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鲁侯养鸟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2-02 15:40:1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鲁侯养鸟文言文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侯养鸟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侯养鸟文言文翻译

  鲁侯养鸟文言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出自《庄子外篇至乐》

  翻译: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花了,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注释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鲁郊:鲁国的郊外。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眼睛发花

  脔(luán):切碎的肉块。

  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

  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鸟养:喂养鸟的方法。

  太牢:有牛羊猪三牲的筵席。

  寓意:

  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寓言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最好的寓言往往包含最深层的寓意,也就是具有深刻哲思的寓意。根据当代国家最权威的辞书《辞典》的解释,简明地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学问,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生活的灵魂。可以这样概括地说:中国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学问是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当然,我们儒道互补中可能渗透和揉入的渣滓是要排除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扎实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道” 以自然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回归大海,把它送到海边,选一个比较开阔又比较安静的环境,把它放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域中去,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两眼昏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才死去的。

  这篇寓言故事,只是鲁侯养鸟的某些具体内容,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按他养鸟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在于揭露鲁侯的无知和荒谬。这篇寓言最深层寓意,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发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养鸟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养好鸟。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老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了,反而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

  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在艺术手法上是庄子对表达寓意有关的细节的功力之深,用笔之勤,如寓言中鲁侯养鸟的方法、食物以至乐章,都写得非常庄重、详尽、具体,把鲁侯的愚蠢荒谬、无知反衬得非常突出;鲁侯采取的这些方法、食物以至乐章,不但不能使海鸟感动,反而直接促使海鸟死亡,那就是庄子笔下的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我们说这只鸟是死在愚蠢、荒谬、无知的鲁侯之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评点

  一篇寓言往往有多种寓意,越是优秀的寓言,涵盖面可能越大,寓意可能越深刻。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有的人读了这篇寓言,浅尝辄止,就会率尔回答:是讽刺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这种回答没有错,但总觉得不深刻、不全面、没有与有关养鸟的大背景,即环境与历史联系起来考察。

  这篇寓言本来是一篇历史故事:《国语·鲁语》中有记载:“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受到了鲁国的贤人展禽的批评,认为臧文仲是无故加典,非政之宜。庄子把养鸟的主人公改成鲁侯,增加了鲁侯用九韶的乐章和猪、牛、羊三牲盛宴养鸟的情节。这些养鸟的具体情节,在奴隶制全盛时代,也许是本该如此的,但在臧文仲时代,就是 “无故加典,非政之宜”,使庄严的祀典成为愚蠢而可笑的了。

  人与人,人与物,差异很大。你认为最好的,人家可能觉得不好,甚至可能觉得最差。以己度人,有时是错误的;主观臆断,往往导致事情失败。鲁侯养鸟,过于人性化,把鸟当成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后世影响

  我们从庄子的寓言中,可以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庄子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方法之一就是突出重点,在细节上也不放松,尤其当这一细节与表达寓意有关时,尤其是这样,在这种时候,庄子下笔如有神,功夫加深,用笔加勤,一字千钧,使寓言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即庄周,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战国中期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为今安徽蒙城,另说为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鲁侯养鸟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鲁侯养鸟的文言文翻译08-22

鲁侯养鸟02-24

鲁侯养鸟的故事09-02

鲁王养鸟文言文翻译02-09

鲁侯养鸟的寓言故事05-19

简短寓言故事:鲁侯养鸟02-27

古代寓言故事:鲁侯养鸟09-21

中国寓言故事:鲁侯养鸟10-21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鲁侯养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