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7 10:53:4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热】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热】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纽扣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多种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看到是怎样的纽扣。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黄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的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而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类,再进行操作就会顺利很多。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红色的一大一小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红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它们为什么能成为一对好朋友?

  2、游戏:找找好朋友。

  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的`同一个特征就让它们做好朋友。

  示范活动。

  集体练习活动。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可以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在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类别进行分类的。

  教学反思

  1、在进行这个分类活动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上,从而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

  2、在做游戏的环节中,开始的时候幼儿不知道怎样去做这个游戏,就拿着纽扣各玩各的。后来学会这个游戏,幼儿兴趣浓厚,超过了计划的游戏时间,从而延长了活动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

  3、在自由分类活动环节,要求幼儿口述分类方法时,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本次活动设计新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并成功的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训练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了幼耳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随着快时尚的兴起,纽扣从以前的功能型已经变成现在的创意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布老虎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花样繁多、流布广泛,表征着“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民间常用“虎头虎脑”来形容一个孩子的朝气蓬勃、活泼可爱。我园地处江苏省苏州市蠡口街道。蠡口家具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交易市场。我园很多幼儿的家长都从事家具生产与销售行业,与之相配套的布艺靠垫孩子们也司空见惯。布老虎靠垫上面造型稚拙可爱、色彩对比强烈的布老虎形象,容易引发大班幼儿的欣赏兴趣。我尝试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色彩鲜艳、形象夸张、图案对称等艺术特色,理解其中的吉祥寓意,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欣赏、对比欣赏、多角度欣赏等形式,感受“布老虎”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对称装饰等特点,并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对“布老虎”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

  2.感受、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布老虎”的民俗文化寓意。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布老虎”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对称装饰等特点,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布老虎”的民俗文化寓意。

  难点:能清楚、大胆地表述自己对“布老虎”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关于“布老虎”系列(如布老虎玩具、布老虎衣服、布老虎鞋帽等)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PPT教学课件、PPT背景音乐《琵琶语》。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 装饰纹样中的色彩美

  (1)自主欣赏:感受布老虎的夸张造型与丰富色彩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个非常特别的小靠垫,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你喜欢这几个小靠垫吗?为什么?

  (2)交流与分享:自主欣赏后的审美感知和理解

  师:谁来说一说,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甲

  幼1:这几个小靠垫是用布头做的,上面有一只小老虎。

  幼2:小老虎的头好大呀,真可爱,真好玩。

  幼3:这几只小老虎很特别:老虎的头在下面,屁股和脚在上面,超级可爱。

  师:你喜欢这几个“布老虎靠垫”吗?为什么?

  幼1:花花绿绿的,颜色很好看,我很喜欢。

  幼2:喜欢这几只小老虎,老虎头很大,牙齿都露出来了,样子很酷。

  幼3:小老虎的头在下面,脚在上面,很滑稽,很可爱。

  师:这几只花花绿绿的“布老虎”给你什么感觉呢?

  幼1:这些花花绿绿的颜色,我觉得很热闹,很喜庆。

  幼2:看了这几只小老虎,我心里感觉很高兴,非常快乐。

  幼3:我觉得喜气洋洋的,好像快要过年了一样。

  2.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的对称美

  (1)重点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的对称装饰

  a.重点欣赏照片①。

  师:你喜欢这只“布老虎”身上的哪一种花纹?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这只“布老虎”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样的呢?

  引导幼儿重点关注“布老虎”五官花纹特点:各种彩色线条,有直线、虚线、斜线、折线;鼻子上的花朵纹样是桃花;布老虎五官排列、花纹排列呈“左右对称”的`装饰布局。

  引导幼儿关注“布老虎”四肢的花纹特点:靠垫四角花纹是扇形图案、小草纹样,这四个角也是布老虎的四肢;布老虎的上肢、下肢也是按“左右对称”的规律装饰的。

  b.简略欣赏照片②、照片③、照片④。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第2只、第3只、第4只布老虎,它们身上的装饰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幼1:后面的小老虎也是左右对称的,眼睛对称、耳朵对称、牙齿也是对称的。

  师:“布老虎的五官是对称的",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幼1:是的,布老虎的五官是对称的。

  幼2:小老虎眼睛、眉毛上面的花纹都是对称的,鼻子上面的花纹也是对称的。

  幼3:小老虎身体上所有的花纹都是对称的,颜色一样,大小也是一模一样的。

  师:是的,小老虎五官形状、花纹大小、花纹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4只布老虎。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4只布老虎的后背上,都有一个相同的装饰图案,这是什么图案呢?

  幼1:这个图案我认识,是一个字,是“福气”的“福”字。

  幼2:边上还有花朵呢,这些花朵也是左右对称的。

  师:谁知道布老虎后背上的这个“福”字,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3:我知道了,这只小老虎能带来福气,就是这个意思。

  幼4:小老虎是吉祥物,会保佑孩子们健康长大的。

  评析:这个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中聚焦、放大、拉幕、画笔勾勒等便捷操作功能,进行直观操作与形象演示,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电子笔就点到哪里,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左右对称”的纹样装饰规律。

  (2)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布老虎靠垫的对称装饰布局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2只布老虎靠垫,请你看一看,这2只布老虎靠垫和刚才我们看到的4只布老虎靠垫有什么不同?

  幼1:刚才的布老虎靠垫上面只有一只小老虎,这2只布老虎靠垫上面各有两只小老虎。

  幼2:刚才的小老虎的头是在下面的,这两只小老虎的头是在旁边(左右两边)的,真有趣。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布老虎靠垫只有一个老虎头,叫“单头虎”。这只布老虎靠垫因为有两个老虎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头虎”。

  师:谁来说一说,“双头虎靠垫”是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呢?(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评析:这个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翻照片查看器”功能,将第5只靠垫、第6只靠垫的照片进行90度、180度或360度旋转式“多角度对比”观察与欣赏。有助于幼儿充分感知、透彻理解民间装饰纹样中“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常用装饰方法。

  3.感受、理解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的寓意美

  师: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小靠垫吗?这样的布老虎靠垫有什么用处呢?

  幼1:妈妈带我去家具城买家具的时候,我看见过的,是放在床上的。

  幼2:小老虎靠垫还可以放在沙发上面,当成沙发靠垫,客人们肯定会喜欢的。

  幼3:后面那两个长长的、有两个老虎头的靠垫,是小孩子用的小枕头。

  师:“布老虎靠垫”是专门给谁用的呢?

  幼1:是专门给小宝宝用的。

  幼2:是大人买给宝宝的,因为小老虎很可爱。

  幼3:我属小老虎,我家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小枕头,我很喜欢这个小老虎枕头。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要买“布老虎靠垫”这样的礼物送给宝宝呢?

  幼1:小老虎很漂亮,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

  幼2:我也是属老虎的,小老虎很厉害的,其他小动物都不敢欺负它。

  幼3:小老虎很强壮,大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教师小结:布老虎靠垫又好看、又实用,这样的礼物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给孩子们这样的礼物,是希望孩子们也能像小老虎一样虎头虎脑、健康又活泼。“布老虎”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件小小吉祥物,寄托了大人们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健康、茁壮成长。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收集“布老虎”系列物品,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系列物品的来历及“布老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2.在美工区提供水彩笔和各类浅色沙发边角皮料制作而成的“皮靠垫”,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刚刚学到的“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民间装饰纹样的装饰技能与方法,鼓励并支持幼儿创作“皮老虎靠垫”,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及规律。

  3、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游乐场,设置4个游戏室,每个游戏室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分实物等不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4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游乐场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听音乐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1、幼儿口述: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检查对后进入游乐场。

  二、学习5的组成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操作,初步感知5的组成。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请幼儿进入游戏室活动,教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A、出示大材料,教师逐一介绍盖电子、划短线、涂色、看图分合等游戏材料的玩法。

  师:这些材料都要我们小朋友自己来操作游戏,来玩一玩,分一分,并把你完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等会儿游戏结束,请你向大家介绍。

  B、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C、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D、幼儿讲述有以下几种结果:

  a分合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

  b互补规律。

  c交换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三、领奖游戏,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规律,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激发幼儿玩沙包的兴趣,想出玩沙包多种方法。

  2、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手、脚灵活性。

  3、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教学准备:

  1、沙包、垫子。

  2、玩沙包活动计划:(1、游戏传沙包、2、踢沙包、3、左右手抛接沙包、4、 自抛自接、5、膝盖夹沙包跳游戏、6、游戏丢沙包、7、头顶住沙包、8、投沙包玩法、9、幼儿自由玩)

  教学过程:

  1、传沙包

  幼儿站立成纵队,前面的幼儿拿着一个沙包传给第二个,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依次传递,老师放上音乐,音乐一响开始传,音乐一停沙包停止传递,这时沙包在谁的手里谁就表演一个节目。

  2、踢沙包

  玩法:让幼儿把沙包放在脚上使劲往外踢。比比看,看谁踢的远

  3、左右手抛接沙包

  玩法:教师示范,用一只手把沙包抛起另一只手接住,自己左右手交替抛接沙包。

  4、自抛自接

  玩法:两手托着沙包,头仰起使劲向上抛,沙包落下时尽量用手接住。

  5、膝盖夹沙包跳

  玩法:游戏的人分成两队,用膝盖夹住沙包,然后向前跳,跳约3米的距离,然后跑回传给第二个幼儿。

  6、丢沙包

  玩法: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坐在地上,让其中的一名幼儿将沙包轻轻放到另一个幼儿的'背后,放下沙包的幼儿围着圈快跑,收到沙包的幼儿拿起沙包快去追,前面快跑的幼儿要跑到收到沙包的幼儿的位置坐下,如果被追上这个幼儿要到圈内表演节目,依此进行。

  7、顶沙包

  孩子把沙包平方在头顶上,向前走动,使沙包不掉下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8、投沙包

  玩法:

  (1)让孩子站在圆圈上,手拿沙包投掷到圆圈中,左手和右手交换着练习。

  (2)在一定的距离内,让幼儿向另一头的圈内投包。玩时可以不断将另一头的圈缩小或换成垫子。

  9、幼儿自由玩,老师为整个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

  教学反思:

  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玩起来,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不用怀疑的。活动中幼儿能够很愉快的进行游戏,能够听从教师的口令完成动作。吸引幼儿兴趣,符合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不足之处:

  活动对于大班幼儿相对比较简单,幼儿活动量不大,教态过于严肃,应该用些儿话,这样就会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娱乐兴趣。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很容易,但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却是难上加难。不管上的是什么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巧妙,才能吸引幼儿的眼球,把注意力集中。

  小百科:沙包是中国大陆地区中小学体育课上用以练习投掷的一种器材,一般在用厚布织成的小袋中填入干黄沙,体积稍大于棒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晨间活动(7:00—7:30)

  活动名称:散步中的收集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活动,使幼儿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活动收集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习惯,萌发幼儿的求知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每名幼儿一个小筐、合适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散步、收集活动前提出要求:散步时收集十种东西。

  2、散步、幼儿边观察边收集:树叶、蚂蚁、瓶盖、石头等十种物品放在自己的小筐内。

  二、集体教育活动一(8:10—8:50)

  活动名称: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

  2、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空间。

  活动准备:

  1、幼儿参与收集的许多物品。

  2、托盘、小筐同幼儿人数。托盘上贴有绿色的和紫色的纸。

  3、掌握生命、无生命的`概念。

  活动过程:

  1、分享早上收集的物品,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宝贝,并说出在哪里收集到的。

  2、出示教师收集的物品,说说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并介绍分类的方法。

  3、教师同幼儿一起将教师采集的物品进行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

  4、将幼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br> 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类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5、送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客人回家。

  6、教师进行环保教育。

  出示环保图片,教育幼儿要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早操及户外活动(9:00—9:50)

  早操要求:精神饱满,动作整齐。

  体育游戏:布袋游戏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活动准备:

  1、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2、布袋人手一只,打击乐器4件,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玩布袋 (布袋分散在四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

  2、“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赖,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

  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B 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C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

  D 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它在茧里滚来滚去,飞蛾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飞蛾,学的可真像!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3、“盲人听音走路”游戏

  (1)、师:平时我们都是把布袋套在脚上玩的,今天我们要换种玩法,把布袋套在头上玩。大家体会一下盲人走路时的感觉。

  (2)、幼儿将布袋套在头上,四处走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

  (3)、师:听,有声音传来了,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吧!

  (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4)、游戏结束,师:请小朋友把布袋拿下来吧,现在你们可以体会到盲人走路是多么的不方便,如果我们平时遇到盲人应该怎么做?(幼儿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说到做到!

  4、幼儿自由玩布袋。

  5、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

  四、集体教育活动(10:05—10:50)

  活动名称:生物PARTY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物PARTY的设计及准备工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表征。

  活动准备:

  1、将已认识的的各种生物的图片、标本布置在活动室。

  2、师生共同搜集、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橡皮泥、纸盒、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准备生物PARTY?

  给它们准备什么食物?会场怎么布置?

  2、幼儿商量分组,分为食物制作组,布置舞台组。

  3、小组观察、讨论并选择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4、幼儿分组按照兴趣和需要选择材料,用绘画、剪贴、折纸、泥工等方式开展“工作”,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对孩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帮助。

  5、将邀请来的生物和准备好的食物摆放在布置好的舞台上,幼儿为客人老师介绍。

  6、模仿虫子。

  7、播放动感较强的音乐,幼儿可扮演各种虫子自由吃“食物”、跳舞,举行开心PARTY。

  五、餐前准备及午餐(10:50—11:30)

  餐前准备:1、幼儿入厕、喝水、洗手。

  2、听故事磁带。

  午餐要求:1、值日生分工擦桌子,为小朋友盛饭、端饭。

  2、能安静、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偏食,能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会自己添饭。

  3、饭后能自觉漱口。值日生收拾餐桌,并把餐具送到厨房。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7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7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