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2 13:35:25 诗琳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17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3、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看完了刚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识,假如有一天,灾难真的发生,但愿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地震有关。请同

  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这确实是一场大地震。他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地震中,曾经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被夷为了平地,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倾刻间化为乌有,豪华的小轿车被拦腰截断,人们惊惶无措,四处奔逃。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就在这场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主要内容)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个叫阿曼达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底下,他的父亲凭着坚定的信念,徒手坚持挖掘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学。

  3、课文中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并列行进,研读“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请男生找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女同学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边读边作上批注,还可以与别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阅读体会,品读重点句,体会“了不起”。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关键句子找得也很准,正是这些语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老师对其中几个句子感受颇深,让我们一起分享。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冲”体现了父亲在地震中焦急、担心,希望儿子平安的迫切心情。

  (2)、课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组对话,其中对父亲的语言刻画,深深打动了我。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走?是什么支撑着你苦苦挖掘?父亲曾对儿子有过什么诺言?

  四、情感升华,回归主题

  1、38小时的苦苦挖掘,38小时的耐心等待,这对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磨难之后,才换来这幸福相拥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创造了这奇迹?是,是信任,是爱创造了奇迹!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与宽广。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坚强,也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从容面对挫折和一切灾难。其实,我们每一天都浸润在父母的爱中。父母的爱不是亮闪闪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这份爱,并努力去回报这份爱。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我们虽然没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一样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感受这份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教学内容:

  鲸

  教学要求: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

  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习“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三、完成“阅读”。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描写云南风景名胜的文章《大理三塔》,齐读阅读要求。

  2、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汇报。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收集资料。

  课前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小组交流,丰富积累,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际,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拟:模仿导游介绍景点。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里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同学评议。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再去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写一处景物的组成一组,观察交流。

  (2)师参与每一组中去观察交流指导,引导想像:这些景物能让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交流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介绍佳句。

  2、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

  二、明确评改要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把文章改好吗?

  2、回忆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我们在习作修改时重点该注意哪几点?

  (1)按一定顺序。

  (2)内容具体。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讲评例文。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小组再次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五、生随意找自己信任的同学交流修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读准“率”、“遣”、“惯”、“渡”、“策”、“盔”等字,认清它们的字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调兵遣将”、“自不量力”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反复地读中感悟“火攻”计策之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地读中感悟“火攻”计策之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板书:3万 80万 ,引导学生比较大小,师述: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3万”不仅不小于80万,甚至还大于“80”万,你们信吗?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板书: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的课文,要求:

  ①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②边读边体会,自在读课文时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教师出示几幅有关“赤壁之战”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立体感受。(听觉、视觉、心理的角度等)

  ②出示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认读:

  率领、夺取、调兵遣将、相持、计策、定惊、兵营、不计其数、丢盔弃甲

  ③出示几个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④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受?

  (三)研读课文,体悟“火攻”之妙。

  1、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打败了曹军80万,原因何在呢?不要说我们,就连东吴的许多士兵在战争胜利以后还迷惑不解?为此,周瑜打算让黄盖在庆功会上来点破迷津,假如你就是黄盖,你会怎样在庆功会上摆事实、讲理由,让大家心服口服呢?仔细研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依据。

  (学生展开研读,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对话。)

  2、学生展开交流,教师点拨。

  (可以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进行。)

  例:

  黄盖看准了敌人的强与弱,也分析了自己的.强与弱,从而攻敌之弱,扬己之长。

  引导学生读悟相关语段,重点是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达到读悟浑然一体——

  1、“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就下令渡江。”

  2、“曹军80万,我军才3万,……像逃也逃不了。”

  3、“东汉末年,……周瑜的兵在南岸。”

  △从“隔江相对”的形势联系后文周瑜趁东南风向北火攻曹营体会火攻的可能性;

  △从“曹军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体会火攻的必要性;

  △从“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想逃也逃不了。”体会“火攻”的合理性。

  (四)存疑结课,保持研读热情。

  东吴这方面在开庆功会,总结胜利的经验,曹军其实也在总结,你认为他们会总结什么?(失败的教训)他们又会怎样联系实际总结这次惨痛的教训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练习。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随课堂动态生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 朗诵咏梅的诗。

  ⑶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教材分析

  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也从保护生存环境方面留给人类无穷的思考。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学构想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

  教学准备

  搜集楼兰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楼兰之死》。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楼兰在哪儿?

  (2)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

  (3)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

  (4)楼兰为什么死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坏,土地沙化。)

  三、讨论

  (1)楼兰之死给人类什么教训?

  (2)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了解我国为保护植物采取的措施

  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办一期环保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过去现在

  绿洲土地沙漠化沙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婉转、磕牙、撩动”词语;积累“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等词语。

  2、抓“随时随地”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引导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维也纳的生活之美、音乐之美;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教学难点:

  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教学流程:

  一、初识维也纳

  1、配乐欣赏维也纳的风情。

  2、板书课题:维也纳

  二、走近维也纳

  1、导入质疑;

  2、初读课文;

  3、解决疑难字词。

  三、感受维也纳

  1、抓“随时随地”一词,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

  2、重点引导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

  3、小练笔:

  (选择一种声音写★,选择两种声音写★ ★ ,选择三种声音写★ ★ ★ )

  维也纳的清晨,鸟儿的叫声丰富而不重复;教堂的钟声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

  使“免费音乐会”达到了高潮。

  第四板块:享受维也纳

  四、激情引读

  1、小结引读,升华感情;

  2、引读:

  2、总结全文,补充课题(板书:生活圆舞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课堂辅助课件。

  2、 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牧也。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__________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寻找相声的特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_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由此,我觉得备课时备学生是关键,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情感目标:

  产生学习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我 北京老人

  迷路

  耐心指路,驮到终点热心助人

  给别人让座

  给我让座 善解人意、懂得心疼别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把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

  3、写人文章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方面的品质。

  4、观察要做到有顺序。

  5、学会写书信、发言稿、缩写。

  教学重点:

  1、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并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1、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列提纲。

  教学过程:

  1、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作文类型

  学生自由地说说作文的篇目、要求、内容等。

  2、选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与评议,结合每一类的作文要求谈谈作文的注意点。

  (1)复习写清楚一件事。

  学生进行讨论注意点:

  在写一件事时,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的通顺。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的、有趣的、新鲜的.事,也可以写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伤心的事。

  (2)复习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讨论重点:

  怎样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虽然这样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把情况分成哪几步?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

  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这部分详细地写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样列举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进行评议巩固。

  3、说说作文的一些常规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作文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习“秘密赚钱”部分,体会鲁本为实现心愿所付出的艰辛。

  2、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赞美母爱的格言。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过渡):鲁本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为了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秘密赚钱”这部分,看看他是怎样实现这美好的心愿的。

  (二)细读“秘密赚钱”部分

  以小组合作学习

  (1)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鲁本捡麻袋艰辛的句子。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情节(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的深切的爱,为实现心愿的迫切心情)

  (三)展延伸,体验情感

  1、你们读得那么有感情,一定是被鲁本对母亲的爱所感动,此时此刻,假如鲁本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

  3、展示收集到的赞美母爱的格言

  (四)结束语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我们渐渐懂事,我们应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让我们齐背孟郊的《游子吟》,再来回味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而伟大的爱。

  板书:

  27鲁本的秘密

  心愿的萌生——秘密赚钱——心愿实现

  鲁本妈妈

  100条麻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5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1-07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5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1-1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0-15

五年级语文上册参考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