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12-05 17:55:45 嘉璇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

  《戴嵩画牛》文言文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注释

  1、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2、蜀中:四川。杜处(chǔ)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3、好(hào):喜欢,爱好。

  4、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5、一轴:一幅。

  6、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7、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8、曝(pù):晒。

  9、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10、耶:一作“也”。

  11、牛斗(dòu):牛互相争斗。

  12、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13、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的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14、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15、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16、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17、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18、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戴嵩画牛》文言文启示:

  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赏析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向奴,织当间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作者简介: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代表作品有《斗牛图》。

  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有一天,天气晴朗干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么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斗牛图介绍

  戴嵩的《斗牛图》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规、生意昂然,不愧为传世画牛佳作。

  《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对题跋有初步了解,并激发对题跋艺术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诗词导入,理解“书”

  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

  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岁餐的明珠,咱们呢学过很多古诗词。你能根据以下图片说出相对应的图片吗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贺知章《回乡偶书》

  看诗题,发现共同点。

  书“写,写在,书写”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题目也带“书”的文章。

  出示课题,师生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

  2.解课题

  (1)师:咱们知道书是“写,写在”的意思,那戴嵩是谁?

  生根据预习说,了解戴嵩。

  (2)欣赏戴嵩的《牛》。

  了解“题跋”。

  (3)由此推测课题中的“牛”指的是《牛》图。

  (4)谁能够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

  写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的文字(这种文字可不简单,因为它是一种艺术)

  (5)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

  (一)读准字音

  过渡: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现在来检验以下孩子们读得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两个孩子来读。大家认真听,看是否有读准字音。

  1.师指名一男生和一女生读。

  2.指名点评。

  3.师出示几个易错字读音。

  处士(chǔ)

  好书画(hào)

  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

  指导写“曝”字。

  4.生再次齐读文言文,这次可要把读音读准咯。

  (二)读出节奏

  1.过渡:同学们这一遍把字音都读准了,真了不起!读好文言文,光能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怎样读?

  2.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师出示正确的节奏,生对照划好节奏,自由练读。全班齐读文言文,读好节奏。

  三、理解文意

  1.过渡:这《书戴嵩画牛》呀是被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儿了,可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

  2.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让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

  3.过渡:解决了不懂得字词,相信理解整篇文言的意思一定难不倒你们。指名说整篇文言的`意思。

  四、感悟形象,想象故事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请问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呀?(杜处士和牧童)它们对戴嵩的《牛》各有什么表现?默读文言,用——画出描写杜处士表现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牧童表现的句子。

  2.指名交流反馈。

  杜处士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学生读句子并反馈杜处士对《斗牛图》的态度:尤所爱(非常喜欢)

  (2)“尤所爱”

  具体有什么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杜处士“尤所爱”还有可能有什么表现?(怎样爱惜、遇到朋友怎样夸赞)

  (4)体会心情(激动、开心)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小牧童

  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学生读句子并反馈态度:非常可笑、可笑之极(拊掌大笑)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演一演,其他同学仔细看。

  (3)请同学一起演牧童“拊掌大笑”

  (4)师: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

  生:因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力量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条大腿之间,现在画上牛的尾巴是摆动起来的,画错了呀。

  师:他是怎么知道的?

  体会牧童人物形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3.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有什么反应?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

  4.此时杜处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5.体会杜处士人物形象。(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6.面对杜处士和牧童的不同表现,故事最后,作者苏轼引用了一句古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那画牛当问();()当问()

  师小结:看来做事应当多向行家里手请教。

  7.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齐读课文。

  五、练习讲故事

  同学们刚才通过展开想象,让《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讲这个故事。

  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讲故事的好方法?(变换角色、展开想象、借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追问学生可以选哪些角色?

  选定一个角色,结合同学们刚才的想象把《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讲完整。

  3.指名上台讲故事。

  4.师生点评(你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杜处士,你真是一个机制可爱的牧童)。

  六、总结学法,拓展题跋

  1.总结学法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发挥想象,学习了苏轼写的《书戴嵩画牛》这篇题跋,感受了这个故事的生动有趣。

  2.拓展学习《书黄筌画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轼虽然因写词而著名,但是他更加喜欢写题跋,他写的题跋是他的词的一倍多。老师今天带来了苏轼的另外一篇题跋《书黄筌画雀》。请同学们利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题跋《书黄筌画雀》。

  要求: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题跋《书戴嵩画牛》,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并去搜集自己喜欢的题跋,传到咱们的班级空间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题跋

  杜处士

  尤所爱

  合理想象

  牧童

  拊掌大笑

  借助注释

  《戴嵩画牛》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小古文《书戴嵩画牛》。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的精髓和典型,其语言具有凝练含蓄、意蕴丰厚的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共编排了16篇文言文。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架构单元内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课选取了两篇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小古文,《伯牙鼓琴》讲述了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字里行间体现出琴声的高妙,包含着真挚而深厚的情意。《书戴嵩画牛》为苏轼所作的一篇题跋,围绕唐代戴嵩画的《斗牛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杜处士和牧童之间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本课中出现了较多的多音字,其中《伯牙鼓琴》中的“少、汤、为”和《书戴嵩画牛》中的“数、曝”这几个字容易读错,需重点指导。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够大致理解古文大意。课后练习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即创造性地讲故事。高年级学生在理解文意后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但在通过合理想象、深入情境,把故事讲述得更丰富生动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尤所爱”和“拊掌大笑”这两个关于人物表现的关键词,结合相关语句,想象杜处士和牧童的表现,以此丰富故事内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准“数、曝”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3.借助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二、说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完成的准备有: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两个知识拓展微课等。

  三、说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带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体会文言文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开展有层次的朗读,从读准字音到读好节奏,接着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人物特点,最后熟读悟理。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讨论课文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并提出建议,也可以两人合作练习讲故事。

  角色体验法。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揣摩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练习讲“我”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合理想象以及形象表达,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微课导入,初读课文

  本文是苏轼所写的一篇题跋,学生对题跋这一艺术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课堂初始,我通过一则微课向学生简单介绍了题跋,为学习本课做好预热。微课中先是出现一系列古代字画,学生赏析并观察,继而发现这些书画作品上都有一些小字,由此引出题跋就是写在字画、书籍、碑帖等前面或后面的文字。借助微课,学生不但认识了题跋这一艺术形式,也初步领略了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

  随后导入课题并理解课题,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的“书”就是“书写”的意思,“书戴嵩画牛”的意思就是“写了一个关于戴嵩画牛的故事”,这一步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

  接着请学生初读课文。第一遍读,自由读,读准字音。多音字“处、数、曝”较为难读,我将这三个字所在的句子单独呈现,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字的意思,确定字的读音。特别是教学“数”时,我将“数”两个读音对应的意思呈现在课件上,学生据此判断读音时仍有难度,所以我又出示了句中“以”的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在句子中的含义,即“计数”,由此判断“数”在文中应读第三声。第二遍读,读出节奏。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停顿提示,我先示范读,学生再齐读,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尝试读出小古文的味道。

  (二)理解文意,想象读文

  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借助注释,探讨文意,合作说一说这篇古文的意思。初步理解后,研读课文重点词句,关注不同人物面对《斗牛图》的表现。

  研究杜处士的表现,围绕“尤所爱”这一关键词,我先让学生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了这份喜爱”,学生能够抓住“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曝书画”等关键词句加以体会。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杜处士还会有哪些“尤所爱”的表现,如“吃饭睡觉都带着这幅画”“常常小心擦拭画上的灰尘”等,为后续的讲故事做好铺垫。研究牧童的表现,则是围绕“拊掌大笑”,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为何而笑”,接着通过演一演动作,读一读对话,进一步体会天真无邪、直言不讳的牧童形象。表演读的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快速融入牧童角色,加深体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随后,我请学生思考:“面对牧童的取笑,杜处士是什么态度?”“他可能会想什么、说什么?”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杜处士“笑而然之”这一表现背后所包含的对牧童的认可,并且促使学生联想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初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做事要向内行人请教”这一道理。最后,我向学生连续提问:“教书当问?”“治病当问?”“种花当问?”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结,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哲理的体会与理解。

  (三)移位体验,趣说故事

  在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尝试讲故事,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为了引导学生讲好故事,我先请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由学生之口搭建出讲好故事的第一个支架——加入想象,即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甚至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讲属于“我”的故事。同时,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贴士,目的是指导学生讲好故事的开头,为他们提供思路。学生还可能会补充,注意讲故事时的语速、语气、动作等要点,教师要予以肯定。

  接着,我再出示讲好故事的第二个支架——评价标准。请学生对照“讲完整,主要情节不遗漏;讲清楚,表达有序条理清;讲生动,想象合理有创造”这三条标准,自己先练习讲一讲故事,讲完后说给同桌听,相互提出改进建议,开展伙伴互助学习,在巡视的时候,我也鼓励学生合作讲故事。有了学习支架的辅助,学生在练习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方法可用,有标准可依,讲故事的难度降低了,讲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都能讲得有滋有味。

  最后,学生上台讲故事,讲完后互相点评交流,同伴和老师的夸赞能够提升学生表达的信心,提出的建议让学生明晰了进步的方向,如此有讲有评,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思辨讨论,感悟明理

  课文里讲到,小牧童认为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牛打斗的时候尾巴是夹在两条大腿间的,而画中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来摆动着的。其实,牛打斗的时候,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这里的认知冲突可以作为教学新的生发点,于是我制作了第二个微课。微课中出示了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斗牛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与课文内容相比较,戴嵩画错了吗”,通过拓展乾隆皇帝在《斗牛图》上先后做的两篇题跋,了解文中的这幅斗牛图并没有画错。

  学到这里,我预设学生心中会有疑问:课文是不是写错了?于是我把“你认为苏轼的这篇题跋还有价值吗”这个问题抛给学生。通过思考,学生很自然想到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事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的道理,所以有价值。有的学生经过深入思考,还发现就算有经验的人也会因为认识有限而出错,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这也是读这篇题跋所悟得的启示,很有价值。甚至,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欣赏层面进行思考,题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字画融为一体,本身就拥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深度有了,高阶思维得到了发展,课堂也得到了升华。

  课堂的尾声,我在简短的总结后,请学生伴着悠扬的古琴乐曲,齐读这篇小古文,一节课的学习积淀加上富有历史感的音乐,我想,这一遍读,学生的感受应该是更丰富、更深刻了。

  五、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题跋

  杜处士

  牧童

  《斗牛图》

  尤所爱

  拊掌大笑

  板书清晰地呈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成果,课堂初始引出“题跋”这一艺术形式和课题,随后由杜处士和牧童面对《斗牛图》时的不同表现,体会人物形象,最后引出文中哲理,升华主题。

  六、说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在备课时,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我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根据文本特点,教出小古文的味道?怎样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文明理的过程中,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实践,我有了以下收获:

  (一)分层次朗读,感知言语魅力

  朱熹认为:“读诗之法,只有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我认为这一观点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感知—理解—感悟—内化”的语言学习规律,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特点,读有所悟。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如从自由读、示范读到分角色读、表演读,再到最后的配乐读,学生反复品味文言文的语言,读与悟双轨并进,最终在识得滋味的基础上达到欣赏的效果。

  (二)有深度提问,训练高阶思维

  课文通过叙一事,讲一理。事情简单易懂,但要把道理教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由内而外地领悟,而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则需要设计有启发、有深度的课堂提问。我们通过设计微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学作品的价值,从而加深学生对哲理的感悟,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

  (三)多角度拓展,丰厚文化积淀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除了收获这一篇课文里的知识,也能开阔眼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因此,我制作了两个微课。一个是在欣赏书画作品的同时,了解题跋这一艺术形式。另一个微课则是拓展了现存《斗牛图》上的两篇题跋作品以及背后流传的典故,以此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的喜爱。

  这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板块二中小组合作讲古文的意思之后,板块三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两个活动都和文章的意思有关,是否可以整合为一个活动呢?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思考。期待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11-04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11-29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赏析08-10

《书戴嵩画牛》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1-18

雪夜访戴的文言文翻译01-25

画琵琶文言文翻译09-08

盗牛改过文言文翻译04-15

《农夫杀牛》文言文翻译01-17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