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3-17 07:15: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线索,不远万里前往西天取回真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国,就是现在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的舞蹈、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泰姬陵、新德里城市风光等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识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中闪烁北回归线。

  (1)地理位置: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部分讲解。(让学生找出印度的邻国,加深地理位置的印象)

  (2)通过“唐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进一步引出印度地形,让学生探究分三大地形区: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3.用提问、讨论及谈话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提出问题:(1)印度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为什么还会缺水?

  (2)20xx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且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的泰姬陵,这座昔日洁白通透的建筑近年来为何已开始发黄?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且是世界上第二软件大国,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的脚步都比较迟缓,阻碍因素是什么?(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

  A.让学生对柱状图和表格资料的分析归纳。

  B.为后面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人口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原因进行分析。

  4.用读图分析法展开“水旱灾害频繁”内容的学习。

  展示印度季风课件,教师相继提出三个问题:

  ①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印度的降水变化受什么影响?(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什么风有关?(与西南风的强弱)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渐进式提出,让学生读图,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最终共同归纳得出原因:

  ①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水灾

  ②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格。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2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阅读图片,分析解释印度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4、知道印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内容及要求:

  一、填空(小组自主习完成。)

  1、印度东南临湾,西南临()海。

  2、主要的陆上邻国有()。 3隔海相望的国家:()

  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的国家。

  5、印度人口已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6、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增长()。

  7、人口对() ()()发展造成压力。

  8、印度是文明古国,有著名的`古建筑()。

  9、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带和()带。

  11、印度以()气候为主,全年(),分()。

  1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解决的措施是修()工程。

  二、简答

  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三、综合题

  1、读课本35页印度地形图7.34,完成下列要求:山脉:()

  河流:()()高原:()

  海域:()()()岛屿:()

  山峰:()

  纵观印度地理事物分布,该地区大致可分为()大地形区。

  2、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见课本37图7.39图7.40) A 6月至9月

  B东北风

  C由海洋吹向陆地

  D形成东北季风

  E为雨季

  F 10月至次年5月

  G西南风

  H由陆地吹向海洋

  I形成西南季风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10-14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1-10

关于语文的设计教学反思04-01

我的“印度女郎”08-15

印度飞饼07-01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与反思11-02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10-25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10-31

《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