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0 09:05: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和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4.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点上探究,体验情感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四、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五、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六、拓展阅读,同步练习

  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2.鼓励学生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教后记: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问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谁能说说带有“春”字的词语或诗句。(生汇报)一提到“春”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春花烂漫的景象,应该说娇艳的花就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了,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娇艳的花通常是在温暖、舒适的春光中绽放笑脸,展露娇媚的容颜,然而在四月的维也纳,有些小花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冷风冷雨中绽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去感悟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标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借助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解决前两个问题。

  1、请同学们翻书至91页,请大家默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用笔画出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生默读并画出问题)

  2、师问: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什么?(生汇报,师板书:读、思、悟)

  3、请大家自主解决前两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学生汇报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变化呢?这四个词语你在文中找到了吗?作者为什么失望?

  a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

  b因为作者就要离开维也纳了,他仍然没有看到小花从草地上冒出来,所以感到遗憾。

  c因为小花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作者感到惊奇。

  d因为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所以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

  5、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心情)这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作者写成了一篇文章,我们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同样也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试一下好吗?(师生齐说)

  三、品读感悟,解决第三个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是让你感触很深的语句,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细细地品味,体会一下。

  2、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语句。

  a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这段话都写出了小花的什么?(颜色、样子、数量)这么美的小花,那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吧。(个别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让自己喜欢的语句。(屏幕出示)

  b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绿色到处泛滥。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草地)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寂寞、泛滥)

  引导品读“寂寞”

  “寂寞”这个词用在句子中好在哪?(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草地上没有小花的点缀,显得非常单调。)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难道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不是绿地寂寞了,其实是(作者)寂寞了,失望了,我们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引导品读“泛滥”

  师:你们听说过什么泛滥?(洪水泛滥)绿色到处泛滥,你怎么理解?等我们上五年级会学习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草原》,在课文中老舍用“一碧千里”来形容草原,同样写绿色多、广,你们觉得“一碧千里”与“绿色泛滥”的感情色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汇报)?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情感,“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疑,字字句句都是失望。谁来失望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指生)

  c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傲然挺立”是什么样的?(就是骄傲地站起来),那么这些小花为什么骄傲,凭什么神气十足的?(生答)

  3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变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此时你们感受到了吗?花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你发现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现者份勇气?(拔地而起)

  (1)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用“拔地而起”这个词形容的一般是什么?(生答)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么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呢?(作者是被小花在冷风冷雨中绽放的那份勇气与力量深深地折服了)。

  (2)(屏幕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四、升华情感。

  1、千万朵小花在冷风冷雨拔地而起,傲然挺立,这就是花的勇气,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梅花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呢?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你情感的语句把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小花有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梅花有勇气——

  松树有勇气——

  种子有勇气——

  ()有勇气——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何人何处也体现着这种非凡的勇气呢?(生汇报)

  2、同学们当你们为岩缝中茁壮成长的小树喝彩时,当你们为绝境中奋飞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们为双耳失聪而意志坚强的贝多芬感动时,你们对生命,对勇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与感悟呢?那就请同学们结合你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在书中写下你对勇气的理解与感悟。(生写,师放音乐)

  3、生汇报

  4小结: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雨,无论你多么弱小,只要有勇气,就拥有了希望,只要有勇气,就拥有了力量,只要有勇气,我们的生命天空就永远是凯歌嘹亮,彩霞飞扬。那就让我们高声地告诉自己,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屏幕出示:勇气与生命同在,勇气让生命更精彩!)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请同学们回去以后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摄人心扉的语句,去欣赏那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

【四年级语文《花的勇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02-28

语文《花钟》教学设计03-2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4-07

语文《花钟》教学设计9篇03-28

语文《花钟》教学设计(9篇)03-28

语文《花钟》教学设计(集锦9篇)03-28

小学语文课文《花钟》教学设计12-0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案02-2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反思【大全3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