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8 15:54: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

  《父母的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1

  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课堂的主宰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品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品味感悟为主导,尽展学生的心声。是我们今后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2、开发教育资源,激发课堂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把整篇文章从结构到主题以及语言特色、美好的祝愿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握主脉,透析内容。要求学生在感悟亲情的基础上,表达亲情,传递亲情,并生通过三节课关于亲情的学习,已经对爱并不陌生,也对通过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了一些自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由感知向感悟过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情感升华来来获得新的感悟。当然在此过程中,以一些感性知识作为依托,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情感的感染,便于学生理解。且使学生在品读文本方面有所收获。基于此,本节课按照“层层剖析、梯级感悟、情感升华”来设计。达到工具性教学和人文性熏陶的双重目的。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2

  两个星期前,我知道了自己要讲一节公开课,一节对我的考核课。这是对我一个学期以来学习成果的考核,也是我一个学期学习成果的展示汇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因为临近期末,七八年级新课已经上完,于是,我就选择了苏教版的一篇文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这是一篇表现父母对孩子爱的小说,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选择在七年级上。这篇文章,我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父母的`那颗爱子之心,我先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概括为“三送三悔”,然后从“为什么送”和“为什么悔”两个方面去分析,得出“送是因为贫苦,悔是因为不舍”,让学生理解“送与悔”都是对孩子的爱,最后延伸大灾大难中的母爱和日常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通过句子仿写,写出自己对于父母之心的理解。我自己认为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环节是非常清晰,而且是环环相扣的,时间的把握也刚刚好。上完课之后,除了与学生的配合不是很好之外,我自我的感觉还比较良好。可是,听到教研组长的意见之后,我的自信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心重重地摔了下去。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句话。

  其实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从学生课堂的表现就可以反映出来。或许是因为我太想要表现自己了,所以忽略了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自信,这些都是老师的教学造成的。因为这个原因,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失望之极,但是教研组长给我的建议确实非常中肯,也让我确确实实认识到了这节课的问题所在。首先,作为小说,我在课堂中没有突出小说的三要素,尤其是情节和人物的安排,没有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心理对主题的突显作用,次要人物高贵妇女对主题的作用等,这些我在上课时都没有涉及到。其次,我上课之前没有明确,通过这篇文章,我到底想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第三,我的提问不够确切,不够精炼,让学生不知从哪个方面来回答,所以学生发言不够踊跃,第四,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展示的空间少,所以课堂沉闷,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第五,设计的朗读环节没有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朗读形式多,但是朗读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总之,我这节课是一堂非常失败的课。

  我都不知道这是我第几次失败了,或许失败多了,就开始麻木了,但是这一次,我确确实实是感觉到痛了,伤心了。我本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展示自己的,但是却适得其反,或许是我太想要证明自己了,所以教学设计就是我一个人在闭门造车,没有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最后导致这节课的失败。

  这一学期,我没有带班,时间是很充足的,我也确确实实听了好多老师的课,主要是小学语文老师的课,也看了一些教学名师的著作和教学实录,我自认为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是为什么都没有展示出来呢?其实,实行课堂模式改革以来,我自己虽然也在积极地学习,认真地思考,也在借鉴别人的模式,可是我似乎总是没有开窍一样。以前,我原来完全没有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案来进行教学,现在知道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设计。各种题材的文章的教学,我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模式,也就是还没有“入模”,比如小说的教学就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对主题的作用,整个课堂没有一以贯之的主线,所以看起来非常的散乱,而且没有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说太过于模式化会导致课堂僵化,但是我连基本的模式都没有,更别提有其他的发展了。其次,我在备课的时候依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认真去分析学情,完全从我个人的理解和意志出发,所以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让学生与文本形成共鸣。

  尽管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我还是不相信这一点。就算是所有人都怀疑我的能力,我依然对自己有信心,只是我现在遇到了瓶颈,我一直还没有开窍,只要我努力学习,虚心听取意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多多的摸索,我一定会取得进步的。

  课文《父母的心》教学反思范文3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教学设计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实录,课结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对整体设计的反思

  这份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能针对当今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体谅父母的现状,通过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父母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揣摩课文中父母的心理体会父母的不易,通过续写表达学生的愿望,通过观察日记《懂你》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在这份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如导入中的复述故事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导学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也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现与探究。教师的话无需多说,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什么困难,并能在发现与探究中找到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

  备课时,有好多相关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因为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可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这或许是我的一大遗憾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探究情节特点——体会语言风格——拓展延伸,不难看出,这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先学到的东西为基点,步步为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既注重思维训练,又注重语言表述。从细节体现教学理念,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赏识者,而教师的引导和赏识正好又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本为纲,又不局限于课本,将语文学习于生活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

  另外,教学目标的出示我一直不赞成详尽地展示,很多时候,这会使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套用教师提出的目标中的语言来答,无形中减少了思维过程。

  三、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组织中,导入和导学过程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环节,省时高效。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可以做学生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学生,课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谁都不必怕说错,“欢迎出错”是我上课常说的话,因为“错了我们大家都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断地纠错中实现了飞跃,学生的回答偏题率也越来越低。

  因此,我对我的教学策略充满自信,至于我的学生,我更是相信,他们个个都是高情商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