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

时间:2024-01-09 14:05:27 小寅 高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卷,作为学生,想要成绩提升得快,那么平时就一定要进行写练习,写试卷,那么一般好的试卷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 ℃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 ℃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 ℃到100 ℃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 ℃和100 ℃,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所谓“过犹不及”,也就是这个道理。从此出发,人们总结出“凡事有度”这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学问,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有可能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而言,“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审时度势,能够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积极价值取向的行为艺术。

  (1)下列词语中的“度”,与“作为哲学名词的‘度’”中“度”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程度 B.制度 C.度过 D.揣度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

  一旦(如果)量的变化超出这种界限,原来的“度”就(也)被破坏,事物就(才)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所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

  A.一旦(如果) B.就(也) C.就(才) D.从而(所以)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过犹不及”一词的含意。

  (4)结合文意,简要解释“‘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园虽然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设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B.桑丘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块布,心里暗暗感谢上帝没叫主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C.对于书画家而言,毛笔、墨瓶、宣纸以及文具,全都是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

  D.他从主教家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摆脱完全从前的那种思想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为总述兰亭集会一事而写的序言,作者是东晋的王羲之.

  B.《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赋体名篇,其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C.《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作者是法国的雨果.

  D.《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4小题,每小题3分)

  4.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自《陈情表》)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C.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私情。

  5.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节自《兰亭集序》)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辍耕之垄上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自《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下列文言句子中,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何后之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三、古代诗文背诵与默写.

  7.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小题)

  ①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②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③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④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⑤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

  (《岳阳楼记》)

  五、经典作品阅读.

  8.在“文化经典解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中选作1题,完成相应要求。

  (1)文化经典解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是《论语》中的句子。结合你对《论语》及孔子思想的了解、

  简要分析并明确本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2)文学名著阅读

  选修三《改变一生的事件》一篇节选自《悲惨世界》.结合你对《悲惨世界》的了解,简要描述并评价《改变一生的事件》中的冉阿让形象。

  六、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①命近臣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

  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②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丁亥,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已而亦验。六月,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注】①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 ②国兵:元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明年,趣使再至 趣:兴趣。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饬:严整。

  C.太祖深契其言 契:投合。

  D.民罹俘戮,无所逃命 罹:遇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忽语其徒 ∥ 山其摧乎

  B.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 期以三日雨

  C.太祖从之 ∥ 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D.与滨死而得更生者 ∥而北口高岸亦崩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

  ﹣﹣丘处机于是和十八名弟子一起前往会面

  B.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没有称名道姓地指责他,只称呼他为“神仙”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

  ﹣﹣太祖在东山举行盛大的游猎活动,骑的马仆倒了

  D.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让门徒拿着文书在战后招寻一些需要救助的难民

  (4)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2)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八、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

  1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简 单

  那天,我把父亲珍爱的水晶打火机摔碎了。我只是想抽出下面的报纸而已,它却将一副粉身碎骨的惨相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只能躲进房间,不敢面对自己的闪失。

  直到晚饭时,我瞥见餐桌边的那摊碎片,汽油已经挥发了,只留下淡淡的渍迹。父亲只字不提,那原本十分精致的打火机就躺在他的脚边。我却愈发不敢抬头看他,更不敢低头面对我的闪失。于是,我匆忙结束晚饭,逃回房间﹣﹣坐在写字台边,这个时段的数学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复杂。我只想快点熬过这两天,也许到了下个主题我就会茅塞顿开。其后,我的思绪犹如洗衣机的滚筒,反复闪现:也许该趁我不在家的时候,让母亲帮我说说情,或者让德高望重的外婆出出面……总之,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是复杂,我开始迷糊了。

  第二天,我走出房间,那摊碎片仍旧陈列在我的面前。它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铺天盖地的博物馆,其中的每一片都仿佛在提醒我:是我把它打碎的。

  我从家里逃出来,自行车的右刹坏了,后轮也发出奇怪的响声。不知是右刹影响了后轮,还是后轮出了问题。简单的自行车在我面前复杂得让我一窍不通。我一如既往地保持我的习惯:右刹坏了,就用左刹。对于生活的机器,就像对待这辆自行车,它什么地方坏了,我就尽量避免使用那一部分。我似乎从未想过,如果有一天它所有地方都出了问题,那么修理一辆濒临报废的自行车要比现在处理来得更为复杂。

  不出所料,晚上回到家里,那摊碎片仍在我的视野中。父亲坚持只字不提,这令事态几近陷入僵局。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降临,它不是一下子把一座泰山放到我的手中,而是每天往我的身体上加一块砖。我感觉自己背对生活的沟壑,而面前是险峻的峡谷。

  早上出门,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上次她说完这件事以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回忆声母和韵母是怎么回事﹣﹣但事实告诉我,我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如何回绝那样一张真诚的笑脸,也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知道如果说实话,她不会相信上了十几年学的大学生竟然不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她会以为我是个不乐于助人的邻居。于是,我开始远远地躲着她。

  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累了,我已经快要变成一只东躲西 藏的蟑螂。

  ……我躲不掉父亲,躲不掉邻居,躲不掉我自己的生活。

  晚上,我回到家里,郑重地对父亲说:“那只打火机是我打碎的。”父亲沉默片刻,起身去拿笤帚,脸上带着笑容。事情的解决就这么简单,生活的豁然开朗让我欣喜无比。

  大概而言,世间万事不是因为它复杂,才让人难以解决;而是因为逃避,因为不敢面对,不敢解决,它才变得复杂。

  直面生活,一切都会变得如此简单!

  (1)简要概括作品中的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

  (2)文中说,“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这与本文的中心事件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文中写爸爸起身去拿笤帚时“脸上带着笑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作品的标题是“简单”。结合文意谈一谈,这里的“简单”有哪些含意?

  九、微写作.

  12.春节是华人世界不可回避的传统。如果有需要,你会怎样简要地介绍春节?对于记忆中的春节,你会有些什么样值得回忆的生活场景?或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你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期待?

  请根据提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十、文章写作.

  13.以“从这里开始”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 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 冰雹(bo) 挥斥方遒(qi) 遏制(y)

  B.灰烬(jn) 愀然(jiū) 絮絮叨叨(dāo) 戕害(qiāng)

  C.缱绻 (quǎn ) 霓虹(n) 诳语(kung) 坍圮(pǐ)

  D.什刹海(shā) 窗扉(fēi) 慰藉(ji) 饿殍(piǎo)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C.昆山爆炸案发生后,许多媒体都提到中荣金属的粉尘问题曾屡遭举报,但举报无果。这或许与地方政府的环保及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置于经济增速之下的亲商思维有所关联。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比赛的胜出,他本来极有把握,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半晌说不出话来。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地,如今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

  4.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C.思厥先祖父(其) D.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边际)

  5.洎牧以谗诛中以,与下列句子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作《师说》以贻之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望西山,始指异之 舞幽壑之潜蛟

  C.日削月割 箕踞而遨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文言文(共26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知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质:做人质 B.臣请止,以死当之 当:承担

  C.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 与:参与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 咎:责备

  9.古人云:春申君以智能安楚。以下全部表现其以智能安楚的一项是( )(3分)

  ①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②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③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④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⑤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⑥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太子完奉楚王命令与黄歇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停留了好几年,当楚顷襄王病重之时,却无法回国。

  B.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 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C.黄歇返回楚国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封为春申君,后来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 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 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4分)

  (2)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6分)

  (二)课内句子翻译(7分)

  12.(1)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2分)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

  (2)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四、名著阅读填空( 5分)

  14.(1) (篇名)写一个流浪汉想躲避进监狱以免受冬日的饥寒之苦,数次以身试法却屡试不得如愿,而当他站在教堂前,聆听赞美诗,决心从此振作精神认真做人时反被诬陷入狱,故事结局,使人啼笑皆非。

  (2)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刻画了一位用牺牲自己来救活他人的老画家 (人名)

  (3)《财神与爱神》讽刺了 以及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观念的资本家。

  (4)为给丈夫购买 作为圣诞节礼物,妻子卖了美丽的头发;而丈夫用金表换来了装饰头发的梳子。故事充分体现出夫妻之间的爱情,也为对方着想的深情。故事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即 。

  五、名句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师者, 。(韩愈《师说》)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滋 润

  刘醒龙

  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

  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泊了。

  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

  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

  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高照。一到宁波,天就下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说打印稿。一但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波会再下雨吗?

  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九千六百件。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市!

  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一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没有任何重复的,人所各异,异所各人。终于轮到我们一行,并终于轮到我自己,诚惶诚恐地上前去,尽可能地贴着阿育王塔的小小飞檐,放飞自己的视野。或许只有十秒钟,这样短的时间,想要看清一种影像该是何等的不易,更何况是在金碧辉煌的背景之中。所以,我只能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感觉。但至于是什么,则不敢轻易地说定。

  从寺庙里出来,上了车,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雾。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词:滋润!

  在阿育王寺内的阿育王塔中,我所看到的正是一种滋润,将人的渴望还给人,让人的渴求满足人的滋润。

  正如宁波的雨,可以轻浥心尘,却不会寒侵筋骨。

  16.作者为什么说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4分)

  17.文章前半部分详写宁波的雨有什么作用?(4分)

  18.作者三次到宁波的感受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6分)

  19.文章的题目是滋润,结合全文,探究 滋润的丰富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每天拥有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对于那些失去了的,你还愿意去寻找回来吗?假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找的过程中,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面对上述提问,相信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我们可能每一天都在寻找。对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寻找。

  请以寻找为题,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高一上语文教学反思04-05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精选9篇)11-07

高一语文上《鸿门宴》课文08-27

站在高一的尾巴上07-08

站在高一的尾巴上02-17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通用11篇)07-19

上语文课06-24

舌尖上的年味_高一作文02-16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教学反思(通用8篇)05-27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