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

时间:2024-02-16 08:00:2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

  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好学》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2

  作品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作品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若:如。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才。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中夜:半夜。

  作品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作品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勤能补拙,多吟诵,多思考的学习特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揭示了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

  学习特点

  勤能补拙,刻苦,多思考,抓紧时间。

  文言知识

  释“俟”上文“俟能讽诵乃已”中的“俟”,指等候,句意为等候能够熟练背诵为止。又,“有人俟于东城”,意为有人在东城墙下等候我。又,“俟主人出,盗则入室”,意为等候主人出门,小偷便入室偷窃。又,《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意为用来等候那观察民风的人得到了这篇文章。

  患。“患”既可作“担心”、“担忧”用,又可做“灾难”、“弊病”用。上文“患记忆不若人”中的“患”,解释为“担心”,意为担心记忆不如别人。成语“患得患失”,意为既担心获得又担心失去。又,“水患”指水灾,“火患”指火灾。

  阅读感悟

  要有志向,因为人生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拥有目标)

  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自我勉励)

  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能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

  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学而有法)

  读书要勤奋努力,这样懂的知识就会比别人多。(勤奋刻苦)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3

  司马光好学

  宋代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注释

  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患:担忧,忧虑。

  不若:比不上。

  众:众多。

  既:已经。

  迨:到;等到。

  倍诵:“倍”通“背”,背诵。

  乃:于是,就。

  尝:曾经。

  或:有时。

  咏:吟咏。

  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终夜:半夜。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4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终夜:半夜。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5

  【原文】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阅读训练】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译文: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译文:

  5.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6.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3.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4.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5.D

  6.“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注释】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