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24 08:30:23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①通过了解故事内容,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②学习并尝试运用解决生气的方法。

  ③乐于向同伴分享解决生气的办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明白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合理对待这一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生气的途径。

  活动难点: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较为清晰明白地分享自己生气的事情,以及解决

  生气的途径。

  活动准备

  绘本 PPT《我不想生气》

  音乐(欢快的歌曲、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活动过程

  ●手指游戏,缓解陌生情绪。

  ——孩子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根据情况,简单几句引入手指游戏,拉进师生距离。)

  ●播放 PPT,分段讲述故事,并根据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1.播放首页,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奇怪,小兔子似乎有些怪怪的,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生气了呢?

  2.播放第2—5页,通过画面了解小兔子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到底怎么了?

  ——原来小兔子真的生气了,你们有像小兔子一样生气过吗?生气时你们的表 现是怎样的?

  ——小兔子到底是为什么生气呢?

  3.播放第6页,了解小兔子生气的原因。

  ——小兔子遇到了什么事情这么生气的?

  ——你们有什么特别生气的事情吗?

  ——那小兔子该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它。

  ——我们来看看小兔子到底是怎么解决生气的问题。

  4.播放第7-9页,引导幼儿学习小兔子解决生气的办法。

  ——小兔子运用哪些办法解决生气的?

  ——如果你们是小兔子,你们会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

  ——那小兔子用了这些方法,有解决生气吗?

  5.播放第10页,引导幼儿知道生气是很正常的事情,及时寻求解决生气的办法。

  ——小兔子用了这些办法,还生气吗?

  ——小兔子生气过,你们也生过气,我也生过气,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 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抓紧想办法解决生气,不能让小火球烫伤了自己。

  ●角色扮演,尝试运用解决生气的方法。

  ——你们学到了哪些小兔子解决生气的方法?我请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表演,看看你们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你们怎么解决?(根据孩子们的之前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结束活动。

  ——你们今天的表现非常的棒,老师特别高兴认识你们,小兔子也特别高兴与你们交好朋友,它想邀请大家跳一支快乐的舞蹈。

  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我特生气的事》,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生气的事情,根据绘画内容分享自己解决生气的办法。

  活动反思

  注意提问的简洁明确性,以及活动环节的有趣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

  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歌曲《捏面人》,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孩子们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捏面人、吹糖人和画糖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它们以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内容为制作题材,用不同的形式来刻画。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深刻地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我设计了《糖人》的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糖人造型的饱满和线条的'匀称,并尝试用胶枪画糖人。

  2、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糖人艺术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应学过歌曲《捏泥人》,并对我国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充电式安全儿童胶枪、金色胶棒和垫板人手一套、有关画糖人的视频、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主题。

  (1)师:最近我们学了一首关于捏面人的歌曲,歌曲里捏面人的师父捏了哪些人物?

  (2)师:捏面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一种艺术样式。除了捏面人还有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关于食糖的制作。想必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肯定见过“画糖人”。

  2、了解画糖人的作画内容。

  (1)播放视频。

  视频里画的是什么糖人?

  (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

  师:一般大多数画十二生肖的会比较多,还会画其他的一些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内容也会进入糖人的世界,如自行车、小猪佩奇等,有时还会用糖画字。

  (3)提问:你觉得糖人的线条是怎样的?

  (饱满、匀称)

  3、介绍用胶枪画糖人的方式。

  (1)出示事先画好的“糖人”。

  师:这是我画的糖人,猜猜我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师:由于我没有画糖人师傅那样的工具,所以我找了胶枪来帮忙,把金色的胶棒放进胶,用溶解出来的胶画了一个糖人,是不是和真的糖人很像?

  (2)播放视频,了解用胶枪画“糖人”的方法。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糖人”的每一个部位都要连在一起。线条要粗,以免撕的时候断掉。画好后,将糖人从垫板上撕下来,在糖人的背面滴上胶,把木棒粘到糖人的背面。

  (3)回顾制作方法。

  画糖人(每个部位都连在一起)——撕糖人——粘木棒

  4、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慢慢挤胶枪。

  5、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将幼儿作品插在泡沫上进行展示,并请部分幼儿介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火热的夏天来临了,尽管烈日当空,动不动就出汗,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充满着无限诱惑、满怀喜悦的欢乐季节,她们会想象着吃吃香甜可口的冷饮、冰饮料,穿着清凉的衣服,或是尽情地嬉水玩耍……总之孩子眼里的夏天是“快乐”的代名词。在前期的观察和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夏天的季节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好热!”、“太阳晒在身上很烫”、“会下雷阵雨”等,因此借助故事《绿太阳》引出新主题《火辣辣的夏天》,将孩子们原有的零碎经验在分享中加以梳理、归整,激发幼儿对夏天更全面的了解,在过程中了解避暑的好方法并喜欢夏天。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在听辨夏天声音的过程直接感知并梳理夏天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环节倾听并理解太阳发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感受夏天的炎热并了解避暑的好方法;第三环节延伸部分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到户外,感受夏天、寻找树荫。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太阳发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感受夏天炎热的气候特征。

  2.感知树荫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了解各种夏天避暑的方法。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在听辨声音的过程中梳理并感知夏天的气候特征

  1.今天我带来了几个与夏天有关的声音,听一听,猜猜是什么?

  ?听声音(蚊子、知了、雷雨声)

  ?引导幼儿猜测,并根据幼儿回答演示ppt

  小结:夏天来了,知了在枝头鸣叫;雷阵雨轰隆隆,轰隆隆,雨后的天空中有时还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呢,夏天真热闹!

  2.你们喜欢热闹的夏天吗?夏天还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3.是呀,夏天很迷人,但实在太炎热,火辣辣的太阳晒在身上快受不了啦,今天老师带来一则故事,猜猜太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理解感受——倾听并理解太阳发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感受夏天的炎热并了解避暑的好方法

  1.倾听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太阳发烧了,发生了什么事?(大地和河水变得怎么样了?小树、鱼、狗、小鸟热得怎么样了?)

  怎么办?大家快来想想办法。(鼓励幼儿想办法,发挥想象)

  2.为什么大家要到大树下?大家为太阳做了什么?

  3.夏天真热啊,躲到什么地方会比较阴凉呢?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凉快?

  三、延伸——树荫下真凉快

  教师和孩子一起到外面活动,感受夏天太阳底下的炎热,寻找树荫,感受树荫下的凉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日常活动中,幼儿听到有关民族音乐的旋律会随其自由舞蹈,但幼儿园很少将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学中。本次音乐活动将彝族阿细支系的音乐《阿细跳月》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能体验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竹竿舞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在竹竿上跳,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2.在活动中尝试三人合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乐、图谱游戏等活动,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风格。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在社会领域课程中让幼儿欣赏民族音乐舞蹈,对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与民族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材料准备:相关课件与图画、民族服饰、竹竿、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将竹竿当马骑,来到活动场地,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两个民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需要用到竹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节奏做律动,熟悉节奏及旋律,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竹竿舞。

  观看竹竿舞的课件,让幼儿对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我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叫黎族,那里的人会用竹竿玩什么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吧。

  大家一起观看课件。

  教师:他们把竹竿放在哪儿,在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他们是怎么跳的,竹竿是怎样移动的?

  小结:这种舞叫竹竿舞,竹竿的移动叫打竹竿。

  3.幼儿学习跳竹竿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下竹竿舞呢?

  教师和配班老师三人组成一组做示范。幼儿三人一组自由分工,自己尝试跳一跳,教师巡回观看。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玩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幼儿:会碰到脚,两个人动作不能统一……

  教师: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

  请一组幼儿做示范,教师从旁指导。先两个人一组练习打竹竿,老师跳,再请幼儿三人一组试一试。

  4.幼儿表演。

  幼儿穿上民族服饰,准备表演竹竿舞。

  教师设置分组的区域(两组或三组),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表演。其中每组两人打竹竿,其他幼儿跳舞,并进行分解练习。如打竹竿的幼儿先练习,跳竹竿的幼儿观察,然后再练习。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将舞步与节拍和节奏对应,再进入竹竿之间进行表演。

  5.可视化音乐游戏。

  翻开幼儿用书第6页,请幼儿把虚线的音符描成实线,并随着音乐点音符,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与节拍。

  6.简单小结。

  延伸活动

  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进行竹竿舞的游戏。

  在音乐区中提供音乐磁带和录音机,让幼儿自由表演。

  播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

  结合美术活动、社会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黎族地区的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 引出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在活动中:

  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 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二、四季开的花

  1. 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

  重点把握:

  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

  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

  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1]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

  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

  2]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

  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 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 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

  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

  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护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庞大、笨重。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续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恐龙的图片。

  2.制作一本故事大书《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丰富幼儿有关恐龙的知识。

  1.教师出示恐龙的图片,给幼儿讲解恐龙的特征,形态。

  2.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老师今天要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城里来了大恐龙》。一直大恐龙来到了城市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3.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的。

  1)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2)恐龙所到之处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恐龙给城里人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是它自己愿意的吗、

  4)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4.教师有感情的再讲述一遍故事,可以边讲边请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恐龙的'形体特征。

  5.“恐龙还想为城里多做好事。请小朋友想想,恐龙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鼓励幼儿想象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试着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下来,粘贴在展板上。并请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活动延伸:

  1.在餐前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将续编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2.回家后请幼儿给父母讲述此故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