡愁》诗获得“乡愁诗人”的称号。在离开大陆25年后的1974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听听那冷雨》,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二、句段诵读:

  (过渡)是啊,相隔25年了。他品尝着这细雨,这冷雨,这与祖国大陆紧紧相连的冰冷的雨,怎么能够不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呢?

  有人说,余先生是用“整个生命和修养”在听雨,想必那雨一定是很美妙的。美妙的文字不厌百回读。我们不妨把这美妙的雨声,用我们诵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吧!

  课文写雨声的句子很多,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读出来,要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请若干同学读一读,老师作评价,并传授朗读的技巧)

  三、赏析“听雨”: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余光中先生的雨真的很美。美雨不厌百回读。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冷雨的世界,去感受这雨的凄冷,品读这雨的意境吧!

  1. 本文题目是“听听那冷雨”,作者重点写的是听雨,那么作者主要在哪几节写了听雨?

  主要是第5-10自然段。

  2. 那么都听到了哪些雨声呢?

  这里老师有个要求:文章把雨声写得很美很诗意。我们概括时也不要破坏余先生的意境。请大家依照“疏雨滴梧桐”的语言形式,概括出作者所听到的雨声。

  (学生概括预设)(梅雨湿苔藓、梅雨湿台阶、轻雨敲屋瓦、绵雨奏黄昏、骤雨戏芭蕉、密雨润江南、天雨连日夜、微雨滴红烛、脆雨敲竹瓦、纤手拂黑键、灰雨饰天地、冷雨飘人间、冷雨洒江河)

  老师也概括了一些: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美玉脆竹楼、纤手弄琴键、梅雨湿苔藓、狂风挟热浪、斜雨打芭蕉

  3. (过渡)同学们的概括,让我又一获得了美雨的享受。无怪乎作者说,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雨的意蕴情调很美,但同学们的概括也毫不逊色。

  这么美妙的雨声,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呀。常言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下面我们就来集中探讨其中的一个场景。我们就以第一个场景为例。这段主要是写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的的声音。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的声音有怎样的美?

  作者借听雨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讨论的要求:不架空;要合作;要升华

  (学生作3分钟的讨论)

  4.交流第一个问题:“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的声音有怎样的美?

  老师描述情境的美。

  疏雨滴梧桐:稀稀疏疏的雨点,滴在清秋的梧桐叶上,发出嘀嘀达达的响声,错落有致,清脆幽远。(教师着重引导品味声音的“凄冷”)

  骤雨打荷叶:天空一片迷蒙,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敲打在枯荷上。声音深厚均匀。(教师着重引导品味声音的“凄冷”)

  明确: “疏雨滴梧桐”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而“骤雨打荷叶”的声音更加浑厚一些; “疏雨滴梧桐”声音均匀分布,有温柔之美,“骤雨打荷叶”声音错落有致,有一种力度的美。

  5.作者听雨时的感受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