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雨说》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6 17:56:26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应该怎样组织,我一直在探索、思考,恰好这次学校请来了市中语会的专家对我们青年语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谈谈反思之后的体会。

  1、要很好地运用评估,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雨说》是一首诗歌,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得到专家的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教学环节处理的不到位。在朗读这个环节上我先安排学生自由的小声朗读,边读边思考本诗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调来读,然后指定一名学生朗读,我有意喊了一名平时上课表现不好的男生起来读,出乎意料今天读得声音较响亮,也注意了语调,之后请同学进行点评,站起来的三位同学都指出了该男生的不足,并示范地读了一遍,点评的比较到位,朗读的也比该男生好,但这样就变成几名学生都来指出该男生的不足,这样就有点挫伤该男生的自尊心,以后谁也不愿第一个站起来朗读,虽然我也适时的表扬了该男生声音响亮、感情丰富,但经过专家的指点,我意识到这个环节处理得确实不是很好,如果改成自告奋勇地朗读,或是先揣摩每一节诗的语调,讨论明确之后再请同学起来朗读,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这里专家的点评让我明白教师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还要时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教育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创造地发挥,学生都踊跃举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一一进行肯定、赞赏,而专家评课时指出在这里可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初三的学习生活来谈就更好,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确实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让他们有目的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紧紧把握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灵活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

  3、要在备课上下功夫,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讲台是神圣的,每一个走上讲台的人都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和使命,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不断地进行反思,随时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扬长避短,真正寻找一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学习从反思开始,对我来说,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二

  今天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诗《雨说》,课前大致设想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语言美,理解诗的内涵,感知拟人手法的妙处。主要步骤:一 整体感知 (生读 师范读)解决字词 。 二 按结构(雨说一词为标志),简单概括雨说的五个层次 。 三 整体再读诗歌 ,总结雨的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雨是……) 四 体会 拟人手法的妙处 五全班演读课文。

  在实际上课时,只进行到了第三点。第四点由我为大家直接点出。上完课一直反思,时间到底浪费在哪里?似乎读的不够充分。于是,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不再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多读了读。课下作业是让学生也用拟人手法写首小诗,或者是一段散文。

  现在在回头看整堂课让学生概括每层雨说的主要内容时完全没必要的。因为诗歌的内容很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概括了会让诗失去味道。当初这么设计是想让孩子们把概括出来的句子连起来和原文对比,以体会原句的生动。现在想不如直接出示老师概括的干瘪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原文是怎样让表达生动起来的。这样可调整为:一 学生读课文 二 从雨的这些话中,我们感受到了雨的: 三 作者借雨来表达对孩子们的祝福。雨既富有人的思想,又富有雨的特点。这种写法是拟人手法。顺势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四 对比改过的诗与原文的区别,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生动描写的。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三

  《雨说》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轻美如音乐。听了蔡老师的课后,结合自己所上的课,特反思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整体把握其实是对诗歌的解读,要认真阅读,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2、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

  3、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辉,通过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现,从雨的角度来看,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内心、博大的胸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看,则会看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的生活。通过多角度的体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师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诗歌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诗歌的教学,也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书读百遍,其自见,更何况是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式地朗读呢。要多读诗,读好诗。

  人教版《雨说》教学反思四

  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雨说》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轻美如音乐。我结合自己所上的一周一科一课,特进行了如下反思:

  谈设想:

  上课前大致设想是让学生先了解郑愁予其人,再了解一下创作背景,把握几个重要的字词,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语言美,理解诗的内涵,再感知拟人手法的妙处。整体把握雨的形象,进而把握全诗的主题。我把重点放在读和体会写法上。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而《雨说》这一课,也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他们听读、自由读、指名读,并适时地对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是有感情地品味式地朗读呢。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花了十五分钟的时间。

  接下来,在体会拟人的手法这一环节上,是我这课最出彩的地方,我这次上课没用任何教参,我在确立了重点后,就一个人拿着课本琢磨,如何让学生对“拟人”是一种修辞,还是一种“写作手法”区分清楚,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本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拟人)

  找出把“雨”拟人化的句子。(学生找了很多,几乎每段都有)

  总结:一句话用了拟人,就是修辞方法。

  全篇都用拟人,就是写作手法。

  这样一说完,所有学生都会了。对写作手法又进行了一下拓展,学生认识得更清楚了。在评课环节,同事们对这一点也是大加赞扬,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摆不足:

  一个老师评课时,说到了我在德育渗透上做得似乎还不够。我也认同这一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应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辉,通过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现,从雨的角度来看,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内心、博大的胸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看,则会看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的生活。通过多角度的体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师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诗歌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的第二点不足,就是我深深为之自卑的课件使用的问题。尽管课件在做得时候就想以实用为原则,但在现实用的时候,还是捉襟见肘,手忙脚乱,以至于精心设计的课件因板书的问题而没得到完全展示,这也是我很纠结的地方,每次用课件课就上得不流畅,不用的话就显得很落伍。有些现代化的东西用不上。这一点要及时改正。

  综上所述,这课还是比较成功,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比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好,最后不测也达到了93. 66分,不足之处,在指导朗读、课件使用、德育点渗透上还要下功夫。

【《雨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雨说》教学反思12-16

《雨说》教学反思范文07-03

《雨说》教学教案实录及反思04-04

初三语文《雨说》教学反思01-17

雨说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1-11

《雨说》经典教学设计04-18

雨说的教学设计11-25

《雨说》教学教案04-05

《雨说》的经典教学教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