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

时间:2024-02-02 14:17:2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1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壁。

  文言文《和氏璧》赏析

  关于和氏璧,历史上又演绎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来又在战乱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样,也算是多灾多难的了。这个和氏璧的传说,向来是被当成人才悲剧的一个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试想想,正是因为当初那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才把宝玉被当成石头,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双脚。古往今来,像和氏璧那样的被埋没的人才悲剧故事实在是数不胜数!

  这个和氏璧被“出土”的过程吧,这块宝玉藏的实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难让人识别:首先,是“凤凰栖于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细,没有那么细心的人,它是不会被发现的;其次,之前两任楚王找人鉴别都没能看出来是宝玉,鉴定的`人至少应该算是个“专家级”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说这个宝玉实在不太好认;第三,和氏璧最终显现出它的光彩夺目也是在“凿开雕琢”以后,如果不给它这次加工机会,宝玉还是会被埋没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于石头之中,如果这块宝玉比较好认,如果卞和自己对“石头”进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样了!

  再说说“人才”的话题。很多“人才”感喟怀才不遇,这一定是时代的错误、社会的错误吗?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些“千里马”们如果能自己找机会一展骏足,何须那位高明的“伯乐”出来鉴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来!换个角度看,正因为世间“伯乐”不常出现,我们那些“千里马”们就理应换个思路,要自己想办法脱颖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树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的“伯乐”,那只能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2

  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翻译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注释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

  2、璞:含玉的石头。

  3、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4、相:鉴别,鉴定。

  5、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6、诳:欺骗。

  7、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8、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9、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11、泣:这里指眼泪。

  12、奚:为什么。

  13、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14、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15、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16、奉:同“捧”。

  17、故:原因。

  18、所以:…的原因。

  赏析

  和氏璧的故事歌颂了卞和的忠诚和对真理的.执着,说明真理即真理,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方面,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应该毛遂自荐,韬光养晦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受人重视,极有可能还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启示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要有伯乐的识人眼光。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3

  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译文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赏析

  关于和氏璧,历史上又演绎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来又在战乱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样,也算是多灾多难的了。这个和氏璧的.传说,向来是被当成人才悲剧的一个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试想想,正是因为当初那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才把宝玉被当成石头,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双脚。古往今来,像和氏璧那样的被埋没的人才悲剧故事实在是数不胜数!

  这个和氏璧被“出土”的过程吧,这块宝玉藏的实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难让人识别:首先,是“凤凰栖于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细,没有那么细心的人,它是不会被发现的;其次,之前两任楚王找人鉴别都没能看出来是宝玉,鉴定的人至少应该算是个“专家级”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说这个宝玉实在不太好认;第三,和氏璧最终显现出它的光彩夺目也是在“凿开雕琢”以后,如果不给它这次加工机会,宝玉还是会被埋没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于石头之中,如果这块宝玉比较好认,如果卞和自己对“石头”进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样了!

  再说说“人才”的话题。很多“人才”感喟怀才不遇,这一定是时代的错误、社会的错误吗?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些“千里马”们如果能自己找机会一展骏足,何须那位高明的“伯乐”出来鉴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来!换个角度看,正因为世间“伯乐”不常出现,我们那些“千里马”们就理应换个思路,要自己想办法脱颖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树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的“伯乐”,那只能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以上是有途高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和氏璧》的相关知识,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自然都还达不到“和氏璧”、“千里马”那个级别,这时我们就更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人家来赏识了。我们自己要端正态度、积极进取、对自己负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工作做的足够好了,才华真正展示出来了,就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和氏璧文言文的翻译】相关文章:

和氏璧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1-13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注释10-17

文言文及翻译11-08

文言文翻译01-13

和氏璧阅读理解09-21

和氏璧阅读理解09-21

阅读理解:和氏璧09-21

关于和氏璧的故事08-03

文言文《指鹿为马》翻译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