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

时间:2021-02-25 10:43:22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

  导语:高一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检测,课下做检测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瞩目(zhǔ) 赡养(shàn) 船舰(jiàn) 面面相觑(qù)

  B.嬉戏(xī) 熹微(xī) 炽热(chì) 独树一帜(zhì)

  C.给予(jǐ) 供给(gěi) 契约(qì) 提纲挈领(qiè)

  D.殴打(ōu) 呕吐(ǒu)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淹映 湮没 旗杆 百尺竿头 B.港督 督促 仪势 仗势欺人

  C.颠倒 颠簸 即使 既将告终 D.编纂 撰写 荫蔽 绿树成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幸福。

  B.王医生医术高明,能够准确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手到病除,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C.反对发展克隆技术的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恐怕克隆出“希特勒”式的人物,其实这只是对克隆技术所知不多的人在杞人忧天。

  D.学术研究是一种高度规范性的行为,一旦缺少规范或执行规范不力,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就很有可能败坏学风,带来严重后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2)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江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__________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

  (3)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____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__________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A.诞生 泄露 密封 借鉴 B.诞生 透露 尘封 借鉴

  C.降生 泄露 尘封 利用 D.降生 透露 密封 利用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神舟”五号上天……祝愿伟大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他学习努力,坚持不懈,在这次高考中终于爆冷门,考取了北京大学。

  C.我们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但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D.“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但这位屡战屡败的主教练却依然对自己辉煌的过去滔滔不绝。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B.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慢了下来。

  C.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下列各组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B.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8.对这段文字有四种分析,选出最准确的一种( )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A.采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指出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B.采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指出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警告日本资本家,表达作者义愤之情。

  C.采用比喻、反复、联想的手法,指出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警告帝国主义,表达作者十分悲愤的感情。

  D.采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格和联想的手法,指出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警告帝国主义,表达作者义愤之情。

  9.与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10.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有的新闻包括背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______________,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它独辟蹊径,选取______________这一角度,把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回顾融合在一起,使香港回归这一新闻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过普利策新闻奖,作者_____________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是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二、阅读鉴赏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 “神舟” 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①上午9时整,②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③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

  起,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⑤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1)节选文段在“电头”中点明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二段从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

  (2)第二段顺序不够合理,请重新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 “日落余音” 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 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 “威尔士亲王” 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 “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 “漆咸” 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 “不列颠尼亚” 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 000个孩子的妈妈

  在美国丹佛市,聂立立被市民称为 “领养妈妈”。从1992年至今,她创办的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CCAI),已为5 000多个中国福利院的孤残孩子,在美国找到了家。这些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叫她 “妈妈”。

  初到美国时,聂立立夫妻俩住在一个叫雷门的教授家。教授共生了4个女儿,长大离家后,夫妻俩又领养了4个小孩,其中3个黑孩子,一个白孩子。白孩子还是个盲童。

  “刚开始我们感到不可思议,后来确实被他们的爱心感动了。6个月后,我也喊他们爸爸妈妈了。” 聂立立回忆说。

  有一天,仲辉去一个中国同学家,带回一张《人民日报》,上边登着刚颁布的《收养法》。

  “我当时的感觉是中国进步了。收养本不是中国人的传统,但现在也单独立法了。”聂立立说。当她看到其中的第20条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领养孩子。心想,这下雷门教授可以领养一个中国小孩子了。

  他们所在的丹佛市,当时还没有设立国际收养的机构。再一打听,夫妇俩大吃一惊:美国已婚夫妇有9 % 不能生育。有50 % 的家庭对收养孩子感兴趣。

  “中国的福利院里有那么多被遗弃的孩子,为什么不为这些孩子找个家呢?要能成立一个机构,在中间搭个桥,岂不是一桩善事?” 聂立立动了心。

  她花50美元到州政府领了一张非赢利性营业执照,又办了收养执照。两个月后。CCAI在聂立立家的地下室开张了。

  “如果您家里有空房间,有爱给孩子分享,您是否愿意领养一个中国孤儿?”最初,聂立立把这则广告,贴到就读的教会学校和教堂里,很快就有6个家庭报了名。

  头一次办理领养,曲折艰辛完全超出他们夫妇的想象:美国这边手续特别复杂,材料足有半斤重;中国当时还没成立全国收养中心,政出多门。整整忙活了一年多,才把6个孩子领回来。

  在美国,领养孩子是件光明正大的事儿。凡到中国抱养孩子的美国夫妇,回到当地以后,要么上报纸、电视,要么受到街区组织亲友团上门祝福。

  领养一个孩子,得提前一两年准备材料,前后要做几十件事;每当那些苦等了一两年的美国夫妇,被通知前来领取孩子照片时,多数夫妇捧着孩子照片,喜极而泣。从此,照片上的那个小baby让他们牵肠挂肚。天冷了,他们会把电话打到CCAI:我的小baby晚上会不会蹬被子啊?

  最激动的时刻,是到中国来抱孩子。好多夫妇一见孩子就哭了起来:“小宝贝,妈咪接你回家了!” “啊,我的宝贝,终于见到你了!”

  大人认识孩子,可孩子并不认识大人。每次领养孩子前,聂立立总要提前做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准备承受意想不到的打击。

  孩子与领养家庭间的故事,聂立立说起来几天几夜讲不完。

  有一次,一个领养团在浙江省某福利院抱着孩子要走时,一个罗圈腿女孩扶着门框呆呆地望着。孩子瞬间的神情触动了一对美国夫妇,他们当即从福利院要来女孩的照片。回国后,把这个女孩介绍给了邻居,已有两个儿子的马西娅夫妇,对孩子一见钟情,很快就递交了抱养申请。

  他们终于等来了获准去中国的通知,并片刻不停赶往浙江。

  那天,杭州市下大暴雨,车子在泥水里走了八九个小时。因为路况恶劣,人不时要下车步行,结果弄得满身泥水。进了福利院,马西娅顾不上换下湿衣服,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一样,哭着喊着一把把女孩揽进怀里。

  可5岁的女孩并不接受她。这是一个又犟又倔的小丫头,防卫心极重,见人靠近就骂 “臭婊 子”。马西娅听了迫不及待地问在场的中国人:我女儿在大声喊什么?

  闹得这么厉害的孩子连工作人员都少见。他们不敢安排女孩与洋父母同住。马西娅说:“不能把我们和孩子分开。孩子还小,不懂事。我们就是几夜不睡,站着,也要陪在她的身边。”

  初到美国时,女孩的O型腿之间,能放爸爸4只拳头。一个月后能放3只,再过一月放两只,现在完全变直了。“她现在长成大姑娘了,性格大方温柔,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家人十分幸福融洽。” 聂立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我们就是要为被遗弃的孩子找到有爱心的父母。我们确信自己在从事最美好的事业。”聂立立说。

  (选自2004.11.17《中国青年报》同名通讯,作者董月玲,本文有删节)

  (1)聂立立在创办及运作CCAI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聂立立创办CCAI的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聂立立及CCAI获得成功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大量篇幅记述美国公民马西娅收养中国孤残儿童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这些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叫她“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路况恶劣,人不时要下车步行,结果弄得满身泥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确信自己在从事最美好的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①从此,照片上的那个小baby让他们牵肠挂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西娅听了迫不及待地问在场的中国人:我女儿在大声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下文横线处的语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本报雅典8月17日讯 在昨晚进行的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的决赛中,两届世锦赛冠军罗雪娟没有让人失望,最终以1分06秒64战胜了老对手澳大利亚的琼斯,获得冠军,并且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由于半决赛名列第七和第八,所以在决赛中罗雪娟分在第一泳道,齐晖在第八泳道,而琼斯成绩最好排在第四泳道。比赛开始后,在第一泳道的罗雪娟充分显示出“猛兽”的本性,一路领先,最终以半个身位的优势战胜了其他选手。澳大利亚的汉森获得银牌,成绩是1分07秒15,而先前呼声很高的琼斯只获得铜牌。

  四、作文

  请以《我看见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展现细腻、深刻的情怀;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供给的“给”读jǐ。)

  2.D(A.淹映—掩映;B. 仪势—仪式;C. 既将告终—即将告终。)

  3.C(A.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对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只从表面现象或枝节上应付。贬义。D.熏陶,感情色彩为褒义,不能与“不良社会风气”搭配。)

  4.B(泄露:不应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透露:泄露或显露。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密封:严密封闭。借鉴:通过对照,取长补短。)

  5.B(“爆冷门”比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而原文“他学习努力,坚持不懈”,所以“考取北大”应在情理之中。)

  6.B(“慢了下来”缺主语。)

  7.C(A、B、D是比喻;C是借代。)

  8.D

  9.B(A.无主次之分;C. 否定不当;D. 弄反了主次关系。)

  10.标题 导语 主体 新闻特写 英国撤离香港 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二、阅读鉴赏

  1.(1)地点 时间 听 视

  (2)①④②③⑤

  (3)“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

  2.(1)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于洗刷。

  (2)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4)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3.(1)主要困难有:①手续困难,中美法律不衔接带来的困难;②事务繁杂的困难;

  ③给收养家庭带来的麻烦;④不被理解带来的困难。(意思大致对即可)

  (2)背景主要有:①看见朋友收养孩子,受启发;②美国不能生育的夫妇达9%;50%的家庭对收养孩子感兴趣;③中国福利院有很多被遗弃的孩子;④美国全社会对领养孩子很支持。(意思大致对即可)

  (3)社会条件有:①美国舆论及领养家庭亲友对收养孩子的支持、祝福;②美国全社会相对较富庶,有资金支持。

  (4)目的是具体地记叙中国孤儿在美国收养家庭受到良好的治疗和照顾,健康成长,肯定了美国人的爱心,也证明了聂立立事业的伟大性与正确性。

  (5)①“异口同声”表明孩子们对聂立立的尊敬与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②“满身泥水”具体地描写了聂立立及美国收养家庭到中国收养孩子所遭遇的困难,衬托出了他们的爱心。

  ③“确信”表明聂立立对自己事业崇高性的极度自信。

  (6)①这句话生动地描写出了美国收养家庭对自己即将收养的中国孤儿极其关切,写出了他们无私的爱,间接地写出了聂立立事业的成功性。

  ②这句话要与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马西娅被她收养的中国孤儿痛骂,她听不懂;但听到“女儿”的声音,她却高兴得不行。写出了这位美国母亲的可爱与可敬。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③①②④

  2.罗雪娟勇夺女子100米蛙泳奥运冠军。

  四、作文

  略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检测题】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题复习质量检测03-16

初三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03-18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03-16

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03-13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检测题09-11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题03-11

二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质量检测题09-2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09-04

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