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9 10:12: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通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包楼万象的,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生活、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是老师们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但我认为只要抓住“学生”、“生活”、“实践”关键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以学生为本,设计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应该如设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学生兴趣入手设计活动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向导”。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让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就必须营造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情趣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漠然视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在生活中倾注全部心血。因此,综合实践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

  2、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设计主题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与自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设计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了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以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

  二、以生活为源泉,确定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是许多老师遇到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真正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门新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不在是应试,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造精神、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它培养的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确定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要从学生生活的源头去挖掘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也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学会共处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他们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人怎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立足呢?所以,对一名具有责任感的教师来说,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这一想法,我从学生的日记中寻找教学资源:教室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己的行为应该以不伤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在与人共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别人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这就是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做事

  针对现在的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弱的特点,从学生与社会的角度,我确定以基本劳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活动课,如《剪纸蝴蝶》、《缝制布艺》、《彩色拉花》。

  三、以活动为纲,选择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特征的课,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是: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和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活动成果进行拓展实践。

  1、引动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实践

  劳动是一门重在实践的技术性课程。传统的劳动教学因场地、器材紧张,或无学生劳动实验基地而常常忽视或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知识面对书本学习,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劳动知识,却无力面对真正的劳动。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出路。我校除在学校建有专门的劳技室外,还与学校附近的农村协商,开辟了学生校外劳动基地。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真正协调发展起来。

  2、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