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2021-03-31 14:51:11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轼的古诗,欢迎阅读。

关于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关资料: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称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为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是河北栾城,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在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就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在(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他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在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在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就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就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就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就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在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在治平二年(1065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在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在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在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在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相关文章: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11-29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02-06

宋代苏轼古诗有哪些02-03

苏轼写的古诗有哪些04-01

苏轼最短的古诗有哪些?02-07

苏轼的古诗有几首02-03

苏轼的词有哪些?12-13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12-01

苏轼的诗句有哪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