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及答案

时间:2021-03-02 11:03:34 七年级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及答案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随机映变 引经据典 相形见绌 相辅相承 慷概大方 一视同仁 盛气凌人 明思遐想

  _____改________ _____改________ _____改________ _____改________

  2.你已育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共6分)

  ⑴但愿人长久,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⑵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己亥杂诗》中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写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⑷同为道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3.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做读收卡片时,遇到了困难,请帮助他把表格填充完整。(3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5. 5月20日 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面是有关部门根据调查数据而制成的图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

  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6.某电台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去应聘,请按不同目的各与一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话不能超过20个字,标点不计。(4分)

  ⑴应聘记者:

  ⑵应聘播音员:

  二、阅读理解

  ㈠阅读古诗,回答7—9题。(7分)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7.这首词写了词人在人生哪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各个阶段听雨的地点、心情各有什么不同?(3分)

  8.“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2分)

  9.“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㈡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15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_____

  ⑵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指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形成了对比。(2分)

  1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㈢阅读下文,回答14—19题。(17分)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杆,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一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里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4.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而实际上是指_____。(2分)

  1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

  16.品析下面加点的词语,说产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17.本文采用了__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详写了_____。这样安排是为了_____。(5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不少于20字)(2分)

  19.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2分)

  三、表达与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今天我们评画一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相好联想?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大胆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初中语文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参考答案

  1.映——应 承——成 概——慨 明——冥

  2.⑴千里共婵娟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⑷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骆驼祥子》 莎士比亚

  4.D

  5.家庭收入越高,儿童的肥胖率越高,营养不良率越低。

  6.⑴大学新闻系毕业,有书面、口头表达的应变能力,思维敏捷。⑵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善于朗读,仪表端庄。

  7.少年听雨歌楼上:欢乐;壮年客舟中听雨:失意;而今僧庐下听雨:无奈。

  8.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9.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10.⑴处,处在。⑵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⑶归依

  11. ⑴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⑵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13.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14.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5.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的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一元钱的事情。)

  16.①有力地表现了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做出重大决策的表现。(意合即可)②“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17.倒叙 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 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更好地表现这“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意合即可)

  18.略(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写句子即可)

  19. 略(只要符合文章的题旨,语言通顺即可)

  20.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系统复习检测09-2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04-24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卷(有答案)06-2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05-22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10-02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04-0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带答案)05-08

五年级下册期末归类复习与检测01-26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