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3-06-26 14:14:3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篇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篇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

  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③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

  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

  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辄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

  9、力:力叮不释(名作状,用力)

  10、疏:细疏其能(名作动,陈述)

  11、奇:益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12、裘马: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游侠儿: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六、句式

  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2、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被动句)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

  4、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

  5、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

  6、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

  7、令以责之(于)里正(省略句)

  8、(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这画)岂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2、成以其小,劣之。

  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4、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译: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

  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

  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

  众不能堪(名词,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

  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

  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

  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

  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

  8、按:按诛五人(查究)

  二、通假字

  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

  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三、一词多义

  1、盛: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

  2、卒:

  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

  ③买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

  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

  3、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

  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

  四、词类活用

  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

  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2、慷慨:①古义:胸怀大志。

  ②今义:情绪激昂;不吝啬。

  3、私人:①古义:私党。

  ②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个人之间的。

  4、痛心:①古义:痛恨。

  ②今义:极端伤心。

  5、颜色:①古义:脸色。

  ②今义:色彩。

  六、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2、贤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判断句)

  3、断头置(于)城上(省略句)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于)道路(省略句)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反问句)

  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定语后置)

  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顺昌)诉冤,伸张正义。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当官而能做到不改变志向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他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那五个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

  译: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 感斯人言 (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輮以(之)为轮 (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 (省略介词)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6

  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答题;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

  例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 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

  【典型例题透视】

  例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7

  一、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5、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8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2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3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9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 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0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鸿门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 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1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6、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6、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四、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2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3

  1.《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4

  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12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03-08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26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26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28

侍坐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03

高三语文重要文言文知识点06-03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26

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的知识点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