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待贾而沽》教学实录「公开课」

时间:2021-04-07 10:12:57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待贾而沽》教学实录「公开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待贾而沽》教学实录「公开课」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中第三课“待贾而沽”(板书:待贾而沽)。“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

  师:“贾”字读什么?

  生:gǚ。

  师:什么意思?

  生:商人。

  师:“沽”什么意思?

  生:买。

  生:卖。

  师:到底什么意思?

  生:卖。

  师:“沽”当“买”讲,有没有呢?

  生:有的。比如,李白的诗“沽酒何来迟”中的“沽”就是“买”的意思。

  师:对。唐代大诗人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写过“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诗句,其中的“沽”也是“买”的意思。不过,我们这里的“沽”是“卖出去”的意思。“而”字当什么用?

  生:承接关系。

  师:“待贾而沽”连起来怎么讲?

  生:等待商人再卖出去。

  师:没有表达清楚。有个成语叫“待价而沽”,等待人家出了高价之后,再把东西卖出去。“待贾而沽”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待贾而沽”也叫“待价而沽”。现在,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比喻有才识的人等待有人赏识重用才肯出来效力。

  生:记录“待贾而沽”的意思。

  师:很好,做到了一边听一边记录。“待贾而沽”在课文的哪个章节呢?

  生:朗读课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师:口齿很清楚,很好,请坐。这里,孔子把自己比作什么?

  生:美玉。

  师:对。孔子说自己就是一块美玉,什么意思呢?

  生:他觉得自己很有才能。

  师:对。他在等待买主来购买他的才华。这个“买主”是谁呢?

  生:英明的君主。

  师:为什么一定是英明的君主呢?昏庸的国君不行吗?

  生: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吗?

  生:“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说,思想主张不同,就不一起谋事。

  师:谁的“道”不同呢?

  生:国君。

  师:对呀。国君如果与孔子不同“道”,就不能给孔子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孔子在等待,等待一个英明的君主,等待人家给他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换句话说,孔子只愿意与那些英明的君主合作。孔子自己是怎么说的?

  生:朗读课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了,他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了,他就隐居起来。他还说,国家政治清明了,而自己还是贫贱的话,那就是耻辱;政治混乱了,而自己富贵起来,那也是耻辱。

  师:说得好。天下有道,国家政治清明,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国君英明。国君英明了,天下就有道了,所以我们说“有道明君”。相反,国君昏庸无能,天下就肯定无道,那就是“无道昏君”。国家政治清明了,而自己却既贫穷又卑贱,那是什么人呢?

  生:没有才能的人。

  师:对呀。孔子认为没有才能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什么样的人会变得富贵呢?

  生:卑鄙小人。

  师:说得对。国家政治越混乱,那些卑鄙奸佞的小人就越是如鱼得水。孔子认为,如果做一个卑鄙奸佞的小人那也是耻辱。刚才,我们讲到,孔子要与英明的君主合作,他在等待英明的君主。类似的话,课文中还有吗?

  生:朗读课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zhì);邦无道,则愚。其知(zhì)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了,他就表现得很聪明;政治混乱了,他就表现得很愚蠢。他的聪明我们是比得上的,他的愚蠢我们却没法比。

  师:说得好。清朝大画家郑板桥曾经说过“难得糊涂”,他解释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同学们想,一个原本很聪明的人,怎么转眼之间就变得糊涂了呢?

  生:他的糊涂是装出来的。

  师:为什么要装糊涂呢?

  生:因为“邦无道”呀!

  师:对呀。一个原本非常聪明的人,突然间要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装做非常愚蠢,极端糊涂的样子。同学们想,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所以,孔子就说——

  生:“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师:由此可见,孔子对宁武子的'行为是什么态度呢?

  生:赞成。

  师:仅仅是赞成吗?

  生:还有敬佩。因为他说:“其愚不可及也。”

  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孔子为什么要“待贾而沽”了。他就是要等待英明的君主,他要与英明的君主合作,也就是说,他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君,孔子都愿意合作。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孔子是一个非常热心于仕途的人。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同学们想,他为什么这么热心仕途呢?(板书:热心仕途的原因)

  生: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

  师:没错,是为了施展才华。那么,孔子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

  生:朗读课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周文王死了,周代的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孔子认为,周代的文化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他以周文化的代表自居。

  师:没错。孔子认为自己就代表了周代文化,成了周代文化的化身。这不是吹牛吗?这不是大言不惭吗?(众笑,摇头。)

  生:当然不是啦。他这样说,表示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他很有自信。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说,如果有人让他来治理国家的话,三年之内,他就能够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大见成效。这说明他很有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师:他这话是对谁说的?

  生:对那些国君说的。

  师:是啊,能够对国君这么说话,没有一点自信是不行的(板书:自信)。而他的自信就来源于他自身的杰出的才华。他要把自己的才华用来做什么呢?

  生:治理国家。

  师:除了治理国家,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刚才,我们说,孔子以周文化的代表自居,既然如此,他就应该把自己身上的文化传播出去。传播给谁呢?

  生:传播给全社会,传播到天下百姓身上。

  师:对了。所以,孔子施展才华的真正目的,就是一方面治理国家,同时传播文化,让天下百姓都成为有文化的人。这里,就体现了孔子的——

  生:责任心。

  师:对呀。他千方百计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板书:社会责任感)。类似的语句还有吗?

  生:“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他认为自己就是周代道德的化身,自己有责任传播周代的道德,让天下的百姓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上天将要用孔子做木铎,让他巡行四方,宣扬政教。这说明他有宣扬政教的社会责任。

  师: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仪地的边界守官说的。

  师:不是孔子自己说的,是别人说的。这叫什么?

  生:烘托,侧面烘托。

  师:天啊,比我还聪明(众笑)。没错,就是侧面烘托。有时候,自己说倒不见得怎样,通过别人的口一说,效果就大不相同。这一招在作文中非常有用,同学们学会了吗?(众笑,点头)现在,我们理解了孔子这么热心仕途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责任感。不过,他的社会责任感有点与众不同。孔子认为是上天把道德交给了自己,也是上天把文化交给了自己;别人也认为是上天要孔子宣扬政教。换句话说,就是孔子认为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替老天爷去完成上天交给的任务。这就叫“替天行道”。(板书:替天行道)所以,孔子的责任感就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刚才,我们讲到了孔子的自信,自信是不是他热心仕途的一个原因呢?

  生:是。

  师:对。他有治国的才能,他就有治国的自信。课文中还有表现孔子自信的地方吗?

  生:“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说,我又不是葫芦,怎能挂在那里不食用呢?这就表现了他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用的人才。

  师:真有眼光,看出来了。还有吗?

  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这句话也表现了孔子的自信。他说,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真正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他相信自己是不怕磨的,也是不怕玷污的。

  师:天啊,比我还有眼光(众笑)。淄,什么意思?

  生:黑色。

  师:对,黑色。鲁迅先生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月光如水照淄衣”,月光就像流水一般照在我黑色的衣服上。刚才,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个比喻句,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自信。

  同学们想,他为什么要用比喻来说呢?

  生:更形象更生动。

  师:对,用比喻还有什么效果?

  生:更含蓄吧,更让人回味无穷。

  师:说得好。孔子把自己说成很坚硬,也很洁白。同学们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他是对子路说的。子路反对他去佛肸那里,因为,佛肸凭借中牟叛乱,是一个为非作歹的人。孔子也说过,作为君子是不会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的。

  师:既然如此,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呢?

  生:这正是孔子自信的表现。他相信自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佛肸的叛乱。

  生:这也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平定佛肸的叛乱。所以,佛肸叫他去,他就很想去。

  师:那么,孔子要到公山弗扰那里,是否也出于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他的自信呢?

  生:是的。

  师:对。孔子之所以要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并不是要和他们合作,而是要去制服那些叛乱,立志恢复文王、武王、周公之道。这体现了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孔子为什么要“待贾而沽”,也讨论了他热心仕途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生: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和他的自信。

  师: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一方面,孔子要“待贾而沽”,要等待那些英明的君主,“道不同,不相为谋”;另一方面,他又那么的热心仕途,哪怕是为非作歹的人来召唤他,他也要前往。这是不是矛盾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在来讨论。另外,课文最后一节,孔子对阳货的态度,我们也下节课来讨论。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下课。

【《待贾而沽》教学实录「公开课」】相关文章:

《待贾而沽》课堂实录「公开课」05-31

《学会合作》公开课教学实录03-08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学实录07-11

高二语文《待贾而沽》教案设计03-13

《问银河》课堂实录「公开课」05-11

苏教版三上语文《7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公开课)06-17

《吆喝》教学实录05-06

《渔父》教学实录05-19

《口技》教学实录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