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2 18:56:51 一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1

  非常荣幸在学校开展的“校校公开课 人人公开课 天天公开课”活动中做了一节公开课,上完《小小的船》这一课后,我仔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做到让孩子们对上课感兴趣,我觉得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为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上课伊始,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先给学生出示月亮的谜语,紧接着给学生展示月亮的图片,在孩子们的一片唏嘘声中引出本课的课题——《小小的船》,孩子们兴趣浓厚,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期待。

  2、以读为本,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节课我主要突出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本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诗歌,篇幅较短,内容不多,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朗读。因此,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功能,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月儿那种“弯弯”、“尖尖”惹人喜爱的形象。在学生能读熟读的基础上,我和学生做了一个你问我答的小游戏。问: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回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问:小小的船儿怎么样?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尖。问: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回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能熟练回答之后我又问,谁能像老师这样问一问?这样男女生读,同桌读,小组读,反复读几次有的学生已经能把这首儿歌背诵下来,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得到张扬,童真童趣在自然状态下表露。

  3、感受诗情,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注重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快乐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节课中,我充分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还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自己坐在月亮船里能看见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情感目标很容易的达成了。

  4、渗透知识,为学生奠定语言文字基础。

  课堂教学中融入语文知识的渗透。包括多音字“只”,叠词以及叠词的形象性,叠词的应用,如何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等等。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经常发言的孩子说的多,忽视了沉默寡言的孩子,面向全体还应加强。有的学生特别活跃,发言时跟问题一点关联没有。在让学生展开想象时,很多孩子开始乱说。比如在教学你觉得小星星像什么呢?我班的杨超同学发言时说像饼干。还有在让学生发挥想象时,有的说想见到奥特曼等等,在课前没有精心地考虑到本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教师应用什么样的语言来鼓励这样的学生还应该学习,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2、对于学生的回答,虽然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但还是较为单一,不够丰富。虽然课堂上照顾了大多数,但对于极个别的困难生,还是力不从心。

  3、在各种形式的识字过程中,要更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识字、认字、读字的教学环节中来,识字认字的方式可更多样。

  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改进!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训练中能够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授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努力、改进!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小小的船》。《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本课识字环节,就是让孩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句、学词中识字。如学生在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边读边看中就熟悉了生字“坐”读音与字型。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在课件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使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如,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七星”……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