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

时间:2023-05-21 12:42:0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

  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针对性地掌握答题技巧

  2、了解课外文言文题型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文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课外文言文呢?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例如:《教学相长》、《吕蒙正雅量》、《任末好学勤记》等等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陶母拒鱼”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可以猜想得到此文主要是赞颂陶母对子女有爱心,并且明达事理,对子女要求严格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同学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跳过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例如:《子罕说宝》中的“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中的“请死”,注释给出的解释是“请求免于死难”这样就使文意顺通了

  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应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由形猜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占很大比例对很多不认识的字,可以由形推知其义,象形看它像什么,指事看它指在哪里,会意看它如何组合,形声看它是何形旁往往可以看出奥妙如:“冀得一归觐”,这“觐”字冷僻,但从“见”旁,可推断与“看”有关,借助前后文,可知是“拜见父母”之意

  (2)考虑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必须把所学的语法知识灵活运用如《射说》,劈头一句:“晋侯觞客于柳溪”“晋侯”是名词,“觞”即酒杯,是名词,“客”也是名词,不可能三个名词排在一起这时必须考虑其中一个是活用果然,“觞”活用为“宴请”再有“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其中“烛”字活用为“点着灯”活用有大致的规律,如名词后面跟名词,名词后面跟介词等,要细心体会

  (3)循声得义:

  古代字少,常常借用,遇到活用仍不能解的句子,就要考虑是否通假了如:“碎首折支也幸矣”句,其中“支”即肢又如“会昭帝崩,亡子”,“亡”通“无”“两主命县于足下”,“县”通“悬”

  (4)按位推断:

  古文多排比、对偶、反复等整句,这些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应位置的词,意义常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相对如《屈原列传》中“忠不必以,贤不必用”,“以”与“用”相同,即“被任用”《雷州盗记》中有一难句:“括其群之藏若赀而逸”,“若赀”难解,但看上文有“括其藏与群人之资以逸”,就可以断定,“若”同“与”,“赀”同“资”句子大意是:“收刮老百姓的珍藏和资产逃走”

  (5)瞻前顾后:

  古人用词尚简,常有同词异义、异词同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现象必须瞻前顾后,方能确定此处确切含义如“仲房丧志归家”,其中“丧志”便不能望文生义解释为“丧失意志”,而应解释为“失意、失望”

  (6)常理判断:

  常理常识是判断的基础,若解释违反了常理,就应另行考虑如考“投亲不值”的“值”字,若释为“价值”、“值得”,就违反常理,应译为“相遇”方才稳当、通顺

  此外,还应死记一些常用词语(请同学们阅读附录中老师归纳总结的初中常用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实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分析材料题

  在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

  如20xx年浙江温州中考卷: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材料内核的能力依方抓药,知其大意后细加梳理,再化零为整就不难得出答案: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5、拓展延伸题

  此类题设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之分析、评价,能够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内化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洞悉这一出发点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如出自《书林纪事》:从文征明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这段讲述文征明习字的故事,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不怕麻烦,因此他越到老年,书法越发精致美好所以抓住了这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来答就可以了如:学习文征明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当然,所有的招数并非是孤立的,应试时如能综合使用,灵活变通,自可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