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媒体的10本书

时间:2021-08-15 09:04:33 励志书籍 我要投稿

关于媒体的10本书

  从看报纸,看电视到刷朋友圈,刷微博,视频直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媒体打交道。关于媒体的10本书,了解媒体,了解社会。

  1.《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民众如何把媒体掌握在自己手中?揭示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媒体融合发生的重要文化变迁

  如何在节目播出前,拆穿《幸存者》的秘密?

  如何把品牌产品植入《美国偶像》?

  《黑客帝国》怎样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

  《星球大战》粉丝中的电影摄影者与游戏玩家如何改造故事?

  《哈利波特》粉丝与华纳兄弟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融合文化如何影响美国总统大选?

  有时候,公司和草根这两股力量会互为补充,在媒体制作者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更为紧密、更为有益的关系。

  有时候,这两股力量也会处于斗争状态。

  新媒体和旧媒体相互碰撞、草根媒体和公司化大媒体相互交织、媒体制作人和媒体消费者的权力相互作用。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前所未有、无法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2.《中国网络政治的历史考察:电报与清末时政》系统描述和分析了中国人在十九世纪使用电报参与政治的方式,是独具开创性的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影响巨大,但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机制极为复杂,当下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学术解释。

  着重考察清末电报(新技术)与时政的互动,乃是绕道历史,为我们理解今天互联网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角色提供一个可信的历史参照。

  本书英文原版作为最早探讨互联网与中国政治的专著之一,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欧美许多大学中国研究课程的必读书目。

  3.《信号与噪音》 媒介技术不仅是内容的传递,它们呈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热望,政治机构,休闲模式和经济水平

  该书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原创性,将媒介形态的跨国流动和殖民国家的逻辑与非洲大城市的脆弱性联系起来。将激起非洲学研究者、都市化研究者、人类学者和媒介全球化进程影响下的所有人的新思考。

  ——阿尔君·阿帕杜莱,社会文化人类学家

  在尼日利亚,电影的历史被分割为两类非常不同的体制化实践,各自有其独特的电影形态、发行和放映模式。

  商业电影院放映从美国和英国舶来的娱乐影片,面向都市观众售票观看这是与全世界其他地方类似的一种体制化实践。

  流动电影队则提供了另一种非常不同的东西。它们是政府创建的教育队伍,展映纪录片、新闻短片和科教片的大拼盘,向观众讲授国家成就,教育他们有关卫生、耕作和公民参与的方式。在尼日利亚,这些放映队代表了一段与主流商业电影并行的电影的另类历史。

  4.《媒体世界——人类学的新领域》在不理解我们周遭的媒体图景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

  本书将使媒体研究、人类学和全球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和教师们获益匪浅。通过定位媒体在实践、情感、争论及分歧领域中的位置,这本里程碑式的文集映现和激发出媒体研究中人类学的声音。

  ——阿尔君·阿帕杜莱 社会文化人类学家

  本书作者批判性地修正了(视觉)传播人类学的早期范式,对媒体激进运动、再现、民族主义与跨国主义、流散群体和科技的社会参与等进行了新的强有力辩解

  ——史蒂文·费尔德 哥伦比亚大学音乐及人类学教授

  全书一共收录了20个研究文本,涉及印度尼西亚、埃及、北美、中国、拉美、西亚、玻利维亚、尼日利亚、赞比亚、泰国、巴厘岛等国家和地区,对媒介行为主义、表征、国家主义、技术的社会安排、文化认同、公共领域等问题进行了谈论。

  5.《观文化,看政治:印度后殖民时代的电视、女性和国家》电视是如何把某地域富有性别意识的私密感受与民族身份认同建立起联系的?一部有关后殖民时代的印度电视、女性及国家的民族志。

  印度电视如何表现妇女在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中的位置?

  电视如何在重构阶级、社会地位、消费、宗教及政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今天的印度,没有什么不可改变,传统也变得踪影难觅。

  在这样的变化中,作者坚持用性别的视角来审视深受国家电视台影响的中产阶级,后殖民化、民族意识强烈、狂热是他们身上共有的特征。

  本书聚焦于中产阶级的都市女性对于国家倡导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反应,揭示了印度电视如何表现妇女在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中的位置,以及电视如何在重构阶级、社会地位、消费、宗教及政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国家戏剧:埃及的电视政治》阿拉伯世界中最好的电影和电视生产者,电视剧是将埃及团结起来的独特文化形式

  本书是一流的、富于独创性的优秀著作,揭示了电视与埃及当代社会认同之间、埃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历史之间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

  ——Catherine A. Lutz, 布朗大学,人类学教授

  电视剧是如何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的?

  电视节目是如何以政治敏感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争议的事件进行反应的?

  电视文本如何在某些时候清楚表达出我们需要的某种语境?

  人们怎样遭遇、使用、阐释、欣赏、思考以及谈论电视?

  7.《小言论》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的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

  “小言论”每期皆出自邹韬奋之手,以百字篇幅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之事,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

  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而写就,都是读者第一的观念的体现

  以述见评,从不坐而论道,非常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及接受水准

  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是文章大大升华。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着、报刊编辑、出版家,也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新闻评论家,他曾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等,从他主编《生活周刊》起,发表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五六十万字,在读者中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尤以《生活周刊》中的“小言论”最具代表。

  延伸阅读:

  (1)《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 田东江 著

  (2)《历史如此年轻:报人读史札记二集》 田东江 著

  (3)《青山依旧——报人读史札记三集》 田东江 著

  (4)《无雨无风春亦归——报人读史札记四集》 田东江 著

  (5)《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 段永朝 著

  8.《造假的知识分子:谎言专家们的媒体胜利》谎言已经愈来愈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商标,媒体如何迫使知识分子变成“谎言专家”

  曾经诞生了伏尔泰、狄德罗、雨果、萨特、马尔罗、阿隆这些知识分子的法国竟然也出现了造假的知识分子,到底是哪些知识分子在造假呢?

  这些人既然身为知识分子,却为何要通过造假去欺骗民众?

  这些系列造假者都有哪些欺诈行为?给知识界和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媒体明知他们造假却又为何不揭穿他们反而让他们继续占据媒体资源并操纵舆论?

  延伸阅读: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 著

  9.《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一切社会现实均是语言上的构建?真理太重要,不能将它留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

  对媒介话语的编码和解码

  两个案例的研究:坏消息与好消息

  家庭休闲时间里的阶级、权力和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和肥皂剧:在快乐中解读

  地球村里的空间、时间和内爆

  媒介与海湾战争:霸权、受众和模拟

  ……

  作者对当代社会理论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作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诸如意识形态、结构和代理机构诸概念以及媒介在道德准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再评价。

  10.《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识形态、情感、霸权、社会规则、权力、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

  民间社会越来越不像国家社会那样,被理解为统一的领土、语言和政治制度。相反,它们表现为具有阐释意义的消费者社区——那就是说,分享愉悦的一群人……这给了他们共同的身份。

  ——加西亚·坎克里克,1995:196

  后现代社会的公民的任务就是过一种快乐的生活。

  ——鲍曼,1996:34

  本书是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作者展示了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识形态、情感、霸权、社会规则、权力、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将全球性文化融合的主流理论与其最新的发展趋势巧妙地连接起来,并对当今的文化和信息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批判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