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9 18:39:36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1】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一篇随笔,它的学习方式属于“问题探讨”。这篇文章比较深奥,思想比较深刻,解读起来有难度不小,属于典型的深度文本,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解“问题”。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而问题是思维的种子。课堂学习要高效,必然在问题提出后加以思考,讨论解决。所以问题探讨应该包括两部分:提出问题,深入探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缺一不可,二者互相促进,统一体。“探讨者”当然主要应该是学生,因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之后,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加以讨论,然后汇报成果,全班一起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

  课堂的最后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讨论为什么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本节课从教学流程设计上看,应该说符合了课改精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暴露了许多问题,如课堂流程不流畅,给人比较生硬的感觉,不能挥洒自如。思维也未能充分打开,有些生成问题未能很好抓住,课堂亮点不多。对于学生问题回答的点评也不够到位。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2】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我上的第一篇现代文。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要怎么去给学生讲解。对于文本,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去解读文本,最后求助于多方资料,包括教参和网上的相关备课资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拼西凑,面面俱到,仅仅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书上,却不知道这两个课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模糊了教学目标。

  由于没有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教参上的教案,而一般的教案都是只列几个大问题,帮助把握整体脉络的,至于用来衔接的小问题就没有了。所以我上课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并且中间的衔接很不自然。我常常说 “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几段”“现在我们看到这句话”之类的语句权当衔接句,显得相当得生硬、不自然,学生也是很被动地翻到第几页,看到第几段,找到第几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为新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或许不如老教师,但也要尽量地去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要更精心、更详细地准备教案,努力使课堂流畅自然,使学生开动脑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3】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赫尔曼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它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它是一种生存的境界。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童年和少年期父母需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依循自己内在的精神胚胎的指引,发展自我、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走入青春期,孩子开始向外看,这时阅读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黑塞说研读世界文学,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4】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我上的第一篇现代文。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要怎么去给学生讲解。对于文本,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去解读文本,最后求助于多方资料,包括教参和网上的相关备课资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拼西凑,面面俱到,仅仅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书上,却不知道这两个课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模糊了教学目标。

  由于没有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教参上的教案,而一般的教案都是只列几个大问题,帮助把握整体脉络的,至于用来衔接的小问题就没有了。所以我上课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并且中间的衔接很不自然。我常常说 “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几段”“现在我们看到这句话”之类的语句权当衔接句,显得相当得生硬、不自然,学生也是很被动地翻到第几页,看到第几段,找到第几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为新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或许不如老教师,但也要尽量地去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要更精心、更详细地准备教案,努力使课堂流畅自然,使学生开动脑筋。

  《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我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解决第二部分。结果,时间掌握不好。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学生基本沉默,问题抛下去学生都没有反应,应该对问题的设计再上心些,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课文第二部分有个知识点是说对于文学名著要“常读常新”。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很有感触,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11-2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实录04-06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03-30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06-19

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ppt08-16

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05-17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350字05-14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3-19

苏教版必修一《10、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文全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