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安排

时间:2021-04-09 16:54:23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2011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安排

  篇一:人教版2011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2011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设计]

  素材:配乐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wmv ;茅盾的《白扬礼赞》;泰戈尔的《金色花》及第二单元所有课文相关的图片;春天的六个节气图片;用于讲评的学生习作4篇。 制作: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以旧知识迁移导入

  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一朵灿烂的金色花抒写了一首母子情深、母子之爱的感人之歌。(配金色花图)。泰尔之所以选取择金色花表达母子之爱,是因为一方面金色花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另一方面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的可爱及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在这里金色花指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把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今天我们的写作任务就是要学习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

  [板书设计]

  母子情深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第二单元所学散文诗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引发模仿借鉴的兴趣。(学习重点)

  2、借助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活动,学会细致观察春天的事物,认识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加深对春天的体验与感悟。(学习重点)

  3、能运用借物抒情的这一方法,从春天某一事物的特点出发,选取合适视角定格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视觉形象转化为细腻可感的文字描述。(学习难点)

  三、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二单元所学的散文诗的主旨表达

  郭沫若的《雷电颂》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及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种感情的表达本来是很抽象的,但借助对风协电这些自然的伟力的呼唤与歌颂,就使得所抒的情感具体可感了。(配图)

  巴金的《月》本想表达的情感是在五四退潮的背景下作者要改变这个寒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这种情感也很抽象,但作者借助描绘姮娥奔月而使表达具体可感了。

  在这里姮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姮娥拒绝月的冰冷,如同作者拒绝现实的“寒冷”,为理想而战。(配图)

  由此可推出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 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p77第二自然段)

  例: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已对祖国的情感。文中,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却不得不忍受礁石的冷漠。这象征着作者对祖国复杂的情感:既依恋着祖国,忠诚、坚定,又因自已遭受的莫须有罪名而苦恼不已。(配图)

  附 纪伯伦生平: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在15个月里,相继3位亲人去世,并且因为治病,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兄妹便卖了家中的财物,纪伯伦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一生颠沛流离,贫病交迫,终身未婚,一生孤独,英年早逝.这样历经磨难的天才,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四、借物抒情的方法

  1.移情于物

  这种写法意在笔先,寓情于物,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想好自已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寻找适合寄托情感的“物”。

  例:巴金的《日》

  《日》写作于1940-1941年,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并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不懈的奋斗着。因此巴金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时表达自已为追求光和热,为抗战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的决心,对真理的追求。

  在《日》一诗中作者赞美飞蛾,因为它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作者怀念夸父,因为它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这里的飞蛾、夸父已不仅仅指飞蛾、夸父,而是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所以借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之所以借“日”来写,是因为“日”具有光和热的特质。

  [板书设计]

  日

  要表达情感: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

  2.睹物生情

  这种写法在作者触目所及之物时,突然产生某种联想或想象,油然生发感情,由物及意,睹物生情。 由于处境和心情不同,每个人面对同一景物的感受自然各不相同。 例:面对一轮明月(配图)

  思乡游子低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惜别的友人浅唱“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在幽隐避世者心中,它是志趣相投的友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于处境和心情不同,每位诗人望月的感受自然各不相同。

  五、借物抒情的注意点

  1.选取的“物”与所抒的“情”之间应当有某种契合点。

  在写作中,无论运用任何技巧,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无论是移情于物,还是睹物生情,“物”与“情”之间当有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切忌无中生有,生拉硬拽、牵强附会。

  例:高尔基的《海燕》(配图)

  海燕在俄语中有“暴风雨的预言者”的意思,它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像“黑色的闪电”在天空飞翔的身姿,无疑与革命风暴来临之际,先驱者正在享受战斗的“欢乐”的形象是相契合的。因此作者就把自已对革命的渴望,对先驱者的赞颂寄托在海燕身上,在《海燕》中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

  2.对所借之物的具体描绘,在写出其特征的同时,融入自已所要表达的感情。

  “写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所以在对所借之物进行描写时,切忌让事物的描写游离于抒情之外,要始终将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否则无法完成借物抒情。 例:鲁迅的《雪》(配图)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前者平和恬静的秀美,象征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后者孤独抗争的壮美,表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复杂情感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六、随堂练习

  认真阅读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为切实理解所借“物”与所抒“情”的关系,我们以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来做一道随堂练习。

  (一)觅春——寻找春天的足迹

  1.认识春天的六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哪六个节气?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2月4日或5日)

  雨水即降雨开始,雨量渐增(2月18日前后)

  惊蛰zhé即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3月5日或6日)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3月20日或21日)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4月5日前后)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4月20日或21日)

  2.春天在哪里?

  听配乐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wmv,说说春天在哪里?要求用上代表春天特征的景物。

  示例

  A.春天在那绵绵的细雨里。春雨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报春花,润欢了溪流。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快乐来了!

  B.春天在那软绒绒的小草里,在那如母亲的手轻抚的微风里,在那姹紫嫣红的花朵里,在那人们迎春的播种希望里??

  C.春天在“新”、“美”、“力”里,因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天的万象更新,生机无限,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二) 悟春——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觅春让我们追寻春天的踪迹理性地认知了春天,现在我们需要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悟春天。请选取春天里的某一事物,抓住其特征说说借其可抒之情。

  示例:

  A.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有着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B.春阳无语,却倾洒下温暧的光辉;春山无语,却体现出绿意的生命;春花无语,却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广袤的大地。

  C.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D.蝴蝶努力冲破束缚自己的茧,那是启示我们要永不言弃。牵牛花向上缠绕, 那是在启示我们要永不放弃 。

  七、借物(托物)抒情(言志)的散文结构:导——描——连——点——结

  例: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1.导——起笔导入所托的“物”或所借的“景”,以求点题。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抒情式、衬托式、比兴式、叙事式。

  如《白杨礼赞》1节 ①白杨树(礼赞对象,所托之物)实在是不平凡的(抒写礼赞原因),我赞美白扬树!(抒情主题与线索)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抒情式的方法,起笔直接用抒情赞美所托之物“白杨树”,即点题,又明抒情主题与线索。

  2. 描——指在导出所托之“物”或所借之“景”后,对“物”或“景”进行形象描

  写。注意描写的形象要突出与下文“人”的特征性格一致,因为这一步起的是铺垫作用。

  例《白杨礼赞》第5节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仗以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扰,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的宽大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从处形、色彩、风格三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突出“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性格特征。这正是下文所要歌颂的“北方抗日军民”和性格特征。) 注意:在“描”这一部分之前可以对所托之“物”用欲扬(托物)先抑的方法再次把所托之“物”突出出来。这也可以独立作为叙事式的开头方法。

  例《白扬礼赞》2-4节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年

八下语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以上扬,以下抑)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傲然挺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睡的情绪又将如何呢?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此节转入扬,为引所托之物) ④那就是白杨树(所托之物),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过渡到对外形,内在精神的不平凡的描写)

  3.连——这一部分相当于把前文写的“物”“景”与下文要写的“人”“情”街接在一起的过渡段。具体应借助拟人写出所托的“物”或借的“景”的“人”的性格,并暗示象征意义。

  例《白杨礼赞》7节|由物及人 ||用反问排比句暗示象征意义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用抒情过渡到评价。 对比,拟人) ⑦它没有(抑)婆娑的姿态,没有(抑)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扬)。|(由物及人,拟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

  篇二:八下第二单元借物抒情

  借 物 抒 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塔尔镇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陈莲存班级:八年级4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借物抒情”: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新授:

  (一)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例句:《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雪》描绘了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 ,抒发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 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 ,抒发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礼赞。 《陋室铭》描写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二)如何借物抒情

  1、回顾《海燕》,初探技法:

  问:作者如何描写海燕的?(暴风雨来临之际,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勇敢的叫喊,像个精灵,大笑,号叫。)

  问:寄托了什么情感?(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为什么这样的情感寄托在海燕上,而不是其他动物?(海燕的形象和革命者先驱者的形象相契合)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我自己写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1)、朗读范文《校园里的海棠树》

  (2)、思考:习作前6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描写)写了海棠树的什么?(春夏秋不同季节里海棠树的生长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比)最后2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海棠树努力集聚能量,默默为校园洒下绿荫,奉献果实的精神,进一步联想到教师,赞美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

  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描写生动具体。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

  (板书)找准相契点—— 抓特征重描写 —— 倾注深厚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

  (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展示几组图片(探春花、马莲花、大树、小草、河流)

  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师生交流。(探春:坚强,不畏寒冷;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无私奉献花香等。

  马莲花:在艰苦的环境里顽强生长;朴素平凡,但从不自卑;尽情开放,装点高原大地等。大树:它的根努力向大地深处扎去,它的枝叶努力像天空伸展;执着的守候家园,守候边防;为脚下的小草洒下绿荫,阻挡风雨。.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足迹遍布天涯;不畏寒冷,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不争高,不争艳,甘愿做花的陪衬等。河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向着大海;哺育大地,滋润万物等。)

  片段练习:对课前预习中的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扩展自己写的片段作文,或《仰望大树》为题,完成600字左右的借物抒情类作文。

  篇三:《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借物抒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大通女中 授课教师:陈莲存 班级:八年级4班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

  “借物抒情”: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

  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

  默奉献的老师们。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

  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 新授:

  (一) 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

  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

  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例句:《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

  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雪》描绘了 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 ,抒发了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 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 ,抒发了 对无私奉

  献者的礼赞 。

  《陋室铭》描写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

  托了 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

  《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

  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

  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

  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

  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

  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二)如何借物抒情

  1、回顾《海燕》,初探技法:

  问:作者如何描写海燕的?(暴风雨来临之际,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高傲的飞翔,勇敢的叫喊,像个精灵,大笑,号叫。)

  问:寄托了什么情感?(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为什么这样的情感寄托在海燕上,而不是其他动物?(海燕的形象和

  革命者先驱者的形象相契合)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

  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我自己写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朗读范文《校园里的海棠树》

  (1) 习作前6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描写)写了海棠树的什么?(春

  夏秋不同季节里海棠树的生长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比)

  (2) 最后2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

  海棠树努力集聚能量,默默为校园洒下绿荫,奉献果实的精神,进一步联想到教师,赞美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

  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描写生动具体。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 (板书)找准相契点—— 抓特征重描写 —— 倾注深厚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

  (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1、 展示几组图片(探春花、马莲花、大树、小草、河流)

  2、 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

  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3、 师生交流。

  探春:坚强,不畏寒冷;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无私奉献花香等 马莲花:在艰苦的环境里顽强生长;朴素平凡,但从不自卑;尽情开放,装点高原大地等。

  大树:它的根努力向大地深处扎去,它的枝叶努力像天空伸展;执着的守候家园,守候边防;为脚下的小草洒下绿荫,阻挡风雨.

  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足迹遍布天涯;不畏寒冷,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不争高,不争艳,甘愿做花的陪衬等。

  河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向着大海;哺育大地,滋润万物等。

  4、 片段练习:对课前预习中的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

  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5、 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安排】相关文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1-31

语文s版下册教学计划12-10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3-28

语文版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02-24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工作安排05-25

语文s版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03-20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永久的悔》教案06-07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分析05-15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