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

时间:2021-03-30 12:45:08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八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苏教版八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

  师:沙漠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陌生的,老师这里有几幅沙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对沙漠的感受。

  (播放音频《丝路驼铃》,展示沙漠图片。)

  生1:沙漠里的太阳很大。

  师:大?应该是毒辣吧!

  生2:沙漠很可怕,有沙尘暴。

  生3:沙漠面积很大,有的地方景色很美。

  生4:沙漠里的环境恶劣,生活在那的人一定很苦。

  师:的确,沙漠是神奇美丽的,但它又有着狰狞可怕的一面,今天让我们走近沙漠,跟随作者去探觅一下沙漠的奥秘。

  二、展示预习:

  师:不过,不要着急。我们知道沙漠中的长途跋涉很累人,在进入沙漠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吧!

  1、(展示课件)了解作者,完成填空题。

  生1回答,但竺可桢的“竺”读得不清晰。

  师:能不能将作者姓名再读一下?

  生1:……

  这时其他同学都读出了正确的读音

  师:我们在预习时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不认识的字呀!

  2、积累词语:

  1师:本课的词语你积累了哪些呢?先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想了解我们同学词语掌握得如何。

  2(展示课件)将下列词语先补充完整,再解释。

  生2: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渴不可耐,口渴得迫不及待。

  师:是吗?“耐”是什么意思?

  生2:……

  生:忍耐。

  生2:口渴得不能忍耐。

  师:对,继续。

  生2:可望而不可即,可以看到却不可以接近。

  师:注意“即”这个字,同学们会把它错写成哪个字?

  生:“既然”的“既”。

  生:“及时”的“及”。

  师:对,很容易写错,请继续。

  生2: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东西。

  师:“蜃”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生:不对,是半包围结构。

  师:对,一撇要延伸下来。同学们预习得还不错,可要一如既往喔!齐读两遍。

  生齐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刚刚热身运动时,我就看到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走进沙漠了,那我们出发吧!(展示课件)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学生速读,捕捉相关信息。

  生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

  师:还有吗?谁来补充?

  生2:还有恶鬼、热风、流沙。

  师:对。(展示课件)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走进沙漠,我们了解到了沙漠中的许多奇怪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有的呢?大家一定很想一探究竟,现在就一起深入沙漠去探寻一番吧!

  (展示课件)用圈点勾画法细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每道题。

  学生圈点勾画,教师巡视。

  师:完成了吗?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谁来回答第一道题?

  生1:我来。古代到过沙漠的人觉得沙漠很恐怖,是可怕的。现在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样的.感受,觉得不可怕。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古代人去一般是单枪匹马去,也没有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上汽车飞机来支援。

  师:可见原因有几个?你能否简要归纳一下?

  生1:两个,一个是人少,一个是没有支援。

  师:对。(展示课件)再看第二题。

  生2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时,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这就是“魔鬼的海”的现象。

  师:很好。我刚才听到有一个字读错了,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不知道。

  师:“奔”,有两种读音,“bēn”和“bèn”,什么时候读“bèn””?

  生:……

  师:当直向目的地走去时,就读“bèn””,可见这儿读什么?

  生:“bèn””。

  师:“魔鬼的海”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生2读有关内容。

  师:能不能用简要语言概括一下呢?

  生: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光线发生折射和反射,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就变得像湖面了。

  师:很好,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光线在透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时就会发生折射和发射。(展示课件)

  文中也提到了海市蜃楼,它与“魔鬼的海”的成因有什么不同?

  生3:“魔鬼的海”是下面空气温度高,上面低,而海市蜃楼是上面气温高,下面低。

  师:是吧?(展示课件)欣赏图片。

  师:再来看鸣沙现象及成因。

  生4:人们顺着山坡翻滚下来,沙便会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这就是鸣沙现象。这是因为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纱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发出声音。

  师:回答非常简洁。接下来让我们感受一下鸣沙现象吧!

  (播放“鸣沙”视频)

  师: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师:对。齐读奇怪现象成因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齐读。

  五、拓展探究,激发情感:

  师:深入沙漠探寻的结果,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回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奇怪现象呢?你能不能从科学角度解释呢?

  (展示课件:1、从报刊杂志、电视或生活中你还了解到哪些奇怪的现象?请你用科学道理对这些现象作一些说明。)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下雨天,我们一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生2:在冬天的早晨,天边有时会出现三个太阳。这是由于寒冷,水蒸气凝结成了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在它上面就会发生折射,正好会聚在太阳两侧,于是就出现了三个太阳,称为“幻日”。

  师:哦,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2:物理书上。

  师:看来,学物理还真管用!这些是我们同学都知道的,能不能讲一些不是我们物理课上学到的?

  生3:有一个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忽然船不动了,好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一样。船上的人乱作一团,以为鬼来了。后来随船的一位科学家调查得出了结论:原来这一地段的水流程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不同,形成浅海层和深海层。船接触到深海层就会被粘住,只要船行驶的力度大于水的粘力,就可脱离。

  师:真是闻所未闻,好像很有道理。哦,还有同学要说。

  生4:有一个地方十分奇特,它与别的地方是颠倒的:你将东西放在下坡,它会向上滚。

  师:有这回事?为什么?

  生4:……(抓耳挠腮,讲不出来)

  师:谁能帮他解释?(没人举手)

  师:没关系,现在说不出来,课后可以去请教物理老师或自己去查资料。同学们关注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已经让老师很感动了。与你们相比,老师倒显得有些孤陋寡闻了。现在我也有一个困惑,想请同学们帮忙解一下,行吗?

  生:行!

  (展示课件:2、提供“走近科学”栏目中的“揭开大连成群飞鸟死亡之谜”资料,让学生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专家们要筛选出重要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

  一学生读后,全班进入了热烈的讨论。

  师:看来,有些专家已经有想法了,哪位专家先来?

  生5:我觉得“浅蓝色的房子”是重要信息。因为鸟把浅蓝色的房子看成了天空,以为前方没有障碍,就撞上去了。

  生6:还应该提取“14盏高杆灯把整个工地照得如同白昼”,因为没有灯的照射,浅蓝色的房子根本看不到。

  师:分析在理吗?

  生:在理。

  师:还有哪位专家有想法?(没人回应)

  师:既然要灯才能看到浅蓝色的房子,那么还有哪个信息不可少?

  生:“一夜之间”。

  师:对。再思考:假如这灯光是昏暗的,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不言,教师继续启发。)晚上,在公路边骑自行车,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灯光非常强烈。这时你会感觉怎样?

  生:看不见。

  师:对,在强光的照射下,人的眼睛会出现盲区。鸟儿正是在乱飞乱闯时,忽然发现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就争先恐后地疾飞过去,结果……经专家们的努力,飞鸟暴死之谜终于真相大白。刚才同学们列举出了生活中的许多奇怪现象,并一一予以科学的解释,也帮我解决了一个困惑,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

  生7: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

  六、小结全课: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道理。

  生2:我了解到了沙漠中的,生活中的许多奇怪现象。

  生3: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不能相信迷信。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沙漠带给人类的并不总是美好,有时它会露出狰狞的脸孔;生活也不总是平平常常,有时也会出现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牢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寻求科学的解释,我们定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既紧紧扣住文本知识,又走向学生实际生活。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沙漠现象,探求形成原因,又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知识解释。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可以说为本课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堂中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刚刚热身运动时,我就看到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走进沙漠了,那我们出发吧!”“走进沙漠,我们了解到了沙漠中的许多奇怪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有的呢?大家一定很想一探究竟,现在就一起深入沙漠去探寻一番吧!”……这样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八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11-04

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感04-0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04-06

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感作文04-2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习题及答案04-01

读小说《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感600字11-02

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感600字作文04-29

八年级语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04-12

八年级语文下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