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王昌龄《过华阴》古诗

时间:2023-02-09 08:34:59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王昌龄《过华阴》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过华阴》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昌龄《过华阴》古诗

  《过华阴》作品介绍

  《过华阴》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

  《过华阴》原文

  作者:唐·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过华阴》注释

  ①华阴;唐华州华阴郡属县,以在华山之北而得名,旧治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南。

  ②太华山:即西岳华山。

  ③云山:全诗校:“一作山色。”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④东峰:指华山东峰朝阳峰。景:日光。

  ⑤了了:分明貌。

  ⑥羁人:旅居在外之人。幽栖:指隐居。

  ⑦窅映:深邃貌。

  ⑧永望:长时间地眺望。辍:止。

  ⑨信宿:再宿日信。指连宿两夜。

  ⑩关:这里指潼关。

  11昨来心:全诗校:“一作乍冥冥。”

  12迁别:改变。

  13肆:悠意,尽情。

  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华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明灭

  明灭 (míngmiè) 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flicker 星光明灭 明灭可见。——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

  说起来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亡。

  东峰开始含景,清清楚楚看到松雪。

  羁人感受清幽,深井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累,永希望呻吟不停。

  一夜一百多里,出关玩新月亮。

  为什么昨天心,遇到事情就迁移到别。

  人生总是这样,为什么酒店愉悦。

  赏析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王昌龄诗亦善用典故。其《诗格》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王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王昌龄很重视诗的境界,他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过华阴》古诗】相关文章:

王昌龄《出塞》古诗10-26

王昌龄古诗《闺怨》03-16

王昌龄古诗赏析03-31

古诗行经华阴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1-04

从军行王昌龄的古诗04-01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03-22

古诗从军行王昌龄04-01

关于王昌龄《闺怨》古诗鉴赏03-31

《驾幸河东》王昌龄古诗赏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