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5 10:29: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本着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原则,能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在整体上初步感知诗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思维上偏重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在导入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国际形势,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完成本课教学的重点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共同研究,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旨,互相取长补短,效果很好。

  4、注重读写结合,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设计就设计了写作的片断练习,同时也结合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借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意境。

  2、过程与方法:读—议—讲—问—拓—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二、诵读体味:

  1、师范读:正音

  2、生读(反复)

  3、片断朗读。指导朗读,重读、停顿指导

  4、继续朗读

  三、探究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思考题: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什么诗?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成故事。

  3、“松柏冢垒垒”说明了什么?“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几句诗,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4、为什么老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四、明析深化: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小资料)

  2、指导学生把诗的内容讲成故事。(用自己的话)

  3、从“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4、最深的感受:诗中的老翁实在太可怜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悲惨,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出此诗主题,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战争的残酷。

  五、拓展引申:

  1、播放美伊战争后,伊拉克人民生活镜头。

  2、让学生谈一谈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

  3、教师小结: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对战争。

  六、课堂练笔: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描写老翁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字数不限)。

  教师适时点评。

  七、归纳总结: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坏,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与发展,创造人类共同的进步。

  八、作业:

  俗话说诗画不分家,拿起手中的笔,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

  教学评析:

  1、对新课程理念,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到位。

  2、教态亲切,教学民主,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情趣,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民主、快乐的气氛。

  3、启发学生合作学习,仔细品味,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4、三维目标落实到位,尤其情感目标达成突出。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设计理念:

  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中家园被毁、人民流离、伤亡惨重的悲惨画面。教师随机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图片解说。)

  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给世界和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它又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百姓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师板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感知理解。

  (一)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试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细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利用借助工具书与同伴交流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最后记下自己没有解决的字词。

  2、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义,师生共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字词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看注释和插图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诗句及学生已理解的字词义。)

  4、学生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首诗所讲的事情。

  6、指名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整首诗。

  7、教师配乐朗读。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生概括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从哪里知道的。

  2、从重点内容入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家的凄凉。

  3、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老人一生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三、积累运用。

  1、背诵整首古诗。

  2、摘抄感触最深的诗句。

  四、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2、把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写成小片段,与同学交流,或放入自己的博客、q群里与更多的人交流。

  附: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服役久

  家凄凉战争的残酷

  泪沾衣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05-27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精选8篇)05-26

改写《十五从军征》10-07

改写《十五从军征》05-30

改写《十五从军征》10-07

改写《十五从军征》10-06

十五从军征作文03-17

古诗《十五从军征》01-12

改写《十五从军征》02-25

《十五从军征》 阅读练习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