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0 13:04:31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其实际含义,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2、复习数字1—5,了解它们可以表示的实物数量。

  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的愉快,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5

  2、符号=、≠

  3、昆虫卡片若干,数量为1—5

  4、青蛙头饰、卡片,数量为1—5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初步认识=。

  (一)点数实物1—5,并找出可以用来表示这些实物数量的数字。

  1、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到池塘边来玩了。

  出示数量为1—5的青蛙图片。

  数数每一群有几只青蛙。

  2、请你帮它们找个数字朋友吧。

  请个别幼儿分别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小青蛙的后面。

  3、幼儿说说1只青蛙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只青蛙……

  (二)认识=

  1、出示符号“=”,认识等号。

  这是等号,它长什么样?

  2、把它放在数字1和1只青蛙的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它们两边是一样多的。

  读一读1等于1只青蛙。

  3、请几个小朋友为其他数字和青蛙找到相应的符号放在中间,并读一读。

  4、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二、认识≠

  1、青蛙奶奶生病了,不能出来捕食,我们捉些小虫子给它吃吧。医生给它开了个食物的处方。出示数字5与≠。

  这是什么符号?和刚才的=长得一样吗?

  2、这是不等号,它可以用来表示两边的数量不一样多。

  那么我们该给青蛙奶奶捉几只虫子呢?为什么?(幼儿讨论)

  3、请幼儿从小筐中找虫子图片,并说说为什么?(因为它和5不一样多)

  还有哪些数量的虫子也和5不一样多?幼儿可以从小筐中把和5不一样的虫子图片都找出来。

  4、老师把1—4或更多的虫子的.图片放在数字5后面,原来它们都不一样多,都可以用不等号来表示。

  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对=、≠的认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和符号到草丛(桌子上)找虫子,看谁找得对,找得快。

  比如:2=,1≠。

  2、每操作一次,进行老师检查或幼儿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反复游戏数次。(在不等号的操作中,幼儿找一个或多个图片均可)。把找到的虫子卡片放入小筐中。

  4、我们带上食物一起去送给青蛙奶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在拼摆图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1、范例若干,1-7的数卡;

  2、火柴棍人手7根,幼儿画册,幼儿操作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火柴,提问: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生活中我们能不能用它来玩火?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火柴棍是用来点火的,玩火很危险,小朋友们在家千万不能玩火。今天老师跟火柴棍玩了个游戏,用它拼出了许多好玩的图形,请大家来看一看。

  二、学拼火柴棍图。

  1、尝试拼拼图。

  (1)教师一一出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提问:这像什么,请你用自己的火柴棍试试拼一拼。

  (2)分别说出用了几根火柴棍。

  提问:你拼出来了吗你用了几根火柴拼了什么图形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教师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师:今天数字宝宝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出示数字4,提问:这是几?请你们为数字4拍手。

  师:4可以表示4根火柴,请你数出4根火柴。

  请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摆一摆,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集体介绍。

  提问: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数字5,6,7,让幼儿拼一拼,摆一摆。

  三、教师小结。

  1、今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用火柴棍拼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哥哥姐姐用火柴棍拼出的东西呢,你们看。(打开课件)

  2、老师会把火柴棍放在区域游戏角里,请小朋友们下次玩游戏时用更多的火柴棍去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还能拼出什么!

  四、幼儿操作练习。

  1、出示操作纸,讲解。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操作纸,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谁既能干又聪明。

  2、请幼儿完成操作纸“拼拼数数。”

  先请幼儿按图拼摆出图形,再用点子标出用了几根火柴棍的数量。

  3、展示幼儿操作结果,集体点评。

  【课后反思】

  火柴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也是现在小朋友很少见到的东西,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火柴。活动开始,幼儿一看到火柴时,感到又新奇又兴奋,在老师一一的'提问中,幼儿知道了不能用火柴棍玩火,玩火是很危险的。当看到老师示范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形状时,幼儿很开心,都想试一试。在尝试用火柴棍拼图过程中,幼儿也能拼出各种形状,但创新不多。在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时,先出示数字4、5、6、7,让幼儿练习点数,再为数字拍手,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再引导幼儿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自己玩一玩,在实际的拼搭过程中,幼儿都能用许多的火柴,创造不同的形状,比如:拼出了小蝴蝶、小鱼、房子、小汽车,飞机、太阳等等,幼儿都十分有创意,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料。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看到同伴的创意,我让搭班老师用手机给造型拍了照,在评价时幼儿不仅欣赏了独特的拼图造型,还学到了同伴的本领。在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操作、学习,独立地用火柴棍拼出不同的形状,体验了用火柴棍拼图的乐趣,也体验了“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从而获取多方面的新知识。最后让幼儿看PPT,感受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火柴拼图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以后在区域游戏中玩火柴棍的兴趣。相信在以后的操作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聪明!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比较物体的多少。

  2、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习作本。

  【活动过程】

  1、复习故事《海底探险》,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小朋友,上堂课麦克老师给我们讲一个《海底探险》事,还记得吗?故事里有谁?它们被什么东西吸进去了,珍宝宝要让他们回答几个问题,最后他们答对了吗?今天珍珠宝也要请我们小朋友来答题,答对了还有奖励呢!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师引导,用观察点数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师小结:物体数量的多少和物体的大小,排列颜色没有关系。

  3、引导幼儿看课件,师幼一起讲解习作题。

  (1)师:珍珠宝宝还有一些小游戏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呢,你们愿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答对了奖励一个五角星。

  4、幼儿自己完成习作本。

  (1)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做,你们会吗?

  (2)幼儿自己操作,教师指导。

  5、集体验证作业

  6、游戏“马兰花”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倒着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数倒着数的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二、活动准备:

  十个小矮人、塑料玩具若干、1——10的数字卡片、两组10——1的迷宫圈、路线图。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十个小矮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动。

  (二)变魔术师:

  小朋友们,看,这是我的魔法棒,他可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们要仔细去听,按要求去做,魔法棒就会变出神奇的礼物来。

  1、请小朋友们大声的从1数到10师:变、变、变(变出十个小矮人)

  2、师:每个小矮人身上都有数字,那个小朋友给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按顺数、倒数两种方法,初步感知倒数)

  (三)动手操作:

  盖高楼、拆高楼把幼儿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投放操作材料,盖高楼、拆高楼。

  师:盖高楼时,先盖第一层,接着一层一层的往上盖(幼儿动手盖高楼)。

  师:数一数,我们的高楼有几层。

  师、幼一起数1——10。

  师:从1——10顺着数,数字一个比一个大1。

  师:拆高楼时,要从10层开始拆小朋友边拆边数,从10——1。

  师:从10——1倒着数,数字一个比一个小1。

  (四)游戏:走迷宫。

  1、师:刚才玩了盖高楼、拆高楼的游戏,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是:走迷宫。小朋友用从10——1倒数的方法走迷宫,看谁走的最快。

  2、请两个小朋友示范走迷宫。

  3、分组比赛走迷宫(分两组比赛,每组四个人,获胜队每人奖励一枚金牌)

  (五)观察挂图《去做客》。

  师:小虎要去妞妞家做客,但是要经过一条迷宫,可是这个迷宫上缺几个数字,请小朋友先按照从10-1的顺序填上数字,小虎才能走到妞妞家。

  1、请一名幼儿填上数字,按从10——1的顺序。

  2、另一名幼儿按1——10的顺序从妞妞家去小虎家。

  3、幼儿分组操作路线图,按从10——1的.顺序从小虎家去妞妞家。(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张路线图、数字卡,请小朋友找到该填的数字填好)

  (六)延伸:

  今天我们学会了10以内的倒数,生活中,有很多倒数的现象。如:过马路时有红绿灯,当红灯变绿灯时用的就是倒数,下电梯时,电梯上的数字也是倒数,还有新年钟声敲响时的倒计时也是倒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平时小朋友要多观察,哪还有倒数的现象,发现后告诉老师好不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

  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感知6 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班幼儿对6

  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尤其是6

  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分类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合作意识、礼貌与情感教育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2、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重点:多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难点:正确感知6 的数量。

  三、活动准备:

  表示商品的小图片,场景布置。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情境:为熊妈妈买礼物,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2、引导幼儿按标记乘汽车去超市,并学习用各种动作表示6 以内的数量。

  3、指导幼儿购物,感知数量。

  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1)打电话形式了解购物要求,个别幼儿示范。(第一次听铃声买相同份数的礼物,第二次买比标记卡数量多一份的礼物。)

  (2)幼儿按要求购物并相互交流与检查。

  4、与幼儿一起送礼物,进一步感知数量。

  引导幼儿在过路障的过程中感知数量。设置路障:过小河,钻山洞等。

  5、游戏:听指令或按标记找好朋友给熊妈妈表演节目。

  (1)听指令,按数量找好朋友。

  (2)按标记找好朋友。

  五、活动体现的最大特色:

  运用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涂色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找密码_中班数学教案07-1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花》10-2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09-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09-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门】09-27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5篇09-28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5篇)09-28