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6 08:52: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3、能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做出假设,并能够想办法利用实验来验证假设。

  4、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能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做出假设,并能够想办法利用实验来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纸、气球、矿泉水瓶(半瓶水)及学生身边的各种物体;尺子、橡皮筋、铝箔;系细线的乒乓球、音叉;录音机、乒乓球、

  录音带(各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安静,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音乐声音响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学生说生活中的声音),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带: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所不在。

  大家听了这么多的.声音,现在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学生说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

  (二)制造声音,提出假设

  1、 制造声音。各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出什么样的声音?鼓励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提示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意图: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

  2、展示交流。小组交流,边汇报、边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要求每个小组汇报时说清楚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的声音。

  3、引导思考,提出假设。大家制造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物体发声时,物体都在动,在来回地动。科学上,把这种来回不断的动称为“振动”。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假设。

  在科学研究中,有了假设,就要通过实验搜集证据来验证假设。我们也要通过多个实验来证实我们的关于声音的假设。

  (三)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1、实验一:橡筋琴、直尺、塑料瓶子声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筋、直尺、塑料瓶子发出声音,观察发声时的现象。(发声时振动,可以看见橡筋、直尺、铝箔的振动)

  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物品

  发声的方法

  实验中的现象

  橡皮筋

  直尺

  塑料瓶子

  2、实验二:音叉发声实验:

  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到振动吗?看不到振动,用系线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演示音叉发声时的振动,让学生体会到间接证明的方法。乒乓球在跳动验证音叉在振动。

  问题“你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停下来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来试一试,发声的音叉,用手一抓,不振动了,声音就没有了。(反证,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随着学生活动的展开,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你能使纸发出声音吗?利用自己的身体能发出哪些种声音?

  3、实验三:声带发声实验。

  人说话的声音也是振动吗?用手摸声带发声时感受声带的振动,不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说明了什么?(嗓子与声带、保护声带)

  4、实验四:扬声器发出声实验:

  问题:人发出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现在好多声音来自于电话、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标机等喇叭——扬声器(出示实物),这声音也是振动产生的吗?

  演示:用音箱播放音乐,在音箱上放上豆子,豆子随着音乐跳动。

  上面的几组实验,我们都证实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大家在课后还可以继续。

  5、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科学上叫做声源。

  以续写小诗的方法加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

  风儿呼呼,是空气在振动;

  流水哗哗,是水在振动;

  小蜜蜂嗡嗡,是翅膀在振动:

  青蛙呱呱……

  请同学续写。

  (四)拓展活动

  关于声音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介绍噪音在生活中的存在现象。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小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记录,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对声音的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水、碎玉米粒、记录表等。

  教师演示: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水、碎玉米粒、等。

  教学过程:

  一、猜音导课

  1、猜声音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听:

  (2)课件出示:流水声、小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

  (3)生猜声音。

  2、导课板书:我们每天都在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

  (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提出要求: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面鼓、一把钢尺和一个橡皮筋(课件出示)。现在他们发出声音了吗?一会儿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想办法使这三样物体发出声音,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以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

  2、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①谈话:下面那个小组愿意上台来给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这三样物体发出声音的?

  ②学生演示,教师引导---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

  鼓——————————敲击、拍打

  钢尺—————————拨动

  橡皮筋————————拨动

  4、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①提出问题: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疑问:鼓、钢尺、橡皮筋这些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②进行假设:哪位同学能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声音是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或声音是由物体运动、摩擦等产生的`,也可能会说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提出疑问,产生认知冲突

  是这样吗?教师演示:我这样用力按压鼓面,鼓会发出声音吗?这样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吗?这样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吗?刚才这些物体也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都运动了的,它们发出声音了吗?生答:没有。

  (二)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

  (过渡):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发声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观察这三样物体在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比一比,谁发现了科学的奥秘!

  1、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①在小组内再一次使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并认真观察它们在发声时的现象和不发声时的现象,然后填好记录单。

  ②实验时每种物体选用一种发声方法:鼓统一选用敲击的方法;钢尺选用把它压在桌上,再去拨动在桌外的部分;橡皮筋选用把它拉紧再拨动的方法。

  2、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记录表)

  ①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伟大发现?

  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用动作来形容一下吗?归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在科学上我们用“振动”这个词来描述。(板书:振动)那钢尺不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橡皮筋在发声时有什么想象?你能用动作来形容吗?可以用哪个词来描述?不发声时有什么想象?

  鼓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不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学生边说师边板书)

  ②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区别?

  (三)验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过渡):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钢尺、橡皮筋、鼓在发声时都在振动,那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1、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

  设疑:我们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看看音叉在振动吗?谁能帮老师,想想怎样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检验音叉在发声时是否会振动呢?

  2、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4、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用手摸击打过的音叉手会有什么感觉?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有什么现象?水面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音叉———振动)

  6、物体停止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

  ①谈话: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②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播放视频)

  6、小结: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与课前的猜测和假设一样吗?怎样解答课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猜一猜: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

  2、我是小法官(判断题)

  ①物体没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

  ②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③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 ()

  ④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

  3、走近声音的资料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今天通过实验,发现了这么一个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关于声音其实还有很多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资料库吧!(课件播放视频)

  四、课堂小结

  1、谁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看来,在科学课中只要大家动手实验并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就一定能发现许多的科学奥秘。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去观察各种声音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声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课件出示)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11-2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10-26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精选9篇)05-2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1-22

小数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06-16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6-05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06-16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06-16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通用15篇)07-24

距离产生美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