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1 11:59:5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

  <>

  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熟练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并能迅速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学习用动作、声音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能准确地将点卡、实物卡按量匹配。

  3、通过操作,引导孩子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1—3的圆点卡、动物数群卡。

  学具:3以内的点卡或水果数群卡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复习等量匹配。

  1、教师出示圆点卡,幼儿看圆点卡,做相应数量的`动作:请小朋友拍一次肩膀,请小朋友拍两次手,请小朋友拍三次腿。

  2、看数群卡做相应数量的动作:出示1—3的兔子数群卡,让幼儿学习兔跳,一只兔子跳一次,依此类推。

  二、摆一摆,感知3以内的数序。

  1、出示小狗数群卡,请幼儿说说每张卡上有多少只动物,几只动物要用几个圆点来表示。

  2、请个别幼儿给动物卡和点卡排队:谁来给小狗排排队?他是怎么排的?还可以怎样拍?

  三、幼儿操作——给点卡或水果数群卡排队。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你们桌子上拿一个袋子,袋子里有水果卡或圆点卡,请小朋友给点卡和水果卡排排队。

  2、请个别幼儿描述操作结果:分别介绍按照从少到多和从多到少的不同排列方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感知。

  2、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分享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三个家:三角形标记的房子、正方形标记的房子、圆形标记的房子;贴有三种形状的凳子若干。

  2、鸟妈妈头饰一个;各种大小的正方形图片、三角形图片、圆形图片。

  3、歌曲“朋友碰一碰”。

  三、活动过程

  (一)唱唱碰碰

  1、师、幼身上贴有不同形状的图形宝宝。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图形宝宝看看自己身上贴的是什么形状打个招呼。

  2、音乐“朋友碰一碰”,第一遍与大家打招呼与自己身上贴的相同图形的碰一碰,第二遍找个位子坐好。(不同图形一一对应,两个相同的图形宝宝碰碰跳跳)

  (二)看看说说

  1、出示鸟妈妈,“瞧!谁来了?”

  2、我们的.歌把鸟妈妈也吸引过来了!听她在说什么?”

  3、鸟妈妈:“我身上藏着很多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4、幼儿看看找找图形,说说鸟妈妈身上有什么图形,并把相应的图形举举看,教师将幼儿找出的图形归类贴黑板上。

  (三)找找贴贴

  1、“鸟妈妈这几天忙着给她的宝宝造房子呢,我们帮帮她的忙吧。”

  2、幼儿找出各种大小的正方形图片、三角形图片、圆形图片;按屋顶上的标记贴到小房子上砌房子。

  (四)碰碰玩玩

  1、鸟妈妈的房子造好啦,我们找个一样的图形宝宝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2、音乐“朋友碰一碰”,两个相同的图形宝宝碰碰跳跳。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目标:

  使幼儿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培养合作的。

  准备:

  头饰、道具、椅子。

  过程:

  (一)

  1.歌表演:"一只蚂蚁"引导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力量大"的主题。

  2.分组表演,体会团结的重要性和合作成功的愉快。

  (二)比赛搬椅子

  两队:一队四人、一队一人,每队要搬四把椅子,看哪队先搬完,其它小朋友看后评议哪队赢,为什么会赢。

  结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

  实际点评:在进行搬椅子比赛时,第一遍孩子们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孩子们出"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第二遍时豆豆小朋友一人四把椅子(左手两把,右手两把)一起搬起和四个人同时到达,结果出现了变化,有经验的老师启发引导孩子们说出,只要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战胜因难,就能以少胜多。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分配餐具并陈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陈述理由

  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

  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考

  活动:

  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教学方法多样,运用了比较法、游戏法等。活动中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幼儿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问题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的食物若干;小熊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小熊”过生日,引入课题小朋友,知道这是谁吗?(小熊)今天呀是小熊的生日,丁老师请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一起为小熊办生日会,来布置东西好吗?

  二、请幼儿帮助小熊布置生日会(巩固认识图形)

  1、引导幼儿看一看,小熊为自己的生日会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看看,她都准备了些什么呢?什么东西?什么形状?

  2、幼儿自选一样喜欢的食物坐下来。

  老师请小朋友各自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来说说,你拿到了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3、请幼儿帮忙布置好生日会,将东西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贴上一种图形标志)好,现在我们都选好了东西,一起来布置生日会吧!瞧!老师还准备了三个盘子,请你们把东西各自送到盘子里去好吗?现在开始(幼儿送食物)

  4、检查幼儿是否将东西放对盘子,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布置。

  都将吃的东西摆放好了,那我们来看看都放对了吗?(师幼检查)延伸活动:食物造型(师用各种食物造型成一份礼物送给小熊,激发幼儿也用同样的形式送礼物给小熊)今天,丁老师也给小熊准备了一样礼物,瞧!是什么呢?(饼干做的娃娃),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那你们想不想也给小熊准备一份精美礼物呢?

  三、送礼物瞧!小动物们也都来给小熊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把礼物送给小熊吧,祝小熊生日快乐!(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分享分享吧)唱生日快乐歌。

  《小熊的生日》课后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由于我班现在是小班孩子,所以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这次活动,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班小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小班的课程,我是应用的白板进行教学,非常吸引幼儿,幼儿课上表现的很活跃,更能着我的思路走,学习兴趣浓,活动目标基本完成。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蛋糕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部分幼儿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帮忙。记录卡的部分,也同样有部分幼儿操作不好,不会记录。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0-1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花园王国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苹果乐园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鞋子聚会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6-25

幼儿园小班活动数学教案03-0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套娃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排序》10-2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排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