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八年级下《泥人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7 09:12: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八年级下《泥人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下《泥人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泥人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阅读体验,感知泥人张奇人奇事。

  2.共赏奇文,领会冯骥才小说行文独特魅力。

  3.触摸文中隐约透露的民间传统文化的情结。

  【教学重点】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感知泥人张奇人奇事,领会行文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

  触摸文中隐约透露的民间传统文化的情结。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交流初读感受: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冯骥才笔下的人物——泥人张。预习过了么?有什么感受?

  2.学生尽情谈初读感受,老师板书。

  3.这么多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为什么?

  乐——奇——故事奇、人物奇、创作奇(看情况而定)

  二、天津卫那些事——感知奇事:

  1.抓住关键词,概括奇事

  “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其是单个的方块字,绝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

  ——冯骥才

  找出推动情节的关键词概括天津卫那件事:

  找乐子——“回报”(贱卖)

  2.引关键词句,讲述奇事

  每小组推选一代表讲,其他同学帮忙完善。

  请学生讲述那事,最好可以“拿腔拿调”。

  三、天津卫那些人——聚焦奇人:

  1.泥人张——俗世奇人——不仅有真本事,还有大智慧

  我们同学的讲述真是绝了,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天津卫那些事可真奇。我们来看看冯骥才是如何说天津卫的事的。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强”什么意思?有本事,站住脚;没本事,靠边站!这是地地道道的码头上生存法则,于是催生了许多空前绝后的人物。泥人张能称得上空前绝后么?

  不是有句子为证么?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吹嘘的吧?

  品读8、9两段:捏泥人片段。

  集体齐读;具体如何表现泥人张的奇?(就地取材;左手盲捏;轻松神速;形神毕肖。)——手艺奇

  那手艺,那水准,真的是奇绝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这样么?管他时间与天地,更不念天津之悠悠,泥人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把!

  “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听赛没听”“头也没回,撑开伞走了。”“贱卖泥人张”来回报——行事奇

  这么看来,泥人张是怎样一个人?

  不仅有真本事,还有大智慧,特立独行,不畏权贵,有着铮铮傲骨——俗世奇人!

  四、冯骥才那些小说——推荐xx

  1.说起泥塑制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泥人张。

  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他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用泥塑创造劳动人民形象,并能根据古典名著、戏剧和神话传说等内容,塑造出各种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用于居室中的装饰与陈设,丰富了中国传统泥塑的内容。

  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几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泥人张是个享誉世界的泥塑艺人。可

  “贱卖海张五”的事,很少有人知道。冯骥才在以历史故事为原型,加以改编,创作《泥人张》这篇小说。“贱卖海张五”才广为流传,泥人张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说,本文是一篇奇文。通过以上的品读,你发现此文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2.提炼行文之奇巧:

  (1)一波三折构思巧。(情节设置吊胃口)

  (2)语言表达造型巧。(语言奇:“找”、“‘叭’地一戳”、“牛”、“割”“绝”;“求谁?怵谁?”)

  (3)对比衬托见奇巧。(“海张五——泥人张”名字;当面叫“张五爷”,背后叫“海张五”;技艺高却出入市井之地对比;海张五登场时众人和泥人张对比;海张五张咆哮和泥人张一言不发对比,“贱卖都没人要”和“贱卖海张五”对比。)

  对比中,带一下海张五的形象——雅世俗人——他是貌似生活在雅的世界中,其实骨子里是俗人。重点品味肖像和语言——“真牛还是假牛?”

  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泥人张的硬气与神奇,海张五的心虚与粗俗;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泥人张的认同与赞誉;对海张五的不屑与鄙视;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冯骥才的小说创作的匠心独运以及隐隐透露的价值取向。

  3、“奇才能书,巧才能传”——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天津卫这个神奇的地方孕育出泥人张、刷子李、快手刘、风筝魏、机器王这样无数的奇人。冯骥才将这一系列的奇人写成了精彩的18篇奇文,打造了出奇制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 ——冯骥才

  “奇才能书,巧才能传。”冯骥才也算得上是一个奇人,奇作家。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作者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著名民间文艺家。他对传统文化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他长期生活在天津,那里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有很多传奇异人。他用文字记录,望能保留一种草根文化的根,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也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创作意图。

  五、我们那点思索——传承文化

  在见证奇人奇事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文化做点深沉的思考。文中有体现这种文化情结的语句吗?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

  带有文化气息的音乐,结语:

  老师的一点思索(投影):

  泥人是没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泥塑艺术,也随着泥人的离去而渐行渐远。一份惋惜,一声哀叹。在物质越来越丰厚的当代,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传统民俗文化坚守着精神的家园?

  冯骥才是一个奇人奇作家!曾经与冯骥才当年一起成名的作家有许多人都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而冯骥才却不为之心动,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坚持潜心研究民间艺术、地方风俗,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他说“既然已经站在了这里,就一定要坚守,没有怨言”。他的坚守,也必将唤醒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母亲的文化”。

  u读《俗世奇人》,那隐隐透露的文化气息以及作家发自内心的呼唤,你听到了么?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国家的根。

  六、留一点作业:周末读《俗世奇人》,下周开展俗世奇人讲故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