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时间:2023-06-19 14:00:38 赛赛 元曲精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散曲。此曲描写了渔夫在大自然里愉快生活的情趣,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渔民形象,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蔑视功名富贵、甘于淡泊的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

  秋江岸上黄芦摇荡,渡口旁边白苹点头,堤坝上绿杨葱茏,江滩头红蓼茂盛。在这秋日的江南水乡,持一支钓杆,驾一叶扁舟,泛舟江上。

  虽没有刎颈之交,却有许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那点缀在秋江上的白鹭沙鸥,就是我最亲密的侣伴。这样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舒适惬意啊!

  让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万户侯们空羡慕吧。问我是谁吗?我只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江上钓鱼老翁。

  【品评】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这里长着芦、苹、蓼柳,色分黄、白、绿、红。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 却有忘机友 ”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 不识字 ” 三字,掷地有声。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 《清平乐 · 渔舟横渡》 说: “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注释

  1.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与散曲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3.红蓼(liǎo) :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4.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

  5.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6.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创作背景

  《沉醉东风·渔夫》一曲当作于白朴晚年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期。白朴由金入元,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亡国之后,郁郁不乐。晚年他寓居金陵,常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此曲正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

  此曲载于《中原音韵》《盛世新声》《词林摘艳》《词谑》《尧山堂外纪》《天籁集》等。《中原音韵》未注作者。《盛世新声》《词林摘艳》谓赵明道作。《范蠡归湖》杂剧第四折曲,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此曲作者为白仁甫(即白朴);《天籁集》为白朴专集,亦收此曲。

  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描绘出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引人联想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刎颈交”“忘机友”,前一典故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一典故出于《列子·黄帝》篇。李白亦有“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诗句。用典赞美了宁静无为、恬淡闲适的心境,来说明渔夫生活远离人事倾轧,超脱豁达,不必为心计而操心,其意境与唐张志和隐居江湖相同。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即使是不识字的烟波钓叟,也胜过人间万户侯。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里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散曲家卢挚的《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的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作者简介

  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河南开封),父母离散,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晚年仍归北方。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另有词集《天籁集》,清初杨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遗》,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套。

  故事介绍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杂剧《梧桐雨》,内容讲述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出任范阳节度使,与杨国忠不和,于是安禄山造反,明皇仓皇幸蜀。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陈玄礼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贵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长安后,一日梦中相见贵妃,后为梧桐雨声惊醒,追忆往事,不胜惆怅之至。此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与五大传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故事写唐代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为少俊父亲发现,强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已亡故。少俊中进士后,正式与李千金完婚。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杂剧有16种:《绝缨会》、《东墙记》、《梁山伯》、《赚兰亭》、《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相关文章: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12-14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的课后练习08-13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原文及其翻译08-08

《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1-17

《双调.沉醉东风》的赏析08-13

《双调.沉醉东风》赏析04-11

「双调」沉醉东风的课后习题08-13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的课后练习08-12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的原文及其作者介绍08-09

《沉醉东风·渔夫》的原文和翻译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