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时间:2022-12-05 11:42:25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主要思路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1

  赏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赏析/鉴赏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2

  牡丹芳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翻译/译文

  牡丹香,牡丹香。黄金色的花蕊与红玉般的花瓣一同绽放,千片红色花瓣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烂漫,上百红花挂在枝头就像灯烛般明耀。照映着地面就像刚刚打开的红锦缎一样,在风中没有结出兰麝囊。(与牡丹一对比)仙人的花树也显得单调无色,王母娘娘的桃花则是又小又无香。花上残留的露水轻盈使牡丹泛起紫色的艳光,(牡丹)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红光。红色和紫色深深浅浅交相辉映正面和反面万种形态在俯仰间依次显露出来。衬着绿叶多情的隐藏娇羞的面容,无力地卧在花丛中像美人带着醉妆。(牡丹如美人一般)时而带着低低地娇笑好像掩起了口,时而凝神思量埋怨情人如同断肠。牡丹你的芳姿和高贵的色彩一定是奇绝的,其他的杂卉乱花都不能相比,石竹花金钱花何其细碎,芙蓉花芍药花实在寻常。于是王公贵族和官卿士子,每日来游赏牡丹的冠盖拥挤相望。矮车软辇的是高贵的公主,香衫宝马的是豪门公子。卫公宅静静地闭起北院,西明寺深开了北廊,游戏的双飞蝶看人日久,黄莺的残啼一声春日还长。一起发愁花期将过,依然张着帐幕垂下阴凉。花开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为它痴狂,三代的文人争相称颂,人心重视外貌的华丽不重视内质,重视外貌的华丽一直到牡丹,它是由有来的并非今天独有。元和天子心忧农桑,怜悯治下百姓感动上天使上天降下吉祥。去年的好稻谷生出九个穗,可田中冷清没有人去。今年的好稻谷分出两穗,君王的心独自高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可曾叹息。我希望暂时有造物主一样的魔力,减少一些牡丹妖艳的颜色。稍稍的改减一些卿士的爱花心,让他们和我们君王一样心忧农业。

  赏析/鉴赏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离开长安这牡丹花都前往东都洛阳的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长安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对牡丹极大推崇,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3

  古诗原文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译文翻译

  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

  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注释解释

  牡丹,原产山西一带,唐初移植长安,成为珍品,誉为国花。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时,对牡丹玩赏更成为长安之社会风气。柳浑《牡丹》诗曰:“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

  频:频频不断。潜消:暗暗地消失。

  缘:因为。

  红英:鲜花。称:配,够格。

  上林苑: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此指唐代宫苑。

  王孙: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其反映的内容和心绪来推测,当属女诗人鱼玄机后期作品。这首诗以残败的牡丹花自况。没有人赏识她高贵美丽。“卖”字极为伤感,主动兜售都无人问津,一腔忿限倾泄而出,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此诗首联一二句,写牡丹花无人注意,暗暗凋零。此联是总提,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以下皆由此生发开去,一步步引向深人。“临风”句写诗人站在狂风之中,看着纷纷而落的牡丹花,连连叹息。“落花”点明题中“残”字。“风”道出了牡丹致残的原因,说明牡丹并非自然意义上的衰败,而是被无情的狂风吹残。为全诗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而一“叹”字就明写诗人心情,饱含无限感慨,也是全诗感情字眼。“频”字既可看作落花之多,又可看作诗人感慨叹息之频。

  颔联三四句,写牡丹花高贵,无人敢问,花香太浓,蝴蝶都难以亲近。这两句前人认为有寄托。语句对偶。

  颈联五六句,写牡丹花应该生长在皇宫里,而不应该生长在路旁被糟蹋。语句对偶。

  尾联七八句,写等到牡丹花移植到帝王园林,那些富贵子弟将后悔不堪。其实这只是诗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这首诗中感怀了自己向上不能高攀,因清高不被赏识;向下不能低就,因才高不被接纳;最终只能落得独自终老的际遇。然而这却不是鱼玄机一人的命运。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始终如同商品,靠提升自己的卖相供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男性世界消费,才能保证自己最最终有一个好的归宿。千百年来这一直是女性存在的模式。此诗的思想意义就在于作者把这种模式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4

  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汤显祖 〔明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释】

  ①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②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③奈何天:无可奈何的意思。

  ④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⑤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⑥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⑦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⑧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⑨忒:过于。

  ⑩韶光:大好春光。

  相关翻译

  原来花园里鲜艳美丽的花朵早已经开遍,而我从来不知道去欣赏,就好像我把青春年华都付予了这破败枯竭的院落。像良辰美景这样美好宝贵的时光到底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在谁家呢!高处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的亭台楼阁;远处是云霞般曲折的绿色长廊。烟波里的画船轻轻荡漾--我这深闺中人太不懂得珍惜这大好春光!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虽短却流传甚广,历久不衰。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偷偷出了闺房,到自家的'后花园里去游览于是便触景生情,空叹自己把良辰美景白白流逝,突感到十分的惋惜。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以看出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偷偷出来,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接着,“断井颓垣”的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少女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都将是付与这破败,即“都付与断井颓垣”。这里暗含一种生命的觉醒,自己的年华不就是这姹紫嫣红的春天吗,可就像无人欣赏这院里的花儿一样,没人走近自己的生一,总有一天,都会成为那破败的断壁残垣,不免深深的伤感油然而生。此刻,主人公杜丽娘的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但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这些令人无限向往的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短短几句,却真实自然地抒发了杜丽娘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埋怨与叹息。放在全文中,这也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缘由。

  此曲通过杜丽娘游园所感,表达对时光易逝、青春寂寞的喟叹,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有着人性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强烈追求身心解放的时代精神。

  【章法点评】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这段唱词虽短短几句,但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在情和景的关系处理上做到了巧妙绝伦。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景就是情,情皆在景中。主人公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都是通过在美好春景感召下喷薄而出的。无论是开始的触景后的喜乐之情,还是突然产生的苦痛情绪,都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姹紫嫣红的花园)向残败的虚景(残垣断壁的院落)的转变,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充分地展示了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使读者不得不叹服艺术家汤显祖把情、景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造诣。

  【鉴赏】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主人公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作者介绍

  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5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译文

  所有的花凋谢之后牡丹才开始吐芳露蕊,她被人唤作百花之王。

  所有人都夸它的花姿天下第一,百花之中香艳无双。

  《牡丹》注释

  残红:凋落的话。

  竞夸:夸耀争竞。

  《牡丹》赏析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著有《牡丹感:落尽残红始香芳,佳名唤反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诗,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只是夸奖牡丹一花独放,独香天下;的好词而已。私下以为,鉴赏文学反品,一定要从反者的身份乃至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思量、细琢磨,方有心得。

  大家知道,皮日休,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家庭,对晚唐黑暗现实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鹿门隐书感)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国君如“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始感);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军。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他曾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形为;圣人;。他说: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由此,可看出他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慕之情。

  这首歌颂牡丹的诗,从表面看,他赋于牡丹以坚强的性格,描写它敢于在晚春末日一花独放,花中称王的高大形象和气魄,颇似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感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题旨。黄巢写自己敢于藐视李唐王朝,决心推翻李唐王朝的气魄。皮口休这首《牡丹感诗,又似在通过花王牡丹暗示农民起义领袖,从而歌颂黄巢敢于反抗现实称王天下的气魄和革命精神。

  落尽残红始香芳。起句一下子把人们引向一个春色将阑的尾声世界,使人看到落红遍地,一片残败狼藉的景象,让人感到落红难缀,惋惜春天即将逝去。但正是在这春色将阑百花齐谢的晚春时节,被人称道百花之王牡丹仙子却亭亭玉立,一花独放,开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这何尝不是唐王朝病入膏蕊,濒于土崩瓦解的来世,黄巢自冲天大将军长安称帝的现实写照呢?

  佳名唤反百花王。次句紧承上句意脉,诗人像称黄巢为圣人一样,同样认为牡丹花能在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晚春世界,吓人地生气勃发,香蕊怒放,要稳占春光。它应该登上花王的宝座,享有百花王的佳名。

  竞夸天下无双艳。这句写牡丹芳姿艳质,花光万里,是天下无与伦比的。表面上称赞:牡丹花品冠群芳,牡丹仙子甲天下。实际上是对冲天大将军黄巢的极口赞扬,也是人民竞夸起义领袖的心声。

  独立人间第一香。这句承上句写花美,而进一步写花香,也暗合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的句意。诗人认为牡丹不仅花色绚丽,端正大方,极富大国风度,有国花之称,而且是香飘天下,花香万里。又因牡丹开放,时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谢之时,故诗人极口赞扬只有牡丹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独香天下,是人间第一花香。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 篇6

  牡丹芳原文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翻译:

  注释

  (1) 绽:裂开。此指花开。

  (2) 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3) 英:花瓣。

  (4) 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5) 绛:深红色。

  (6) 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7) 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8) 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9)间:更迭。

  (10)随:任凭。

  (11) 比方:比较。

  (12) 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

  (13)芙蓉:荷花。

  (14) 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

  (15)寻常:平常,平凡。

  (16) 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

  (17) 游花:外出赏花。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18) 庳(bēi)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

  (19) 软舆:软座轿子。

  (20) 细马:良马。

  (21) 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

  (22) 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23)三代:典出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里指夏、商、周。

  (24)文胜质: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25)有渐:有所加剧。

  (26)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

  (27)恤下:抚恤下民。

  (28)动天,感动了上天。

  (29)造化:大自然。

  (30)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

  (31)稼穑:指农事。

  译文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

  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

  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

  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

  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

  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

  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

  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

  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

  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平常。

  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

  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

  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

  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

  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担心太阳晒损娇姿,

  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来天,

  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

  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

  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

  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

  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

  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

  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

  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

  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

  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赏析: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两京,玄宗时犹视为珍品。到贞元、元和之际,这种风气尤为盛行。每至暮春,车马若狂。王公贵族,若不耽玩牡丹以示风流。诗人看到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面对如此狂乱的世情,故诗人写诗痛斥该不正之风。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及赏析】相关文章:

描写牡丹的古诗词08-04

关于描写牡丹的古诗词03-08

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及赏析08-18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赏析03-30

赏牡丹古诗赏析03-30

美丽的牡丹散文赏析03-21

描写牡丹的诗句08-13

描写牡丹的日记12-02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兴》赏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