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06 10:11:1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8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字、数数,感受数字的变化。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3、对生活中的数字感兴趣,了解数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的背景图一张。

  2、人手一份1-7数字卡片和7以内的实物卡片、大图片一幅(里面有7以内的实物)、记录表一张,水彩笔人手一支。

  3、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7圆点或数字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做手指游戏。

  2、教师和幼儿一起念: 1头牛、2匹马,3只小羊找妈妈。4只鸡、5只鸭,6只小鸟叫喳喳 。 7条鱼、8只虾,9条小虫慢慢爬。10个数字真有趣,我们一起学习它。

  二、听铃鼓声拿数字

  1、教师出示数字,幼儿读一读卡片上的数字,教师示范把数字卡片整齐的摆在桌子上。

  2、听铃鼓、拿数字。操作要求:耳朵听、心里数、手里拿。

  三、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

  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可以表示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对7数量的正确判断。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音乐停,比一比谁找的动物又对又多。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

  3、幼儿相互检查谁找到的小动物又对又多。

  五、游戏《打电话》

  森林里要开动物运动会,数字宝宝要通知所有的小动物来参加,怎样来联系小动物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电话给小动物。我们先打给小白兔吧,教师出示背景图,写有电话号码的卡片,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教师读电话号码(数字),幼儿找出来。反复练习几次。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完成了许多任务,可是数字宝宝很顽皮,它们会跑到我们教室里、幼儿园、家里各个地方去玩,最后再请你们想一想,你在哪里还见过数字宝宝。(汽车的牌照、钟、门牌号……)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去户外活动)

  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是结合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趣极高,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 "7"以内数字的认识。在引导幼儿认识数量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量词来表达物体的数量,如:7个苹果,让幼儿有个完整的慨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感知3以内的数量,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3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二.活动准备:

  小篮子三个(篮子上分别印有1~3的点子),动物卡片,食物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a. 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点小篮子的数量和篮子上的点数.

  T: 小朋友来看一看这儿有几个篮子啊?

  S: 有三个

  T: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篮子上有几个小黄点啊?

  S: 一个(两个,三个)

  2) 按数量物品匹配

  a. 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篮子上的点数,数一数每个篮子上的点子.

  b.引导幼儿将食物送入相应点数的篮子中去(如.一块饼干住一个点子的'篮子中)

  c.引导幼儿说X块饼干在X个点子的篮子中.

  2. 幼儿操作活动

  1)送食物

  引导幼儿将按篮子中的动物数量送食物,完成后说一说,如 “X条小鱼有X碗米饭”

  2) 检查幼儿完成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找找、说说、变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椭圆形,扩散性思维得到提升。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并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大的圆形、椭圆形 ,动物拼图;幼儿人手一份圆形、椭圆形、毛根、纸条教学过程:

  一、出示昆虫拼图,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好,蝴蝶漂亮吗?你知道我的身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吗?

  2、教师手指图形各部位,请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3、引出椭圆形:你们认识它吗?它叫椭圆形。

  二、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1、你们的桌子上就有圆形、椭圆形,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相同地方?(让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分析:开始,我的提问是"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方?"针对中班小朋友,这样一次性两个问题,使孩子们的回答显得凌乱,有的孩子说相同点,有的孩子却说不同点,同时不能更深入的.解决问题。针对孩子们 "比较事物先找不同点" 的特征,我改变了提问,变成"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

  2、集中交流,让幼儿自由说说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比较(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分析:为了图形的比较,这里教具的需考虑,圆形的半径和椭圆形短边的半径是相同的,因为这是它们比较的前提。这个环节主要是先重叠看一看,通过看、比较得出结论"椭圆形比圆形扁"的结论。

  (2)请幼儿第一次对折,你有什么发现呢?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分析:这一次比较是"把图形进行一次对折",强调要求对折。椭圆形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半径短的一边对折,另一种是半径长的一边对折。从而都得出结论,"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3)再次进行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圆形4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分析:这次比较是把"图形进行第二次对折",孩子们发现椭圆形折痕不一样长,还会发现两次对折后交叉处会有个"中心点"。圆形沿着中心点对折,两边总是能重叠,而椭圆形沿着中心点对折有时却不能重叠。

  (4)教师: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椭圆形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圆形与椭圆形的比较,感知椭圆形的特征。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比较得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找找生活中有哪些椭圆形呢1、出示典型的椭圆形物品图片,说一说分析:生活中椭圆形的物品不少,通过这个环节告诉孩子,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一些椭圆形的物品,例如哈密瓜、西瓜、鸡蛋、饼干盒、树叶等。

  四、变椭圆形

  1、介绍操作材料,讲述操作要求,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毛根、长纸条,请小朋友来变变椭圆形、

  2、讲解部分幼儿作品分析:这个环节给孩子作品展示的机会,同伴间进行交流,谈谈自己是如何变出椭圆形的。

  3、活动延伸:请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需要我们以整合的思想来实施新教材。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 幼儿在前些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4的分合、组成等等。在此基础上,中班下半学期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可以学习5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依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内容学习6的组成

  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准备:

  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1、教师拍手,幼儿回到座位。刚才大家玩得很高兴,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纸上,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发现?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2、幼儿自主讲述,如6只猫可分成1只大猫5只小猫。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用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6有几种分法?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

  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

  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小百科: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目标:

  1、在动物过冬的情景中,通过看图片找式题,理解图意,让幼儿初步理解5以内加法实际意义。

  2、认识“+”号、“=”号,会正确认读。

  3、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准备:

  1、动物过冬背景图。

  2、蛇、乌龟、青蛙、狗熊、蚂蚁、松鼠、猫、狗、兔、狐狸分别为2―5个。

  3、5以内加法式题卡若干。

  过程:

  一、冬天到了,小朋友都感到冷了,你们会怎么样?动物到冬天它们怎样过冬?

  1、有的动物躲在树洞里、泥土里睡觉,等到明年春天来了,才醒过来,这是冬眠动物。

  2、有的动物在秋天就开始贮藏粮食,冬天到了,它就躲在自己家里,可以不用跑出来找食物。

  3、还有的动物不怕冷,换了皮毛照样出来活动,你们知道它们是谁?

  二、寻找过冬的动物:

  1、泥土里谁在过冬?(蛇)这里有几条怎样的蛇?(一大一小)一共有2条蛇在泥土里睡觉,老师找式题:1+1=2讲解题意与图片相结合。

  2、打开动物的'家,请幼儿根据图片情景找式题,并能表达式题的意思。

  3、各小组根据图意找出相对应的加法式题,并说说图意。

  三、认识“+”号、“=”号:

  1、10道题都找到了,这些题目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呢?

  2、认识“+”是加号,在题目中念“加上”;“=”是等号,在题目中念“等于”。

  3、幼儿正确认读5以内加法(结合图片)。

  4、今天看了动物过冬,也用加法计算了过冬的动物,除了这些过冬的方法,还有其它过冬方法吗?还有哪些动物也象松鼠那样贮藏粮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物体排列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2、初步学习按照物体特定规律排序,如:ABC、AABBCC等重复排列,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3、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排序课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串珠;纸帽、纸腰带、回形针、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引导语:今天是维尼的生日,老师准备了许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珠子,请小朋友串一条很美很美的项链送给小熊,好吗?

  2、幼儿操作———串项链。

  3、集中交流分享幼儿第一次的作品,引导幼儿多角度感受项链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串的这些项链都很美,有些项链只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简洁大方,这是一种简洁美;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这是鲜艳美;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看起来很整齐,这是规律美。

  二、演示课件,分析物体的排列规律。如:ABC 、AABBCC等。

  引导语:老师也用这些美丽的珠子串成了三条项链,这三条项链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规律的排列。

  1、分析第一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用了几种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项链用了3种珠子,是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复排列;如果老师把圆形用英文字母A表示,正方形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用字母C表示,那么我们可以记录为项链是按ABC重复排列的。

  2、分析第二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有几种颜色?(红、黄、蓝),是怎么排列的?谁来说一说?

  小结:项链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是按两个红两个黄两个蓝重复排列的,可以记录为是按AABBCC重复排列的。

  3、观察第三条项链的排序,尝试接着往下排。

  这是一条还没有串完的项链,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谁能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它的排列规律?如果让你接下去排列,应该怎么排列? (请一个幼儿上台操作)

  **小朋友排对了吗?

  4、总结。

  这些项链都是按两种以上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有的是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数量进行排列,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串项链。

  第一组: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

  第二组:提供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

  交流分享:你的项链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总结:相同的材料,可以排出不一样的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准备了帽子和贴贴纸,请小朋友用在帽子上装饰有规律的图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第二环节,分析有规律排列的项链;第三环节,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再次串项链。我认为取得成功之处有:

  1 、 活动设计有创新。

  本次活动主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次活动设计上进行一次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活动中,用简单相同的材料,分前后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来完成,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这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气氛轻松,幼儿有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幼儿的作品看,串的.项链多种多样:有些是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成的,看起来很简洁;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整齐排列的。然后,老师根据幼儿的作品来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下一阶段学习了有规律排序打下伏笔。

  2、活动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第二次串项链,操作目的是幼儿学习了有规律排序后,引导幼儿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设计项链的序列。从幼儿的第二次串的项链来看,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都获得了发展。比如:第一次操作,懂得用有规律排序的孩子不多,就5、6个人,排的序列也是比较简单,都是以AABB 、ABAB的形式排列,在学习了有规律的排序后,幼儿的作品非常丰富,排的序列也是比较复杂,懂得用三个不同的物品间隔重复排列。相同的材料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能力有很大进步,他们的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3、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来提供材料。

  为了照顾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我提供的材料有难易之分,比如: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供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操作,还有提供两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三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供能力中等和能力强的孩子操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找密码_中班数学教案07-19

【热】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1-05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排序》数学教案08-1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过桥06-1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9-0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09-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