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反思

时间:2021-04-27 08:56:56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反思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晏子使楚》课后反思,欢迎查看!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反思

  《晏子使楚》课后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交锋中晏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和爱国的热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我在教学中,对于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抓住“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其中“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后来,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体验课文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使楚》课后反思2: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

  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小组自主互助学习,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首先是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然后是小组内进行交流;接着在班内交流,深入学习;最后是课堂总结。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然后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个直观的理解,播放了课本剧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这个历史故事中。然后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第二部分,也就是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以及晏子如何应对的。通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抓住“一个中心线索”宴子能言善辩的才能,维护了国家尊严,“三个突破点”,宴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去贯穿全过程,第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感悟宴子机智勇敢,第二部分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把朗读、想象、感受、体验、情感结合起来,悟出晏子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第三部分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晏子的能言善辩。在教学中,我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走进文本,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一)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现在,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分阶段目标(四年级)阅读一项明确指出:用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一定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同时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见解,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强调学生自学存疑,注意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求异,去问难,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二)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而教师作为指导者,更要关于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指出思维方向、讨论的重心,找到入题的话头,并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学习《颐和园》的几处景观是,我详细讲读了长廊之后,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景观分小组学习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几处景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很快融入了小组的学习氛围,因为学生之间是无拘无束的,探讨时更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重主动参与实践

  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我们就要真正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单一课本为多种渠道,变狭隘课堂为广阔生活,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或课后的'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如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的课前的预习中上网查颐和园的资料资料和“小导游”这两个环节,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晏子使楚》课后反思3:

  《晏子使楚》是五年语文下学期的一篇讲读课。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我先是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可以介绍对晏子的了解,也可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方面来说;然后让学生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就是如何反驳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来统领全文,学习全文。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抓重点词语来学习,边读边做批注;随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对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朗读,并把第二个小故事作为重点进行了分角色来读,同时交给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想象---表演法。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晏子的认识深化;最后让学生了解晏子出使的历史背景,升华晏子的精神品格。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二、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

  在课文第2个小故事中,对晏子说的第一句话我引用了原文,通过古今对照,使学生不但积累了原文中的挥汗如雨,张袂成阴,磨肩接踵三个成语,而且很好地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语言训练。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生的情感宣泄,是学生对课文感悟是否深刻的重要表现。在3个小故事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内心想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在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小组合作,一名学生扮演晏子,一人扮演楚王,另一个人当旁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想象自己就是楚王,想象自己就是晏子来朗读,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表演,使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处于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思维不受压抑,而是处于“激活”状态;使获取的知识不只是学生头脑中的一种抽象的文字记忆,而是形成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一种潜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之处也不少:

  一、在教学中,感觉自己一直没有很好的走进文本,一直不是很进入状态,感觉到很紧张,所以一些事先设计好的过渡语言衔接不自然,今后的教学应该很好的改进。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对没有表演好的如:冷笑,装作很为难的晏子,面如土色-----等地方,让表演能力强的同学演示一下会更好,同时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也许会更好。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4-0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范文11-06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精选5篇)11-21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学方案及反思05-1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01

晏子使楚04-2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后反思0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26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