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文言文

时间:2023-05-10 11:02:2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论语》文言文15篇

  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文言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文言文15篇

《论语》文言文1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文言文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的书,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给下列字注音。

  说( ) 省( ) 愠( ) 诲( )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温故而知新(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⑤学而不思则罔( )

  ⑥思而不学则殆( )

  4、《论语》十则中有谈(A)学习方法的,(B)有谈学习态度的',还有谈(C)个人修养的,请给下题对号标示。(标序号)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②学而时习之( )

  ③人不知而不愠( )

  ④温故而知新( )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

  2、yuè xǐngyùnhuì

  3、①旧知识②生气、发怒③多次进行自我检查④真诚、诚实⑤迷惑⑥有害

  4、① B② A③ C④ A⑤ A ⑥ B

  5、①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意思对即可)

《论语》文言文3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为己仁,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项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自己”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死而后已:( )

  2、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孔子对弟子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愉快;真诚,诚实;反省;停止。

  2、(1)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了。

  3、告诫弟子,只有不断磨励自己,丰富自己,才能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

  (意对即可)

《论语》文言文4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分)

  孔子认为人能真诚反省自己的过错并自责,是很不容易达到的。(1分)他提出人应当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看见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从内心自我省察,(1分)这是提高道德修养的至要渠道(1分)。

  (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分)

  孟子的“反求诸己”是反省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意思。(1分)他把外界的反应,当作是自我反省的参照,认为任何行为只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反省自己的用心、行为是否有不足之处,(1分)能这样做,立身行事就会端正,天下人就乐于来亲近了。(1分)

  译文:

  ①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一个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啊!”②孔子说:“看见贤人,应当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毛病)。”

  ③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

《论语》文言文5

  文言文选段,完成第小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

  (2)亦皆有以 以:_________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_________

  【小题3】 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1)_______;_______(2)_______。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3)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 答案:(1)学过(旧)的知识。(2)原因。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2】 答案:(1)(我)要选择他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还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从”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之所以”“中”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小题3】 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评分:共4分。第3小题前2空各1分,第3空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故”在古文是多义词,有“缘故”“本来”“朋友”“旧”“通‘固’”等多个意思,本句中是“旧的”,即学过的知识;“以”的意思也很多,有介词“把、用、凭借”有动词“认为”,有连词“因”,有名词“原因”,有“通‘已’”等,本句中是“原因”。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第二句对初一学生来说难了,因为选段二不太好懂。古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很多的,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纳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学一识三。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比较发翻译,但要注意“改”含义,指的是改正自己的缺点;第三句中的`两个“字”都是“你”的意思,疑问语气要译出来。“所以”,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指的是“原因”。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两句意思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易懂的可以直接根据词义翻译,难懂的要先阅读文段,根据语境推断大意和词义,再译成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选段一中讲到哪些学习方法,比如择善而从其不善而改,比如“温故”,反复练习,然后再看选段二中讲到子列子是如何学习的。

  考点:材料比较,文章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第二段材料,学生不一定能看懂,有思维障碍。理解古文内容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读懂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学习古文,积累古代语言方面的知识,加强记忆。

《论语》文言文6

  文言文阅读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3.“略”。

《论语》文言文7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论语》文言文8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成语:

  造句或写话: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案:

  1、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论语》文言文9

  文言文阅读。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把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死而后已( )

  (3)士不可以不弘毅( )

  (4)温故而知新( )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生气、发怒;(2)停止;(3)刚强,勇毅;(4)学过的知识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意对即可)

  5.要做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相互体谅。(意对即可)

《论语》文言文10

  1.学到学问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们,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啊。

  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4.几个人一同出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里面。(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5.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6.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不要想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那么就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那么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更好。

《论语》文言文11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①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②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④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裘之贵者。

  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诗以美子路,子路终身诵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故孔子复言此以警之。或说:不忮不求以下当别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组狐貉之对立来,分章则义不见,今不从。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⑤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⑥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⑦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个更强些?”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论语》文言文12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①无道:指无道的人。 ②有道:指有道的人。 ③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④偃:仆,倒。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为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结合上面语段,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正”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

  20. 答案

  (1)孔子为政反对杀人,主张“德政”,主张为政者以自身好的品行和做法去影响他人。(3分) (2)孔子认为,为官,首在一个“正”字,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所以,在位者要率先做出垂范。(3分)到了当今社会,这种观点仍旧有生命力,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为官如此,治家如此,办企业如此,做人也如此(3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论语》文言文13

  原文: 普少 习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 以读书。

  字词:年少 熟悉 少 学问 等到 做 劝勉 用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第, 阖户 启 箧取书,

  字词: 放下 自己 大住宅 关门 打开 (qiè)箱子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 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

  字词: 整 等到 第二 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 箧 视 之,《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 打开 箱子 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 沉着 严肃、刚正 尽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字词: 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 未 有其比。

  字词: 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 担任 第二天 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 第三天 再一次 将、把 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 掷地,普颜 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字词: 奏章 扔 面容 颜色 连词 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 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字词: 缝补 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词: 才 醒悟 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三)全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赵普背景介绍:

  赵普祖籍幽州蓟县,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迁至洛阳。赵普是赵迥的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名不详)很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了赵普。

  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赵匡胤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律当斩首,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去世,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论功行赏,继续使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石守信、高怀德等得到晋升要职、赵普辅佐有功,任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从征二李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宋太祖从其议,御驾亲征,命赵普和留守京师,赵普请求随军出征。宋太祖笑着说:“你能够胜任战事吗?”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论语》文言文14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见贤思齐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其恕乎()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谈内容基本相同的是哪一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上文的七则《论语》按所讲内容分别填入横线的对应处。(只填序号)

  求知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修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看齐 相同

  (2)刚强,勇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3)大概、也许

  2、D

  3、见贤思齐焉,见不暴风骤雨而内自省也

  4、求知态度:②③④

  学习方法:①

  个人修养:⑤⑥⑦

  5、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6、只有在意外变故、突然灾难面前,才能看出君子的操守。

  (意对即可)

《论语》文言文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也 温而知新 女知之乎 思而不学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小题4】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1分)

  【小题5】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

  答案

  【小题1】(1)通智,聪明的,智慧的(注明为通假字,否则不得分)

  (2) 旧的知识。 (3)教导 (4)有害。

  【小题2】译文略 (注意 三人 以为已不亦等词的准确翻译)

  【小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题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5】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论语》文言文】相关文章:

《论语》文言文05-10

文言文阅读《论语》04-05

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04-14

文言文论语十则03-20

论语文言文翻译11-04

论语七则文言文翻译04-01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11-04

论语小升初文言文翻译03-31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03-27

论语四则文言文翻译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