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06:55: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1.探究式教学基础理论

  探究式教学,英文全称为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一般情况下指教师依托一定教学媒介,设定具体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解析,自行发现学习内容内在有效信息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的主体实施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监督作用。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报刊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包括积极创设,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开放课堂,引发学习潜能;教师适时引导,指明探究方向;合作与独立培养并行,有效完成自主探究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英语阅读基础理论

  阅读是认知过程,也是心理过程。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对其判断、分析、总结、归纳,都需要意志、动机、情感的作用才能完成。英语阅读是英语技能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之中。

  英语阅读可以是通过报刊阅读对课程内的阅读进行拓展,报刊阅读比传统的习题阅读有着很大优势。首先,报刊阅读语言真实、图文并茂,更能适应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符合初中生的需求。在我国现行的报刊当中,几乎都在报刊中设有一定的互动专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愿参与活动。其次,报刊内容通俗,紧跟时代,有效弥补教材中的滞后性。再次,报刊内题材广泛,涉及领域繁多,更有利于学生丰富英语知识,增加词汇量。最后,现行的不少报刊都英语教材同步,教师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扩展教学内容。

  3.报刊阅读具体实施

  3.1报刊选取

  教师进行探究式英语报刊阅读的准备,就是教师对于报刊的选取工作。选取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要和教材配套,不同版本的教材要选择不同的报刊,不同地区,还要根据地区中考要求,进行教材选取。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选取空中英语教室系列报刊为例进行分析。

  3.2阅读目标的确定

  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前提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如果没有准确的阅读目标,教学就无法开展。以牛津版教材9A中Unit 2 Colours一课为教学目标,阅读材料的选取以Colour相关内容为主。选取空中英语教室系列报刊中《大家说英语》教材中September 1中的文章,What Color Is It?进行扩展讲解。

  3.3阅读课程设计

  围绕Colour设定阅读任务,围绕探究阅读目标进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保证将教材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讲解之后,并确定学生可以对其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环节设计,保证学生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特别注意,从阅读开始就要有效掌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在阅读之后要对阅读文章进行讲解分析。

  3.4阅读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阅读报刊的选择进行反思。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对报刊选择是否恰当进行有效反思,总结选择经验。其次,对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反思探究式教学是否在报刊阅读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接受。再次,反思探究式教学、教材、报刊三者之间的融合情况,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否真正地发挥出来了。最后,反思教学效果。例如:反思学生是否通过报刊阅读,丰富了知识。反思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是否提高了阅读速度。反思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是否增强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等等。无论何种课程,教学反思都是必要的,教师要将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学专业能力的途径,完善探究式教学设计,将其应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之中。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与《太阳》相比较,两文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一文有着说明文清晰的表现方式,用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但《月球之谜》却是紧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以疑问或表述的形式介绍出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

  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学法:情景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发散训练法。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

  一、自读课文 理清思路

  1、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神秘的太空,月球是我们的近邻,对于它,人们充满太多的好奇与幻想,为此,这月球对于人类而言就如谜一般。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板书课题,齐读)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向我们讲述了哪些谜?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弄清楚。

  合作交流

  交流读书收获

  (1)出示本课词语及生字。

  夜幕降临 悬挂 奥秘 登上 任何 曾经 估计 年龄 神秘 探索

  自由认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以?令人费解?的理解为引线,再次读文,熟悉课文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一)、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1)让学生初知课文大意后,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整体认识。

  (2)让学生重点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交流各自对月亮的认识。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关联词在词语中的作用,并会正确运用。

  3积累名言警句。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有意思的地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1今天张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古琴台的来历》

  2读题,读书中的故事。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你们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地名呢?今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

  2交流要求:

  (1)比一比谁说得生动有趣。

  (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推选最好得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

  3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4全班评议。

  习作我喜欢的季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2能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

  3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

  二、知道具体描述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具体描述

  3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4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闻到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语文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

  “口技”,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着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学习字词句。

  (一)读准字音。

  其夫呓(yì)语 夫齁(hōu)声起 曳(yè)屋许许声 无敢哗(huá)者

  夫叱(chì)大儿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几(jī)欲先走 遥闻深巷中犬吠(fèi)

  (二)读懂词语

  ◎重点实词。

  但闻(只听见)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这个时候)

  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宾客意少(稍微)舒

  两股(腿)战战几欲先走(跑) 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喂奶) 妇拍而呜(指轻声哼,哄小孩入睡)之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括号里加量词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古今异意

  字词古意今意

  会适逢聚在一起

  是这判断动词

  虽即使虽然

  股大腿屁股

  走跑行走

  名说出名字

  ◎一词多义

  妙:以为妙绝(奇妙) 众妙毕备(妙处)

  绝:以为绝妙(极度) 群响毕绝(尽、消失)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三)读懂句子。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

  三、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课时2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2、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善:艺人惟妙惟肖的表演;(正面描写)宾客如临其境的反应;简单的道具。(侧面描写)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场面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

  梦中

  惊醒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一时齐发)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由分而合众妙必备

  伸颈 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由醒

  又睡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以响衬静)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失火

  救火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儿哭 犬吠 力拉崩倒声 火爆声 风声求救声 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

  (无所不有)忽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多而杂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二、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1)、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2)、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3)、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4)、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

  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 、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所再见吧!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生字,理解“妩媚万分”、“触景生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结合课内外资料,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⒊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⒋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并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

  ⒈积累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媒体演示,师述: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更让人难忘的维也纳时时离不开音乐。

  ⒉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⒊今天,我们将来到维也纳又一个著名的景点,一起去《穿越维也纳森林》。

  二、整体了解

  ⒈打开书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初步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维也纳留给你的印象。

  ⒉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小结板书:优美的景色动人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

  ㈠优美的景色

  ⒈课文是怎样描写维也纳的美景的?

  ⒉交流,出示:

  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⑴正音:淙、妩,理解词语。

  ⑵指导读句。

  ⑶带着美好的感受读这段话。

  ⑷指名读,齐读。

  ㈡动人的故事

  ⒈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确实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闻名天下,绝不仅仅因为这些。(引读第三节一、二句)

  ⒉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惊世之作,这样动人的故事,你又了解了哪些呢?简单交流。

  ⒊选择你喜欢的故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故事会留给你那么深刻的'印象?

  ⒋交流:

  ▲施特劳斯的故事

  ⑴指名交流

  ⑵理解:触景生情。

  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了惊世之作。

  ⑷完成练习:

  在维也纳森林中,施特劳斯欣赏到了这样美丽的画面:,他感受到了 ,于是,他。

  ⑸指导朗读。

  ▲贝多芬

  ⑴指名交流。

  ⑵出示补充资料,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指导读句。

  ⑶贝多芬之所以称得上伟大就在于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出示补充资料。

  ⑷谈谈此时最大的感触?指导读句。

  ⑸整段朗读。

  ▲舒伯特

  ⑴交流所见。

  ⑵我们是不是也能通过这些来想象当年的场景。出示:

  磨坊菩提树水井舒伯特故居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清晨。

  ⑶指导朗读。

  ㈢情感升华

  ⒈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⒉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⒊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

  你

  你

  你

  四、拓展

  ⒈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

  ⒉进行写作迁移。

  板书:

  穿越维也纳森林

  优美的景色

  永恒的魅力

  动人的故事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语文教学设计9

  语文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94人,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及格88人,及格率为%,优秀79人,优秀率%,总成绩为:二、试卷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偏大,偏难。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些题目如六题、七题、九题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比较注重课改评价理念的践行。

  一、存在的问题

  1.汉语拼音掌握的不好,看图补充音节失分较多 2.“不”的变调失分较多

  3.你不(bú bù)好好学习,不(bú bù)是好孩子 4.子练习失分较多 把句子补充完整

  为什么 照样子写句子 二、提高质量措施 1.加强汉语拼音的练习

  2.平时读书加强指导,掌握好变调字的读音 3.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提高学生说话、写作能力 二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127人,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8分,及格125人,及格率为%,优秀112人,优秀率%,总成绩为:二、试卷分析 1.多音字掌握不牢

  2.把句子补充完整及用字组词成句,语句不够通顺,用词不当 3.按要求写话,多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到位。

  如:要求用上学过的词语,有很多学生只写了几个词语 用带点字词写句子 用“虽然。。但”和“终于”不会写 4.阅读题 有些同学对问题理解不透,造成回答问题错误。5.看图写话

  对图里的人物看不懂,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所以造成写话与图意不符。二、提高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写字、说话练习2.提高阅读能力,重点在课内进行指导

  3.写话方面,培养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训练。 三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82人,成绩最高分:94分,最低分: 4分,及格64人,及格率为%,优秀32人,优秀率%,总成绩为:。二、试卷分析

  一.具体内容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一、二、三、四题)活学活用知识(五、六、八)课文回放七、阅读九,作文十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容易出错的有“温暖”,暖字“日”字旁,“煤炉”分别为火字旁,二题个别同学马虎,提(dī)防,选为(tī);二题组词,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四题补充词语,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五题,选词填空,错别字现象较多,词语搭配不当,六题填恰当词,同五题,七题,错别字较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八题补充句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都能将句子补充完整,但句子不优美,九阅读,部分同学不理解文意,马虎不认真,没有好好分析短文内容,十习作,错别字较多,部分同学句子不通顺,标点有误,字母不规范。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自己检查错别字的能力有待加强 2.马虎现象严重,写字不规范

  3.课上听讲不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 4.作文,写作水平有加强。四.改进措施

  1.教师教给学生答题结束后认真检查试卷的方法

  2.规范学生写字,小练笔天天坚持,对于马虎的学生细心指导。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利用假期留分层次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假期知识有衔接,能力有提高。四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58人,成绩最高分:91分,最低分:29分,及格51人,及格率为%,优秀26人,优秀率%,总成绩为:。二、试卷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看拼音写汉字

  “欣欣向荣、小径、谱”错字较多,个别同学“一株株”的“株”写成“珠”。

  2、选择正确读音

  薄(bó)雾弥漫 很薄(báo)的衣服 薄(bò)荷叶 错误原因:平时读的不准,没有重点指导。3、补充词语()()天工()不由()错误原因:没有接触,被忽略。

  大部分学生选词填空出错,错误原因是不知道成语的意思,平时积累太少 4、选词填空

  个别同学出错,不懂词语的意思 5、按要求写句子

  设问句、拟人句、比喻句没什么问题,用关联词合句,大多数同学找不准关联词。

  6、照样子写句子

  7、(3)奉劝人们珍惜时间的名言是: 。

  (7)那 的颜色,似乎 都有一个。这。

  错误原因:平时的积累太少,基础知识不牢固,会背不会写字。二、阅读

  1、给文章加题目。没有完全理解短文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不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对短文还是不理解。三、写作

  主要问题有:语言不够生动,层次较乱,个别同学标点使用不规范,大多数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三、补救措施

  1、教师要加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理解和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让学生多读书,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积累,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古诗词,不仅会说,还要会写。

  3、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进行专项的重点训练。如在课文中让学生找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方法,并且让学生多说、多练、进行仿写。五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76人,成绩最高分:97分,最低分:13分,及格64人,及格率为%,优秀42人,优秀率%,总成绩为: 二、试卷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

  1、看拼音写汉字

  咳嗽的“嗽”错误较多,多数写成“漱”,个别同学“沧桑”的“沧”写成“苍” 错误原因:(1)形似字辨析不清(2)个别同学不会拼拼音 2、选择正确读音

  “山冈”的“冈”多数同学选择了“gǎng” “胆怯”的“怯”选择了“què”

  错误原因:平时读的不准,教师没着重指导。4、补充词语()()不足不分同学不会填 错误原因:被忽略。6、按要求写句子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大部分不对,对两种句式的特征把握不准,在改变句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句子的意思。阅读 1、填空

  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学生完成的不好,原因四平时的积累不够,如“身体硬朗”还可以说成身体(),有的同学填“活跃” 7、“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句意的理解不到位,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结合原文深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写作

  主要问题:卷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个别同学字数不够,语言不丰富不生动,标点使用不规范。

  三、补救措施

  1、阅读题的训练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短文,养成读通读顺读懂以后再答题的习惯。

  2、化课内知识与课外积累的统一的训练,拓宽学生阅读面,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加强习作指导,作文的书写要工整、干净。标点符号严格要求正确规范地使用。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习作生动形象。六年级:

  一、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62人,成绩最高分:92分,最低分:29分,及格53人,及格率为%,优秀22人,优秀率%,总成绩为: 二、试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试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还有少部分试卷不是很漂亮,要长抓不懈。总体看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分值分布合理。但透过试卷,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阅读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挖掘知识内在联系不够,对已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高分与低分差距较大。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卷面分,这一部分同学们都能得分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这一题主要考察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字词的积累情况。出错不多,可见同学们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不错。

  3、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本题学生得分较多,这和平时教师带学生总结多音字练习是分不开的。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这道题失分率较高,补充词语部分错误主要出现在“奇山秀水、此起彼伏、如获珍宝和干戈化玉帛”几个词语上,下边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出现的问题更多,分析起来主要原因在于好多同学只是知道有那个词语,但是根本不理解它的意思,所以选择不正确。

  根据积累填空。这是一道原文填空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文章的背诵情况,其中(5)(6)两个小题考察的是对于文章的理解,失分较多,尤其第(6)题,考前曾做过原题,但是好多学生答不正确。可见学生平时的学习不够扎实。

  7两个小题出的比较活,虽然平时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学生的失分率还是普遍比较高,可见我们的学生在能力的行成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以后应加强训练。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

  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少数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过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有所遗忘,大多数做得还不错。

  这则短文篇幅不算太长、浅显易懂,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然而有少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或是没有深入阅读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此次作文题目内容较简单,以“我战胜了 ”为题。内容不作过多限制,大家都有话可写。从整体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畅所欲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二是语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三是中心突出。然而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语言积累欠缺,表述不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习作选材方面还要加强。三、今后努力方向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近义词反义词、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3)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每学习一个单元时,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方面的课外读物,并定时召开一些读书交流会之类的活动促进学生读书的愿望,让书香伴着孩子成长。

  (4)、多给学生写作自主权,作文批阅要重实效

  要重视作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宽选材空间。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并勤于动笔,运用积累的语言,把自己的见闻及独特感受记下来。其次要课内训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带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写作实践活动。第三要完善作文教学的过程。作文前应进行有目的地指导,作文批改要加强学生参与的力度,作文讲评要及时到位。学生应是作文指导、批改、讲评中的主体。第四要授之以法。写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征,有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要以例引法,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文法、章法和技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作文批阅时,把学生作文中用得恰当、精妙的词句划出来,主要的问题批示出来,而“改”应调动学生自己去改,老师改得再多,也不能代表学生自己的感受,所以印象并不深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作文的批改应及时、快速,老师可根据各班情况调整作文的讲评时间,因为写作和讲评的间隔时间太长,不仅老师对学生作文没有多少印象,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也会淡忘。在讲评中,应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指出来,多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材,利用陶泥或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剪、插等基本技法进行“动物”造型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圆雕的独特魅力。

  泥土是万物之根,亲近热爱泥土是人类美好的品质。泥巴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东西,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它。玩泥巴是童年最率真的娱乐活动。通过用橡皮泥塑小动物,让学生体验自然事物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课件欣赏,泥塑小动物过程课件,情景展示台。

  学生用具准备:橡皮泥、剪刀、牙签、火柴棍、小树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大家唱的可真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幻王国,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城堡和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城堡里有吃的有玩的可以说应有尽有,可是他却没有人陪伴,为此他感到非常的寂寞。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先看老师手里这个像什么?小蜗牛。想一想这个小蜗牛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什么做出来?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讨论讨论,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教师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步骤,说出基本形状等。

  三、感受特征,树立形象。

  师: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制作出这么多的小蜗牛,小精灵高兴极了,要是再多些别的小动物那该多热闹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你想帮他塑什么小动物呢?

  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小动物塑得活灵活现,你就要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课件出示真实的小动物图片,感受小动物的外形和特征。)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吗?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

  教师活动:想不想看看用橡皮泥塑的小动物呢?(课件欣赏--泥塑过程动画)

  考一考:如果我要塑一只小象怎么塑呢?

  教师随机演示小象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建议: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

  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四、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集体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故事情景展板)原来这座城堡里只有小精灵一个人住,他特别寂寞,特别孤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么些小动物都送给小精灵,他高兴极了,你们看,一群自由的小鸟正向他飞去,小鲤鱼也游来了,小蜗牛,小狗、小白兔、小青蛙也都来了,此时,你想对小精灵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的陪伴,小精灵还会孤单吗?我也相信,小精灵在大家的帮助下再也不会孤单了,他一定特别地高兴。我也祝愿大家能想小精灵一样自由快乐的成长。

  六、回味体验。

  小精灵有了那么多的小动物,你呢,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

语文教学设计11

  1.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教学重视情境引入,激发学生交际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并在交际过程中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大方、有礼貌的听说态度,训练交际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地球家园。

  2、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的文字

  一.教学过程:

  1、感受环境:

  导入: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家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引出主题:

  1、说说本大题板展示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数字,以及个别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看到以上数字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跟老师说说。

  3、小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现在我们的家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果这样下去,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同学们,拯救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保护地球出谋划策!

  三、分组讨论: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板书主题)

  (一)分析具体问题,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自由分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资料,讨论现实环境存在的问题。2、为你们小组研究的环境方面的问题,策划保护环境的点子。

  (二)创设情境,激励发言

  1、引导:

  一:采用头脑风暴法,学生发散思维。你的环保措施是什么?想对谁说?因对象不

  同、情境不同,交际形态也不同。可以对本组同学说,对全班同学及全校同学说,也可对

  全体地球村民说。

  二:结合每一种具体情境,思考如何开头、怎样介绍。

  三:选择情境,组内尝试交际。

  1、讲述中不打断,讲述后提问交流进行互动,在这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

  (三)环保从我做起:

  1.节约水资源,从节约一滴水做起,不往江河、小溪、池塘里扔垃圾。

  2.垃圾不乱扔,分类后交回收站处理。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4.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5.节约每一度用电,随手关灯。

  四、引导学生:

  同学们,环保从我做起,请留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对铺张浪费和随意破坏环境的行进行提醒,提醒时注意语气要和谐。

  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反思:

  讲述人与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因为口语交际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以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变化、讲述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本次活动中,学生注重表情、神态、语速、语调的调整,与听众达成情感交流。

  照顾全体,关注个体。刘伟同学手术恢复,正在语言训练中,借口语活动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这次表达他语速适中,虽吐字不比其他同学清,但他很努力,愿助他一臂之力,早日恢复。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4、能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通过做游戏、读儿歌──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利用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2、培养初步的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一组。

  【课前准备】

  1、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2、在家长的指导下,温习自己念过的儿歌。

  【教学过程】

  1、说说游戏后的感受引入课文

  ⑴ 我们做了踩影子的游戏后,一定很开心,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⑵ 指名说。引导学生从追、踩影子时的心理感受说起。

  ⑶ 有个小朋友也玩过这种游戏,还为影子写了一首诗,想读读吗?

  2、自由读课文,想办法把课文读通顺

  ⑴ 提醒读书方法:我们一开始读课文,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⑵ 自由练读。(师巡回指导)

  3、检查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⑴ 开火车拼读生字(读准)

  ⑵ 去掉拼音读字读词。

  影子、前后、常常

  跟着、陪着(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狗、黑狗、小黑狗、一只小黑狗

  朋友、好朋友、我的好朋友(读好短句)

  ⑶ 师徒互助读通课文(发现读不通的,反复多练)

  ⑷ 反馈:你教徒弟读好哪一句?

  重点指导读通这两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⑸ 指名分节读

  4、课间游戏(手拉手,好朋友)

  5、读好课文

  ⑴ 你读了这首诗,哪句话最有趣?

  ⑵ 根据回答出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理解常常跟着我(小朋友想赶走它,它不走;你去吓唬它,甩掉它,它也不走;你拼命跑开,它还是跟着你)

  带着这分理解读好这句话。(指名、评议、再次指名)

  ⑶ 根据回答出示: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理解常常陪着我,指导朗读

  ⑷ 师徒对读、师生对读

  6、猜字游戏

  7、学习生字飞。

  教学横斜勾,师范写,生描写,自己写三个。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因而教师应对写作缘由作简单介绍,可用柳宗元当时说的话来说明。同时本单元有两篇“说”文体的课文,因而就要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归纳“说”的文体知识。

  二、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段用三种人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给学习方法。除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外,把本文与《捕蛇者说》作比较,教给比较阅读方法。

  四、引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等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二、作者介绍、解题;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四、分段;五、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可用投影形式将其原文介绍给学生)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板书题目)

  四、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五、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蟋,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六、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读书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聃dān——冉rǎn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句读百工六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A.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B.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A.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C.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A.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B.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A.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三种情况

  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B.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C.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A.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B.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钦(多么)

  七、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形容词以相师为耻

  八、布置作业。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2.书面作业:“练习”二——四题。

  3.预习思考题:

  (1)本文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研习课文。

  1、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②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分析第二段

  A.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B.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这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分析第三段

  A.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教师备注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B.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⑤分析第四段

  提问:a.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b.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a.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b.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2.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课堂训练。

  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师说》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丰富的重要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作者乘船游览漓江的情景,认识作者一边游览漓江山水,一边听船家讲述怪山的来历和神话传说的情景,认识桂林山水的奇丽,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鉴赏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运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自然结合的方法反映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诗意浓厚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多媒体放出一组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师:这就是画,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认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叠,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茂林修竹,田园似锦,一江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关于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却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你们看如何?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说“真美!就像画上画的!”。可见作者说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如绣是再恰当不过了。“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目标(内容见教学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自主探究“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写作。

  5、品味课文语言,品出课文语言的诗意。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褒贬biǎn醇chún攒cuán聚

  嶙峋línxún玲珑剔tī透精髓suǐ

  恍惚huǎnghū恬静tián迟钝dùn

  怠慢dài两鬓bìn花白贮zhù藏

  螺蛳sī山袅袅niǎo心如刀绞jiǎo

  黑黝yōu黝yōu崭zhǎn新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褒贬:评论好坏。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精髓:比喻精华。

  恬静:安静,宁静。怠慢:冷淡。

  嶙峋: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瞭望:登高远望。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作者随着船家一起游览桂林到阳朔段山水的情景,反映作者一边游览欣赏自然风景,一边听述怪石奇峰的神话传说的情景,这样既反映了桂林的奇丽景色,也反映了桂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感情,这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桂林山水和过去人民生活的情景,反映劳动人民不忘过去苦难生活,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桂林“四绝”是什么?共同探究,大家发言略。

  4、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课文运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自然结合的方法反映生活。本文不但反映风景区的自然风光,而且反映风景区的神话传说,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这些神话传说是间接材料,不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运用这些间接材料,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给人较大的想象空间,也是旅游实际的反映,因为旅游时,导游都会介绍风景,介绍传说的。有传说导游不会不介绍的,因为介绍传说会增强旅游的兴趣,不会单调乏味。神话传说令人神往,令人回味无穷。神话传说使风景大为增色。凄惨的故事也使风景增色,使人永志难忘。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巧妙交代游踪,段与段衔接自然,全文浑然一体。如“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作者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这么做的`,带着读者游览了桂林山水。文章景与景之间、景与传说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严丝合缝。如“你不妨这样问一问:‘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一段话自然引出下文重点介绍岩石的神话传说。再如“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一个“另”字自然引出父子岩景色和传说。再如“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妇桥了,也有个故事”、“前面那不就是寡妇桥?”、“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等语言不仅点明了游踪,交代了景点,引出了神话传说,而且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作为反映生活的视角,好象面对面谈心一样,使人倍感亲切。如“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等。作者通过设想你身临其境游览漓江的情景,把桂林的奇丽景色反映得十分令人向往。这反映作者构思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5、品味语言,品出文章语言的诗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追问:课文诗意的语言体现在哪些地方?师生交流发言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统一认识的要点如下:首先体现在构思上。文章用第二人称作为视角反映生活隽永生动,意境甜美;文章采用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结合的方式反映生活,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文章段与段衔接紧密,严丝合缝,结构精巧。其次体现在内容上。作者刻画江上景色很细致,很有诗意。如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阳朔石乳图等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文采用第二人称反映旅游情景的方法和直接见闻间接材料相结合反映旅游情景的方法都是很有表现力的,我们写作游记类文章时,是可以信手拈来加以运用的。本次作文,你们可以用第二人称反映家乡某处景物,将写景和故事相结合。

  六、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杨朔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老王》教学设计04-20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5-06

语文教学设计08-04

语文习作教学设计08-21

语文高中教学设计04-24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30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04-28

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04-28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