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姚燧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3-07-19 08:55:56 蔼媚 全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姚燧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姚燧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元代 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简介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是元代散曲家姚燧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起首二句是说自己原本喜欢描写清风明月,舞文弄墨地度生涯,但是现在青年一代已逐渐成长,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了。紧接着三句用设问句明白说出自己的感受,叹息世道艰难。这首散曲写得严谨、沉稳;音韵、格律处处和谐,而且全曲无衬字,代表了文人曲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姚燧(1238~1313年),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姚燧3岁丧父,随伯父姚枢居苏门,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有《牧庵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内有词曲2卷,门人刘时中为其作《年谱》。姚燧以散文见称,与虞集并称。宋濂撰《元史》说他的文辞,闳肆豪刚,“有西汉风”。其散曲与卢挚齐名,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对散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姚燧的主要成就

  姚燧的作品相当丰富,其弟子刘致曾经将姚燧作品加以搜集、整理,编成《牧庵文集》五十卷,诗词文赋共689篇。当时的胡震亨曾颇费周折地四处搜寻,但是却一无所获。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系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元刊本篇目为少。

  姚燧词有47阙,也成就不菲。《石州慢》(失题)和《贺新郎》(失题)是他词风偏于豪放的代表。此外,他也有委婉别致的作品,如《虞美人》《玉梳赠内子》等。

  在这里着重要提的还有他的散曲。姚燧散曲今存小令29首,套曲1首。周德清《中原音韵》曾把他的《普天乐》《别友》作为“定格”之例,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姚燧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反映着他风流洒脱的个性。可以其一组《越调》《凭阑人》小令为代表,语言浅白,笔致流畅,富有情趣。最为人熟悉的小令莫过于《越调》《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姚燧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鹦鹉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4-13

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原文及翻译赏析01-17

《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01-17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12-06

中吕?阳春曲07-02

元曲《阳春曲·春景》07-19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08-08

《采莲曲》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诗人姚燧的相关简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