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4-03-04 16:06:53 林惜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富郑公爱民忘祸】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译文】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年~1148年)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避暑录话

  《避暑录话》由北宋末年叶梦得所撰,两江总督采进本,二卷,250条。本书多记北宋时期的朝野杂事,考证经史、地理、诗文、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也较多。

  由于作者学识渊博,藏书丰富,通悉古今,故所考辨的诸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历来为文史学者所重视。但因作者在北宋末与蔡京有一定瓜葛,故书中所论,亦有未尽公允之处。所记宋代轶事,亦有不少珍闻,如记平山堂的景观、南北宋之际的社会动乱等,均较为翔实。

【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爱民如子文言文翻译04-26

文言文造酒忘米翻译及训练12-29

文言文翻译01-13

文言文及翻译11-08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1-05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08-16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02-02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5-25

文言文带翻译12-12

杯弓蛇影的文言文翻译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