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及反思

时间:2021-08-12 08:25:46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判断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及反思

  在教学完狐狸把乌鸦的肉骗到口逃跑这一环节之后,

  师:同学们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

  生:这只狐狸很狡猾。

  生:它很坏,说好听的假话骗乌鸦。

  生:它为了想吃乌鸦口中的那块肉,就想办法骗乌鸦开口。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只狐狸很狡猾,很坏。可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生:(齐)想!

  师:老师认为呀,这真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生有的不由自主“啊”了起来,有的一楞,有的同桌互相看看)

  师(笑):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看法的?

  (有几个同学慢慢地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都知道,狐狸不会爬树,可乌鸦却在树上,肉在乌鸦口中,要想吃到这片肉,狐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生:让乌鸦开口。

  师:对!乌鸦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你瞧,它多聪明!不费一点儿力气就吃到了乌鸦辛辛苦苦从远处找来的一块肉。(师把“不费力气”和“辛辛苦苦”两个词说得特别重。)

  生:不对,老师,这不叫聪明,这就是狡猾。肉是乌鸦辛辛苦苦从老远找来的喂她孩子的,而狐狸却把它骗走了,它自己没劳动去骗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好的。

  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位学生,然后扫视全班):他说的对不对?还有谁有什么看法的都说来听听。

  生:我也认为他说得对。狐狸要吃肉可以自己去找,不能骗别人的,骗别人的东西不光荣,这是我妈妈说的。

  生:狐狸把肉骗走了,小乌鸦就没有肉吃了,就会饿死了!

  生:骗别人东西吃是可耻的,这不能算聪明了,聪明不是用来干坏事的。

  师(笑):同学们真不错,刚才老师呀真是一时糊涂,好在有你们这么多聪明的同学帮助我改变了看法。是呀,劳动才是最光荣的。自己不劳动,却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劳动果实骗到手,这是不光彩的。狐狸把乌鸦辛辛苦苦找来喂小乌鸦的一片肉骗走了,小乌鸦就没食物了,受到了伤害,这种为了自己得到好处就去伤害别人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

  反思: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倡导“文道结合”,对本则寓言故事,传统的解读一直就是“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这是站在乌鸦的立场上来讲的。而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一则故事也不仅仅蕴含一个道理。

  在教学中,老师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在这里,老师并没有要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纵,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另一道理: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也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这中,老师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点,把它寓于教学之中,于无形之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当老师这个看法说出来的时候,也有几个同学举手表示赞同,说明老师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个性化阅读”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快肉。但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她的孩子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却伤害了别人,这也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能学习。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养,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及反思】相关文章: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1-15

《乌鸦和狐狸》语文教学反思07-22

《狐狸和乌鸦》教学案例(附反思)06-22

《狐狸和乌鸦》教学实录03-22

狐狸和乌鸦10-22

狐狸和乌鸦07-23

狐狸和乌鸦07-05

狐狸和乌鸦10-26

乌鸦和狐狸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