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袁宏道·灵岩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3-08-02 17:00:31 晓怡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袁宏道·灵岩阅读附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袁宏道·灵岩阅读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宏道·灵岩阅读附答案

  袁宏道灵岩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问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境。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佩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②,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镱缃钩③,宛然石髬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④。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搜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⑤,仲父⑥云无害霸;蜀国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竞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⑦之藏,潮无鸱夷⑧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银床素绠:指井栏与井绳。

  ②小奚:即小奚儿,小童儿。

  ③碧镱缃钩: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

  ④歙溪:地名,所产石砚石质优良。

  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桓公好色。

  ⑥仲父:即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⑦湛卢:宝剑名。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剑。⑧鸱夷:皮革制成的鸱囊。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阅读训练】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腻无驳蚀驳蚀: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无绝景绝: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所以:的原因

  D.刘禅竞为俘虏竞:显终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圆井,日池也吴宫美人种香处也

  B.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色之于人甚矣哉

  C.若受具戒乎望之若在山足

  D.宛然石髬中然在今搜伐殆尽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宮。

  B.灵岩半山腰有两□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四季常清,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颇有新意。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2分)

  ②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2分)

  14.第二段写景富于变化,充满情趣。请结合本段内容,仿照句③的形式,将内容补充完整,写在方框内。(4分)

  ①太湖诸山,□□□□□□□;②响屧松林,□□□□□□□;③西施履迹,碧镱缃钩画石髬。

  15.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岂独在色?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4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7道小题,共24分。

  9.C【解析】所以:用来的。(3分)

  10.A【解析】A也,语气词.表判断。B介词,在;介词,对于。C代词,你,你们;副词,像,好像D词尾,的样子:连词,但是(3分)

  11.B【解析】所谓:所说的。山僧瞪着眼睛不知道我说什么。(3分)

  12.C【解析】西施洞即石室。(3分)

  13.①洞中的石头样貌特别粗糙丑陋,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

  【评分标准】甚唐突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②那些颜色深紫的石头,好的大概不比歙溪出产的差。

  【评分标准】其殆减共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14.①百千螺鬓隐(跃)银涛②冲飚飞涛鸣山谷

  【评分标准】内容1分,形式1分,每句2分,共4分。

  15.作者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帝王重色。齐国国君虽然重色却能重用管仲,辅佐他成为就霸业:蜀君刘禅并不荒淫却因昏庸而亡国;越王最终亡国,是因为被勾践宝剑迷惑,不听从伍子胥的谏言,并不是因为宠爱西施,因此,把国家灭亡都归咎于帝王重色是有失公允的。

  【评分标准】齐桓公称霸原因刘禅亡国原因各1分,吴王亡国原因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灵岩,又名砚石,《越绝书》上说:吴国人在砚石山上修建了馆娃宫。(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山腰有两口吴王井:一口圆井,叫日池;一口八角井,叫月池。(井)周围的石头光滑如镜,(石质)细腻没有剥蚀,(井)内有常清的泉水,(井水)晶莹可爱,(人们)所说的井栏和井绳,早已不知道变成什么东西了。这时候,带着净瓶和饭钵而来的人,只有一两个山中的僧人出没在衰草寒烟之中罢了。悲哀啊!(还)有一处泉水叫砚池,干旱的年岁泉水也不干,有人说这就是玩华池。

  登上琴台,看见太湖一带的几座山,好像成百上千的发髻,在银色的波浪中出没,也是区域内的绝妙景色。山上原有响屧廊,满山谷都长满了松树,响屧廊下的松树最为茂盛,每当疾风刮起,声音像浪涛一样。我笑着对山僧说:这是美人环佩钗钏出发的声音,你禁受得住(僧人的)戒律吗?应该躲避离开(这里)。山僧瞪着眼睛不知我说的是什么。石头上有西施的足迹,我让小童用袖子拂拭它,小童都迟疑着变了脸色。(西施所穿的)青色丝鞋缘浅黄色的鞋扣的(鞋子),好像在石头上忽隐忽现,即使是用铁石作心肝的人,(此刻)能不魂销心死吗?美色对于人来说真是太厉害了啊!

  灵岩山侧有一个西施洞,洞中石头的样貌特别粗糙丑陋,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有人说:这座石洞,是吴王用来囚禁范蠡的地方。山僧对我说,石洞下面的低洼处,是东西两座画船湖,是吴王与西施泛舟的地方。采香径在灵山前面十里远的地方,望过去就像在山脚下一样,这条小路像箭一样笔直,是吴国宫中妃嫔们种香草的地方。山下有石头能够制砚,那些颜色深紫的石头,好的大概不比歙溪出产的差。米氏(米芾)的《砚史》上说:蠖村的石头文理较粗,发墨(的时候)不会散落。就是这种石头。得名砚石山,大概是因为这一点,但是,现在快要搜求采伐完了,石材也不再有质地好的了。

  唉,山河久远,美女容颜还像新的。椒花的香气已经淡去,最终让待月的香帘虚开;被赞为美女者都已离开人世,谁能成为薄雾中的双鸟呢?(这些)都已经化为灰尘白杨和青草了。百代以后,(那些)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的美人的足迹而伤心,为虚无的彩绘的木板鞋而断肠,何况那些在长洲苑看花,拥有翠白玉床的人(想到这些),那情景会怎么样呢?齐国有不嫁的姊妹,管仲说这不损害齐国称霸;蜀国宫中没有使国家倾覆的美人,刘禅最终沦为俘虏。亡国的罪责,难道只是在女色吗?如果府库没有湛卢那样的收藏,潮水中没有(伍子胥)鸱夷(裹尸)的仇恨,越国即使进献(吴国)一百个西施又有什么用处呢!

  人物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

  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

  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的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人物生平

  科场失意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十二月六日,袁宏道生于湖广荆州府公安县长安里(今湖北公安),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时期生活富裕,在万莹、王辂等名师的教育下,非常善于诗文。袁宏道十六岁为诸生,即在城南组织文社,自为社长,除攻读八股制义外,倾心诗歌古文,“有声里中”,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尊袁宏道为师,“奉其约束,不敢犯”。二十一岁时中举人,但赴京会试却名落孙山。

  科场的失意,未免使袁宏道颇多自伤不遇之感,他在《花朝即事》等诗中,浩叹孤寂愁闷与落落寡欢。在长兄袁宗道的影响下,袁宏道开始从禅宗中寻求精神寄托,以禅诠儒,豁然大悟。他把自己的心得写成《金屑》,并到麻城拜访李贽,两人说文谈禅,十分相得。李贽称赞他“识力胆力,皆迥绝于世,真英灵男子,可以担荷此一事耳”,并赠诗曰:“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在李贽离经叛道思想的启迪下,袁宏道视野大开,“始知一向掇拾陈言,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从此,他决心改变诗文创作之风,“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而卓然独立。

  为官地方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袁宏道中进士,但没有立即被朝廷委派官职。然而仕途之门已入,他多年的愿望总算实现,因此心情舒畅,在家乡石浦河畔,袁宏道时常与亲友相聚,吟诗饮酒,谈禅遨游,悠闲自得。他这时候对文坛上的复古运动已深表不满,认为诗文应当随意而发,不应模拟蹈袭,作茧自缚。在《答李子髯诗》中,袁宏道写道:“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歧。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却沽一壶酒,携君听《竹枝》。”在他看来,复古之作不如民间俚曲。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被选为吴县(今属江苏)县令。在任上,他判案果断,与民方便,颇受地方拥戴。然而也招致当道者的不满,加上吏事繁杂,难得清闲,他觉得“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因此,第二年他便托故辞职。

  游览著述

  为了消除胸臆的不快,袁宏道离开吴县后并没有立即回乡,而是遍游东南名胜,徜徉于无锡、杭州、绍兴、桐庐、歙县佳山秀水间,与友人陶望龄、潘景升等诗酒酬答,奇文共赏。三个多月,“无一日不游,无一游不乐,无一刻不谈,无一谈不畅”,而且“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尤其是当他在杭州读到徐渭遗稿《阙编》时,“不觉惊跃”,“如魇得醒”,为徐渭“恣臆谈谑,了无忌惮”的诗风所倾倒,从而愈加对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的复古文风表示不满,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要求诗文创作必须“从自己胸臆流出”,写出更多的“本色独造语”,反对一味追求缺乏真实情感的复古模拟。

  他抨击复古派笼罩的文坛扼杀了创作的生机,指出秦汉作者与盛唐诗人多变的创作手法才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不然舍本逐末,仅仅以“剿袭模拟,影响步趋”,就会将诗文创作引入死路,流于形式,而起不到诗文言志的作用。袁宏道尖锐地指出,复古派及其末流的拟古之作,犹如“粪里嚼渣,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诗,安得而不诗哉!”

  除公开反对复古派末流的文风外,袁宏道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推动文体的解放。他写下《逋赋谣》《竹枝词》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通俗而清新,隽秀而活泼;又写下《虎丘》《灵岩》《湘湖》《西湖》等数十篇游记,状物抒情,毫无雕饰之弊,“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一扫王、李云雾,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

  北上进京

  东南游归,袁宏道携眷属暂寓仪征,在这运河孔道与南北文友赋诗谈文,宣传自己的“性灵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起为顺天府(今属北京)教授。次年迁国子监助教。第三年补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

  北京毕竟是明朝文化中心所在,袁宏道在京中得以博览公家收藏的丰富图籍,又和谢肇淛、黄辉及兄袁宗道、弟袁中道等结为“葡萄社”,在城西崇国寺品评诗文,论古说今,颇感闲适快乐。他一方面通过广泛阅读、交友讨论,逐渐纠正以前“偏重悟理”,过分强调自我的倾向,“遂一矫而主修,自律甚严,自检甚密,以澹守之,以静凝之”。另一方面,他对复古派末流的批驳也更有力度和深度。

  袁宏道系统地分析了唐宋诗文的风格,认为:“如元、白、欧、苏,与李、杜、班、马,真足雁行。坡公尤不可及,宏谬谓前无作者。而学语之士,乃以诗不唐、文不汉病之,何异责南威以脂粉,而唾西施之不能效颦乎!”他还说:“宋人诗,长于格而短于韵,而其为文,密于持论而疏于用裁。然其中实有超秦汉而绝盛唐者。”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进行了具体的批驳,使文风得以扭转。钱谦益后来在评论袁宏道的影响时,称他推动文风的转变,使诗文创作出现生机,“其功伟矣”。

  潜心文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袁宏道因兄袁宗道去世,乃上《告病疏》请假归。他筑“柳浪馆”于公安城南,终日与少年旧友吟诗作文,寄趣山水。他还游武当山、桃源县等名胜,对接青引黛的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并且钦慕陶潜能悟彻人生,于长林丰草间寻求自适,“宁乞食而不悔”。袁宏道在柳浪湖一住就是六年,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才返京任职。

  袁宏道返京后,究心戏曲、小说研究,他称赞《金瓶梅》《水浒传》《四声猿》等作品,认为它们能“意气豪达”,脱去传统窠臼,别开生面。袁宏道著《觞政》,谈论酒文化等,并将嘉靖以来的这些新意盎然的小说、戏曲与儒家经典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不久,袁宏道迁吏部验封司主事,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他一度主持陕西乡试,乘兴游嵩山、华山,写下笔墨浑厚蕴藉的游记与诗歌,“极一唱三叹之致”。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袁宏道以吏部验封司郎中告归。此时公安正值大水,他卜居沙市,筑砚北楼,以便晚年在此“息影卧游”,游艺诗书,“疏瀹性灵”。但不久患病不起,竟于同年九月六日遽然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袁宏道·灵岩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李白阅读训练附答案06-15

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赵丽宏《溃散的黑暗》附答案与解析06-13

储蓄人生 散文阅读附答案06-13

月光启蒙散文阅读附答案06-19

晋书·景帝纪阅读附答案01-17

周文襄留心公事阅读附答案03-09

古诗《白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0-09

苏轼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0-13

苏沧桑《淡竹》 散文阅读附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